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雖小,賬上有錢
“現在的項目和錢都太散了?!?
近期看到一份FA“潛在合作機構”名單。意外的是,名單上的機構基本沒怎么聽說過。FA卻說,“別小瞧,都是我們從項目背后篩出來的金主”。
總結那些機構的大致特點:不知名、人民幣基金盤子20-100億,國資或產投背景,四散各地,投國產替代、半導體、先進制造之類硬科技早期項目。
這些小機構早已是市場上的“香餑餑”,更有甚者正試圖從這些機構挖IR——很簡單,機構雖小,但賬上有錢。
至于昔日的頭部機構,FA表示“有點棘手”。“看得多投得少,不如結交‘人民幣新秀’來得實在?!?
科技投資時代的到來,似乎預示著上一個時代翻篇。曾聚焦“大白馬”身上的光環,正在被多數家中小機構稀釋。
全是“小賽道”
“沒有大賽道,全是小賽道了?!庇行履茉赐顿Y人說道。不同于消費互聯網時代,如今VC/PE投資主旋律是科技,賽道天花板普遍較低,甚至偏“小而美”。
拿一直火熱的新能源賽道舉例。雖說這是一條萬億級別賽道,但新能源整車占了大頭?!罢囂F投不了,像廣汽埃安A輪融資超180億元,估值千億,背后清一色國資和產投,財投基本沒機會?!?有新能源投資人透露。
“低垂果實幾乎被摘完,只能往上下游走?!?
從“整車”到 “上萬個零部件”,投資機會被“拆分”,萬億市場細分出了數個百億千億小市場,投資回報自然也打了折扣。
“ 幾十上百倍回報別想了,5-10倍回報是業內客觀公認的數字?!?
“有些細分賽道小到一兩家、兩三家頭部企業就足以吃下整盤?!庇邪雽w投資人表示,“小賽道沒有批量生產獨角獸的空間?!彼?,要么拿下細分賽道龍頭,要么抓緊換下一條細分賽道。
但不是每一條細分賽道都進得去。拿過熱的半導體賽道舉例。這條賽道實際處在“過剩和稀缺共存”的態勢,像CPU、GPU、光刻機、汽車電子等這些細分賽道仍處于稀缺狀態,但由于技術門檻高,項目很少,投資人沒得可投。
更現實的是,融資窗口期普遍很短?!翱赡蹵、B輪融完,企業實現了正向現金流,也不需要融資了?!?
除了橫向拓展細分賽道,縱向投早投小也是共識。而硬科技時代的“投早投小”,同樣具備“項目分散且技術門檻高”的特點。通常創始人要有過硬的技術和產業背景,所以不少FA、投資人都學會了在機場蹲海龜、去高校支持教授搞孵化、去大廠挖高P創業。
同時,這些項目也分散在全國各地。這點從出差可以直觀看出,投資人近一兩年的出差顯然“范圍更大、更下沉”。
“之前最常飛北上廣深、蘇杭、合肥這些熱門城市,現在像個無頭蒼蠅,長沙、武漢、東莞、重慶、佛山、青島下面的小縣城也跑,就為了挖些水下硬科技項目?!弊龀袛埖腇A向投中網透露。
GP也像“毛細血管”一樣進化,扎根當地。典型如剛剛完成50億新基金首關的達晨智財,已經在全國21個城市建立了分支機構,挖掘科技制造水下項目。
募資很“繁”,堪比一線城市相親
“能出得起大錢的也少了。”
2023上半年,以市場化VC為例,啟明創投第七期人民幣基金65億,達晨新一期人民幣首關超50億元。這一規模放到前兩年不足為奇,甚至百億基金比比皆是,但放到今年已算漂亮,甚至稀缺的成績。
隨著規?;瘻p緩的同時,市場的錢也在進一步分流
根據投中研究院2023半年度VC/PE市場報告顯示,參照2021年-2023年“TOP250”近年數據(入選投中榜單的中國最佳創業投資機構TOP100、中國最佳私募股權投資機構TOP100、中國最佳早期創業投資機構TOP50),2023年,“TOP250”手握市面上35%的資金,投向了28%的項目,而2022年則是手握47%的資金,投了市場上62%的項目。
某種程度來說,創投市場的“貧富差距”正在縮小。“和大白馬基金打交道少了”,國內某硬科技FA透露,如今頭部機構沒以前那么大手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產業平臺、垂直機構、高凈值人士頻頻出手,甚至“村集體”也開始做投資了,有點“中產崛起”的意思。
隨之也出現一個情況:出資變小而碎。“但凡10家以上資方扎堆同一項目,這個項目大概率是半導體,或者先進制造項目,融資規模不過5億,平均每家機構出資2000-3000萬。” FA感慨道,“5億以下的項目,放以前不用那么忙,找 4-5家機構,1個領投2億,3-4家再出個幾千萬就搞定了?,F在國資、產投、高凈值挨個聊,每家能出的錢明顯減少,還會提一大堆要求,眾口難調?!?
為了湊錢,FA們不得不轉變工作思路,開始“全員找錢”。有FA透露,“最近1-2個月工作重心已經從挖項目到找資金,尤其是沒什么名氣,卻還在出手的機構,大多是國資背景。不過,高凈值、家辦和產投是更優選,事少錢多?!睘榱俗ゾo賣項目,一線FA機構一邊裁分析師,一邊招承銷。
資方變多,各家喜歡的項目風格千差萬別,“堪比一線城市相親”。
新材料FA無奈表示,“很多小機構出手沒什么邏輯,有的項目大老板莫名其妙喜歡,沒等投資經理推,就投了。所以得碰,都是點對點的機會?!边@種情況在基金盤子不到10億的機構里很常見。
隨著政府引導基金崛起,本就分散的人民幣LP變得廣布全國。隨著全國多地成立千億級引導基金、建設基金小鎮,各地新設立基金活躍度不相上下,新一線城市(如蘇州、杭州)投融資事件數量甚至趕超北上深。
正如達晨邵紅霞曾表示,“與其說募資很難,倒不如說募資很‘繁’”。達晨背后的LP,包括了控股股東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廣電傳媒,還有國資LP、頭部金融機構、市場化母基金、上市公司及產業資本,尤其是國資LP占比明顯上升,而且是多地國資,包括江西、浙江、福建、湖南、云南等地的省級金融出資平臺,各地區都有不同的招商返投要求,以及平衡財務回報和產業落地的矛盾,GP做投資,考慮的事情也變得很細碎。
專項基金或單項目基金的興起也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近兩年盲池基金的募資難度不斷增加,不少LP認為,專項基金的項目確定性更強,與其把錢投到盲池基金整天擔驚受怕,不如做專項基金更穩,回報周期也短。從數據表現看,專項基金3-5年DPI達到1要的概率高高出盲池基金在7年DPI達到1的概率,很受LP歡迎。
因此,越來越多GP以此為出路,嘗試邊募資邊搞專項,尤其是規模較小名聲不大的VC。通常,專項基金是由資源廣泛有門路的投資人自己搞定項目和資金“搭臺子唱戲”。
Monolith創始合伙人曹曦曾在訪談中概括中國VC這幾年的流散趨勢,“從一個大江湖,演變成了無數個小江湖?!泵坊▌撏秳撌己匣锶藚鞘来阂苍诮衲暌粓雒麨椤叭嗣駧臛P的挑戰與進化”演講中提到,“往往越扎堆的地方越沒有機會......人民幣GP很多機會都很碎片化,沒有什么大塊的機會”。
顯然,現在的一級市場到了一個試煉時刻。它考驗投資人的投資技術,產業沉淀,更考驗投資人的定力和初心。接下來,這個市場需要投資人們在更短的融資窗口期、更長的投資回報期、更陡峭的樹枝上摘到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