昨天,深圳批了75個“戶口”,都是深創投的“關系戶”
昨天,深圳剛剛“特批”了75家企業的“深圳戶口”,而深究背后的共同特點,他們都是深創投的被投項目。
8月25日,深創投2023年“順勢而為 乘勢而上”投資年會在深圳舉辦,75家深創投已投企業在投資年會上簽約落地深圳。
這家已經24歲的老牌國資創投機構,正在釋放更大的力量。
截至今年7月底,深創投在深圳直接投資項目超過450個,投資額超過240億元,65家已投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平均每9家深圳上市企業就有1家得到深創投支持。
獲悉,昨天活動上落戶深圳的這75家企業,皆以設立子公司或總部搬遷的形式落戶深圳,覆蓋信息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深圳“20+8”產業集群重點領域。
出發于深圳,然后再反哺深圳,從2017年至今,深創投及管理基金累計推動260余家科技企業簽約落戶深圳。如今,扎根深圳多年的深創投已經逐漸走出自己的特色化發展道路,面向全球市場開始發力。
01
深創投搞了75家“關系戶”
早在2018年,深創投內部就開始計劃,每年舉辦一次投資年會,過去三年由于疫情影響未能如期舉辦。今年,深創投重啟投資年會,并直接拉來了75個項目,落地深圳。
融資中國" target="_blank" style="display:inlin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融資中國獲悉,這75家已投企業以設立子公司或總部搬遷的形式落戶深圳,覆蓋信息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深圳“20+8”產業集群重點領域。2017年以來,深創投及管理基金累計推動260余家科技企業簽約落戶深圳,充分體現了各地優質科技型企業對深圳的信心。
深創投董事長倪澤望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深創投在深圳直接投資項目超過450個,投資額超過240億元,65家已投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平均每9家深圳上市企業就有1家得到深創投支持。推動市引導基金參股子基金147只,子基金總規模4762億元,財政資金杠桿放大4.6倍。推動市引導子基金在深投資項目超過1200個,投資金額超過800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超過90%,培育上市企業70多家、獨角獸企業50多家。
為了更好的推動企業落地深圳,2019年以來,深創投充分發揮平臺優勢,積極建立政府和企業的直接對話機制,幫助各地招商引資。“今天,75家已投企業以設立子公司或總部搬遷的形式落戶深圳,感謝大家對深創投集團工作的支持和信任,以及對深圳發展的信心和信賴。”
除此之外,近年來深創投圍繞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加大服務“20+8”產業集群發展支持力度,推動落地總規模50億元的工業軟件基金并加快工業軟件相關領域投資,主動參與合成生物基金等申報工作,積極發起籌設深圳市種子投資基金。對深圳優勢主導產業投資更加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投資了中科飛測、佰維存儲、歐菲光、信維通信等企業,在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了邁瑞醫療、華大基因、微芯生物、亞輝龍等企業。
過去多年,深創投堅持“三分投資、七分服務”理念,通過資源整合、資本運作、監督規范、培訓輔導等多種方式助推投資企業快速健康發展。包括在產業對接方面,對內促進已投企業內部達成合作,如幫助數碼大方對接皓澤電子、瑞波光電對接杰普特光電等。對外組織達觀、數碼大方、鴻之微、馭勢科技等38家已投企業參加飛書、網易等龍頭企業走訪活動等。
重服務的思路下,深創投得以真正幫助企業落地深圳、扎根深圳、壯大于深圳。
02
深創投公布24年成績單
在活動上,倪澤望公布了24年來的成績單。
截至今年7月底,集團累計管理各類基金總規模4466億元,形成覆蓋天使、VC、PE、母基金、S基金、不動產基金、公募基金的全鏈條基金群體系;在投資方面,年度投資總額逐年攀升,從最初的幾億、幾十億增加至目前的超百億,累計投資企業1420家,投資金額977億元;成功推動259家企業上市(其中,科創板54家,市占率9%;創業板77家,市占率6%)。投資企業和上市企業數量位居行業第一,2022年,投資企業上市34家,創行業新的紀錄。
融中財經獲悉,今年以來,深創投已上市企業已經達到20家。
“今年是深創投成立二十四周年。二十四年來,深創投始終圍繞發現并成就偉大企業的使命和打造以創業投資為核心的全球頂級投資集團的愿景,致力于做創新價值的發掘者和培育者,已發展成為扎根深圳、布局全國、面向世界、以創業投資為核心的綜合性投資集團,也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中國國有創投企業發展之路。”倪澤望表示。
在業內,不少人民幣基金都將深創投視為“老大哥”——資歷老、品牌強、業績好。倪澤望坦言,“深創投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時代紅利,離不開我國資本市場的持續深化改革,離不開深圳市委市政府、市國資委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投資企業持之以恒的創新進取,離不開各LP投資人長期的認可和信任。”
回顧過去多年,在眾多經典案例背后,都有深創投的身影。
康方生物、怡合達、華大九天、西部超導、瑞芯微電子、睿創微納、騰訊音樂、瀾起科技、奇安信、復旦微電、榮昌生物、騰訊音樂......
近幾年,深創投也在持續進化,不斷創新。
作為國有創投機構,深創投加大了投早投小投創新力度,主動響應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部署,80%以上的項目為初創和成長期企業,90%以上的資金投在硬科技領域,其中,投資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300家。此外,深創投還在打造更強的生態朋友圈,與機構、企業合作,為了更好的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深創投加強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助力一批被投企業攻克智能制造、信息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領域的“卡脖子”技術。
24年堅持和奮進,構成了深創投一步一個腳印的亮眼業績。
03
創投之都深圳,是如何煉成的?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深創投的發展離不開深圳。
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端,深圳一直敢于創新。
從第一家本地擔保公司到第一家深圳風險投資公司、國有咨詢顧問公司等,深圳在上世紀90年代下半場搭建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風險投資體系。1999年首屆高交會宣布2000年開設創業板后,國內風險投資迎來了火熱發展。2000年前后,深創投、達晨財智、同創偉業等一批本土創投機構相繼成立。
2003年,深圳出臺了國內首個創投地方法規,并先后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構建起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天使母基金和銀保基金集群,為創投業發展提供優質的環境和堅實的基礎。
多年來,深圳一直呈現開放包容的態度,而這種大膽創新,也使其在多個領域遙遙領先。以政府引導基金為例,如今的「深圳模式」,早已成為不少政府借鑒的模板。早在 2015 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發起設立,深圳市財政局出資的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市引導基金」)成立,目標規模為 1000 億元。這是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政府引導基金之一。
自 2015 年成立以來,深圳市引導基金直接投資事件數量超 150 起,通過參股或與 VC/PE 機構成立基金,間接投資近 5000 家企業。
IT 桔子數據顯示,深圳市引導基金作為 LP 與多家 VC/PE 機構成立了上百只基金,合作的機構包括紅杉中國、IDG資本、同創偉業等一眾明星機構。以 LP 出資方式,僅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公司數量超 3000 家。
在開放的土壤中,深圳通過更包容的政策、更強的激勵措施,不斷鼓勵創投行業的發展。去年,深圳市財政局發布了深圳市“20+8”產業基金,這是繼去年6月深圳出臺“20+8”產業發展政策后,深圳按照“一集群一基金”思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關鍵一步。
同時,在首批設立的四個產業基金中,深圳認繳目標基金規模的70%,給流動性緊缺的市場,帶來了一場“甘霖”。
在深圳,政府更像是服務業,不僅整個深圳在推動創投行業良性發展,落實到每個區也是如此。
從去年11月起,每月8日被設置為“深圳創投日”,這一天,除了吸引代表科技前沿的路演項目,還會進行國內外優質資本聚集對接。據了解,目前,活動已舉辦7期,深圳7個區累計實現規模超816億元的重大基金簽約落地、有估值近千億元的優質創新項目進行路演展示。
在深圳,每個區也在“暗中較量”。目前,深圳各區定位不同,產業發展特色也不同,比如,福田是傳統金融強區,南山是高科技企業的沃土,龍華區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時尚創意等為主導產業,坪山區主打“智能車、創新藥、中國芯”,寶安區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高地……
各區之間,根據不同的特色和長處,也在內卷了起來。
比如,福田繼去年6月宣布打造大灣區首個國際風投創投集聚街區后,今年1月上線全國首個上市公司產業投資創新發展服務平臺——香蜜湖上市公司CVC創新中心,并發揮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力量服務“20+8”戰略。此外,還與優秀創投公司合作,建立優質科技企業的引入和孵化培育體系。
去年4月,南山區在深圳市級層面發布《關于促進深圳風投創投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后,從區層面跟進扶持政策,在去年12月發布《南山區促進風投創投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措施》,對落戶機構最高獎1億元,在項目投資、經營貢獻等方面也給出真金白銀的獎勵。
寶安計劃在5年內投入財政資金180億元,聯合優秀的創投機構以及產業鏈的關鍵龍頭企業,撬動社會資本共同打造產融合作發展基金,形成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基金群......
在政策春風之下,深創投也從0-1,再到1-100,長成了中國創投行業的巨無霸。
猜你喜歡
萬徑安全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深創投獨家投資
本輪融資將助力萬徑安全進一步加強在網絡安全領域的研發實力,擴大市場份額,推動公司業務持續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