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再收千萬罰單,都是田惠宇“埋得坑”?
事實上,這只是招商銀行爆發內控管理問題的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招商銀行已經收到8張罰單,被罰金額數千萬元。
此外,招商銀行業績掉隊,被交易商協會點名,理財業務投訴量飆至股份行之首。
這都是田惠宇惹的禍?
01
再收千萬級罰單,內控合規問題仍是重點
6月2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一口氣”發布了75張罰單,房地產貸款業務違規是眾多銀行被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也包括招商銀行。
據了解,招商銀行上海分行的主要違規事項包括: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個人貸款資金違規用于購房等禁止性領域;2020年10月至12月并購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個人貸款資金違規用于購房等禁止性領域。
事實上,近年來招商銀行吃罰單已屢見不鮮,違規行為以貸款為主,涉及的主要違規事實包括貸款管理不到位、貸款被挪用以及貸款流入房地產行業等。
光今年1月就連收3張罰單。6日,因個人貸款管理不到位,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30萬元,同期又因向“四證”不齊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融資被罰50萬元;10日又因房地產開發貸款管理不到位等“四宗罪”被罰150萬元。
2月,因流動資金貸款資金管理不盡職、對個人經營貸款管理不盡職、對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使用管理不盡職、銀行承兌匯票貿易背景審查不盡職、保理業務資金管理不盡職,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被罰155萬元;3月,接連因理財銷售行為不當、信貸資金違規回流借款人開立存單合計被罰60萬元;4月因貸款“三查”不盡職導致貸款被挪用被罰20萬元;5月因個人銀行賬戶開立未備案;個人銀行賬戶開立遲備案;未按規定開展客戶身份重新識別;未按規定報送相關資料;未按要求對金融消費者投訴進行正確分類等“七宗罪”被罰32.6萬元。
若將時間再往前推,2022年招商銀行被監管部門累計被開具罰單33張,處罰金額合計近3000萬元,單張百萬罰單也是很常見。此前招商銀行在2021年“栽”的跟頭更大,累計被罰超8000萬。
一張張罰單的背后,直指招商銀行合規問題如“利劍懸頸”。
此外,招商銀行還被監管點名。
1月18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披露了對招商銀行違規事項的自律處分信息,招商銀行作為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及簿記管理人,在承銷發行工作開展中,存在“違反公平公正原則”、“影響市場秩序”、“工作開展不規范”等4項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針對上述違規事項,招商銀行被予以警告,并責令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02
投訴量居高不下,業績掉隊顯而易見
當然,令招商銀行頭疼的遠不止這些。首當其沖的就屬龐大的投訴量。
今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銀行業保險業消費投訴情況通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接收并轉送的銀行業消費投訴中涉及理財類業務投訴4476件,占投訴總量的6.4%,其中招商銀行以336件霸居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第三季度招商銀行理財業務投訴量同樣居高不下,達220件,不僅遠超中位數66件,更是唯一一家投訴量超過200件的股份行。若追溯時間更早一些,2021年以來各季度招商銀行的理財業務被投訴量也一直處于股份行前兩位。
另根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招商銀行涉訴量近2萬條,信用卡業務成為“重災區”。
“分心”的招商銀行自然也沒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業績掉隊是顯而易見的。
2023年一季度,招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06.36億元,同比下降1.47%,這是自2017年一季度后首次出現單季度營收下滑情況。凈利息收入554.09億元(占比為61.13%),同比增長1.74%;非利息凈收入352.27億元(占比為38.87%),同比下降6.13%,其中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50.79億元,同比下降12.60%,招商銀行也給出了解釋,“主要是客戶風險偏好降低,投資意愿偏弱。”
資料來源:招商銀行2023年一季度財報。
再來看盈利能力,2023年一季度招商銀行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8.39億元,同比增長7.82%;年化后歸屬于股東的平均總資產收益率(ROAA)和年化后歸屬于本行普通股股東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AE)分別為1.50%和18.43%,同比分別減少0.04和減少0.81個百分點。
對于招商銀行增利不增收現象,主要源于當期信用減值損失同比下降23.70%至164.21億元。其中,貸款和墊款信用減值損失165.50億元,同比增加54.90億元,主要是一季度貸款規模增幅大于上年同期,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增加;除貸款和墊款外的其他類別業務信用減值損失合計-1.29億元,同比減少105.92億元。除貸款和墊款外的其他類別業務信用減值損失沖回主要是買入返售資產規模較上年末減少。
今年以來,招商銀行股價下跌超13%,市值跌出萬億規模,大幅跑輸同行,在所有上市銀行中排名倒數。
資料來源:百度股市通。
03
千瘡百孔的背后,田惠宇負全責?
多重隱憂下的招商銀行,竟然都是田惠宇的“鍋”。
2019年爆發的“錢端”事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雖然涉案金額不高,但涉及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不僅從根子上動搖信念,而且還給外界留下一昧抵賴的印象,讓“零售之王”招商銀行的牌子差點砸了。但要知道,招商銀行幾十多年樹立起來的零售品牌,是三代人的心血,確是來之不易的。
也就是在那一年,招商銀行還出現與光大資本的35億投資糾紛,背后的問題涉及方方面面,錯綜復雜。對此,田惠宇曾表示,“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招行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我們所處的時代”。
在田惠宇執政后期,還大搞個人崇拜,經常要求員工背誦某些規章制度條款,例如他親自編寫的“十項鐵律”,為此招商銀行的員工甚至還編出了順口溜。
但可笑的是,首先違背這“十項鐵律”的竟然是田惠宇自己,更夸張的是,基本上都違反了個遍。
4月26日,招商局集團董事長繆建民到招商銀行總部看望招商銀行干部員工,在座談會上再次提到田惠宇,“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田惠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為招商銀行的高質量發展消除了重大隱患”。
“傷筋動骨一百天”,雖然田惠宇執掌招商銀行僅有九年的時間,但給招商銀行帶來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猜你喜歡
零售業績持續下滑,招商銀行如何破局?
自2020年以來,招商銀行凈息差就處于下降通道,客觀上主要受到貸款基準利率下行以及存貨利率剛性兩方面的影響。“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再收千萬罰單,都是田惠宇“埋得坑”?
6月21日,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顯示,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因“三宗罪”被監管開出兩張罰單,合計罰款104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