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博士要加速邁向實用化量子計算,兩年獲四輪融資
曾經大多數人認為量子計算是一種玄之又玄的事物,而今天,量子計算已經走出實驗室。
AI時代,摩爾定律遇到瓶頸,現有計算機的算力增長面臨巨大挑戰。作為未來計算的革命,量子計算機已經成為大國硬實力較量的焦點領域之一,也是資本頻繁關注的領域。
隨著量子計算的發展,國內外涌現出多家不同技術路徑的量子計算初創公司。在這一領域里美國走在前沿,但中國也保持跟進,多條路線齊頭并進,在光量子計算和超導量子計算路線上均躋身世界前列。
2020年11月,斯坦福大學海歸博士文凱和團隊成員在北京成立玻色量子,公司落戶北京朝陽區將臺路的一個產業園區內,是北京唯一一家研發光量子計算設備的硬科技公司。
在清華讀本科時,文凱就堅信量子計算的潛力,于是選擇了量子信息科學作為研究方向,之后又在清華和斯坦福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斯坦福大學是創業氛圍非常濃厚的地方,甚至走在路上的學生都在討論著如何創業。因此,文凱在斯坦福大學期間,也在心底埋下了在量子計算領域創業,將量子計算產業化的種子:“就是希望能夠把量子計算機就能造出來,然后真正能夠為大家所用。”
回國創業,量子計算領域的創業時機已到
在斯坦福大學讀博期間,文凱師從量子計算領域的頂級學者山本喜久教授。作為相干伊辛架構(CIM)的核心技術及設計方法的提出者之一,文凱也是該技術路線在全球范圍內的第一個博士,曾多次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獲得多項專利。
2012年,從斯坦福畢業后,文凱也曾在谷歌從事AI算法工作,不過他創業的念頭一直沒有放棄。2015年回國后,文凱參與了多個人工智能領域方向的創業項目。
選擇回歸本專業進行創業,文凱有自己的考慮。文凱表示,“當量子比特數從一開始的1到2個比特到現在幾十、數百個比特時,就意味著量子計算真正到了從實驗室里面走出來進入工程化的階段。”
此外,在早期的創業過程中,文凱積累了技術研發和管理經驗,以及工程化方面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文凱結識了馬寅等人并一起共事,為之后玻色量子的團隊組建打下了基礎。
終于在2020年6月,北京舉辦第八屆海外人才創業大會(OTEC),文凱看到了機會,決定和之前的創業合伙人馬寅等人組隊參賽。9月份,文凱和團隊帶著“新一代百萬比特超大規模高速量子AI協處理器”項目從數十個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得數據智能與新基建賽道冠軍。這個“冠軍”也堅定了文凱創業的決心。
從參賽到獲獎,再到創業,文凱和玻色量子的創業起步階段就這樣水到渠成。
玻色量子從零開始,快速搭建團隊和實驗室,文凱也正式從學術科學家向企業家的身份轉變。創立至今,玻色量子已經有一支來自斯坦福、清華、中科院等國內外知名學府,且具備多年光量子信息研究經驗的核心研發團隊,目前公司員工近百人,碩博比例達70%,在眾多頂尖硬科技領域初創公司中也極為亮眼。
文凱是相干伊辛架構的核心技術及設計方法的提出者,因此玻色量子主要采用光量子中的相干量子計算路線,將組合優化類問題轉換為伊辛模型,并通過以自旋的方式運行的量子物理系統找到基態來求解問題。
其實在技術架構方面,玻色量子采用的方案既不同于Google、IBM等企業著力研發的是通用量子計算架構,也不同于以D-Wave公司為代表的專用量子計算架構,而是經典計算機+量子AI的混合計算架構。文凱表示,“我們不指望所有的通用計算都放在這個量子計算機上面去做,而把一些需要優化的重要的算力場景,放到我們量子計算機里面去做加速,然后返回結果,他們再進行下一步的一些處理”。
公司成立后,玻色量子自主研發了光量子計算專用光纖恒溫控制設備“量晷”和光量子測控一體機 “量樞”,并基于自研的異構光路體系架構,研制出第一代光量子計算機硬件產品。在2022年底,玻色量子就完成了100計算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原型機搭建,經過兩年的研發,文凱與團隊終于將之前的藍圖變成了現實。
“量晷”與“量樞”
從PPT到真機,玻色量子兩年融資四輪
在完成核心技術攻關后,文凱并沒有著急向市場公布消息,而是經過幾個月的客戶真機測試,玻色量子才在2023年5月16日,正式對外發布100計算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天工量子大腦”。
其實在5月16日那天清晨,文凱才從網上推送的消息中得知,當天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定的“國際光日(IDL)”。在國際光日,發布光量子計算機,講述光的故事,一切都讓他覺得是因緣際會。
量子計算的入行門檻極高,玻色量子創立時,國內還沒有相同技術路徑的參與者,這為文凱及其團隊創造了先發優勢。
作為在量子計算和冠軍項目的光環下的初創公司,玻色量子創立不久就獲得資本關注。2021年6月,玻色量子宣布完成由點亮伯恩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這時玻色量子剛搭建完光量子實驗室,這輪融資讓玻色量子可以集中研發相干量子計算的工程樣機,以及相應的加速算法。
第一輪融資不僅為玻色量子團隊的創業理想注能,也意味著國內首個“相干量子計算”方向的初創公司獲得資本市場肯定。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輪融資剛過去一個月,玻色量子宣布完成了天使Plus輪融資,這輪融資由元禾資本領投。
在資本關注時,玻色量子也在考慮商業化的問題。文凱表示,“對于我們來說,開公司是真的想把量子計算機能做出來,然后還是要有人用并且有實際應用價值,這才能夠真正實現一個產品的商業價值。”
在2021年6月,玻色量子已經與光大科技、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正式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金融科技應用、人才培養、共建實驗室等方面展開合作。據悉,從那時起,玻色量子就已經有建立量子計算應用的產業生態的觀念。
同時,隨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金雞湖創業大賽、創客北京、專精特新科創大賽等各種創業獎項的加持,玻色量子在資本市場的關注度愈發升高。
2022年4月,玻色量子宣布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海貝資本獨家投資。2023年3月,玻色量子宣布完成億級Pre-A+輪融資,由北京中移數字新經濟產業基金、華控基金聯合領投,盈富泰克、朝科創等機構跟投。與之前相比,這兩輪融資,玻色量子更加注重產業化上的拓展。值得注意的是,玻色量子獲得中國移動的產業投資,也是量子計算行業里的首例產業戰投。
文凱表示,這么多年在技術研發和創業的經歷中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在技術突破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有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可以讓客戶用到,建立一個長期的生態壁壘,最后才可以實現商業化目標。
在產業資本和財務投資機構的關注下,如今玻色量子將光量子計算機從PPT做到讓真機落地,代表著文凱和創始團隊的創業歷程進入新階段,也代表著量子計算機產業化的啟程。
量子計算商業化到達轉折點
一般情況下,比特數是衡量量子計算機可實現的計算能力的重要指標。IBM在去年發布了公司最大的量子計算機處理器,含有433個量子比特;公開報道顯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聯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清華大學,共同推出了Quafu量子計算云平臺,現上線了三枚超導量子芯片,三枚芯片分別有136、18和10個量子比特。
對于玻色量子來說,其研發方面的主要任務是提升計算量子比特數,以及相關的一些性能指標,而當前階段,玻色量子在產業化上的目標是做更多的實用化的場景。100計算量子比特算力的“天工量子大腦”可以解決最高超過100個變量的數學問題,求解速度比經典優化算法平均加速超過100倍,已經是國際領先水平。
“比起要做一個可能十年之后才能出來的產品,我們還是希望每一年都會有一個小的臺階,然后在每個臺階都可以給客戶可用產品,才不是閉門造車。”文凱在談及玻色量子接下來的任務時如是說。
據文凱介紹,在玻色量子的創始團隊中他一直負責技術研發,馬寅負責產業化,長期合作下來他們形成的共識就是,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要有可以應用的產品。
在天工量子大腦正式發布前,玻色量子就已經與產業內的客戶展開合作,在金融、電力、通信、生物制藥等領域進行了真機測試,并基于實際場景和需求,與客戶打造基于量子計算的行業級解決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玻色量子Pre-A+輪融資領投方之一,中國移動在今年4月份發布了“五岳”量子云計算創新加速計劃,玻色量子順利打入移動云量子計算產業生態。2023年6月,玻色量子聯合移動云在SCI一區期刊《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發表題為《光學實驗求解多路數字劃分問題的光學實驗解及其在算力調度中的應用》的研究論文。該論文的研究內容針對重要的NP完全問題 (即一般化多路數字劃分問題),提出了量子優化算法,并將其應用于云渲染領域中的算力調度場量。
在AI時代,經典計算的算力賴以增長的摩爾定律接近極限,量子計算成為各國之間科技競賽的關鍵一環。在量子計算領域各種里程碑事件之后,也逐漸走到了商業化的轉折點。文凱認為,盡管量子計算距離市場爆發還為時過早,但是相信未來的三到五年,一定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