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基金托管、被罰近億元,上海銀行業績下滑并非偶然
昔日老二上海銀行被江蘇銀行反超后,又被寧波銀行趕超。
截至2022年末,上海銀行資產規模28,785.25億元,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的排名由第二位跌至第三位,前兩位分別為北京銀行33,879.52億元、江蘇銀行29,802.95億元。上海銀行在營收方面也稍遜一籌,2022年為531.12億元,低于江蘇銀行的705.70億元、北京銀行的662.76億元及寧波銀行的578.7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江蘇銀行首次反超北京銀行。
除了城商行“亞軍”寶座拱手相讓,上海銀行還遭近億元處罰,因陷入基金托管漩渦還被投資人告上法院。
曾經依托“消費金融+養老金融”而一度被視為行業中佼佼者的上海銀行,是何時落下業績低迷、合規暴露頑疾的?
01
核心指標紛紛被反超,痛失城商行“亞軍”寶座
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銀行的前身為1996年1月成立的上海城市合作銀行,在原上海市98家信用合作社和上海市城市信用合作社聯社基礎上組建而成,隨后分別吸收了國際金融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等外資銀行參股投資,成為中國銀行業首家吸引外資機構入股的商業銀行,2016年11月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上海銀行主要業務目前仍集中于上海地區,在上海地區金融機構存貸業務中占有一定市場份額。截至2022年末,上海銀行在上海市內設立了5家分行,并在北京、深圳、四川、浙江、江蘇和天津六個省市設立了8家分行,另設有信用卡中心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共設有分支機構339家、390家自助服務點。
從整體來看,上海銀行交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2022年,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531.12億元,同比下降5.54%。從規模來看,自2020年被江蘇銀行反超后,2022年又不及寧波銀行,排名跌至第四位;從增速來看,位居城商行倒數第三,僅高于重慶銀行和西安銀行。
資料來源:上海銀行2022年財報。
拆解來看,上海銀行主要營收增長引擎利息凈收入為380億元,占總收入70%以上,同比下降6.03%;非利息凈收入中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樣大幅下滑,同比下降28.23%至64.93億元。
對于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原因,上海銀行在年報中解釋稱,“受上年同期根據資管新規要求,存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清零實現收益大幅增加,造成基數較高影響,代理手續費收入同比下降”。
再來看盈利能力,2022年上海銀行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2.80億元,同比增長1.08%;基本每股收益1.50元,同比增長1.35%。對于上海銀行增利不增收現象,主要源于當期信用減值損失減少36.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上海銀行歸母凈利潤略有增長,但規模上已被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反超,同時增速也處于末位,在城商行中倒數第四。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銀行資產質量基本穩定,不良率指標保持平穩。
2022年末,上海銀行總資產28,785.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49%,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13,045.9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61%,占資產總額比重為45.32%;存款總額15,714.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34%,占負債總額比重59.15%。
資料來源:上海銀行2022年財報。
2022年末及2023年3月末,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均為1.25%,與上年末持平。
資料來源:上海銀行2022年財報。
02
收銀行業開年以來最大罰單,被罰近1個“小目標”
除了業績表現不佳外,上海銀行還因遭近億元處罰被再次打到聚光燈下。
今年4月底,國家外匯局上海市分局開出一張大額罰單,上海銀行因“八宗罪”被給予警告,并被處以罰沒款合計達9854.4萬元,這是銀行業開年以來最大罰單。
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上海銀行所涉及的違法事實包括:因無結售匯業務資質的分支機構違規辦理結售匯業務;已批準停止營業的分支機構違規辦理結售匯業務;違規向境外個人銷售外幣理財產品;違規辦理內保外貸業務;違規辦理備用金結匯;未按規定報送結售匯統計數據;虛增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量;使用未經授權的通訊工具開展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以及未按規定保存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記錄。
與此同時,三名相關責任人分別被給予警告及罰款。
針對上述處罰,上海銀行回應稱,“本次處罰涉及的業務發生在2019-2021年期間,部分業務按辦理的時間進行了追溯”,同時表示,“已對發現的問題即查即改,并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開展責任追究,通過健全制度體系、優化管理流程等措施,強化了內控建設和風險管理機制,上述處罰對該行業務開展及持續經營無重大不利影響”。
很顯然,上海銀行在外匯業務中存在的問題不小。
這也不是近年來唯一的千萬級罰單。2020年8月,上海銀行因內保外貸業務等23項違規被罰沒1652.16萬元。
事實上,這只是上海銀行合規問題的冰山一角,百萬級罰單更是屢見不鮮。2021年7月,上海銀行因個人貸款違規用于購房被罰460萬元;2022年2月,又因同業投資業務違規被罰240萬元。
根據Wind數據統計,近五年上海銀行被罰沒1.46億元。一張張罰單的背后,直指上海銀行合規問題。
03
深陷基金托管漩渦,消費投訴量霸居榜首
此外,上海銀行還因未履行好托管職責被投資者告上法院。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3月14日,崇融肆號基金的投資者將上海銀行南京分行告上法院,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賠償款174.2萬元及相應資金占用費。原因是該投資者投入本金200萬元認購了崇融資管發行的一款私募基金產品,但在拿到首期利息后就一直沒有收到剩余收益及200萬元本金。
事情可以追溯到2018年6月,該投資者投資200萬購買了《崇融資產特殊機會肆號私募投資基金》,并與基金管理人崇融資管、托管行上海銀行南京分行簽訂三方合同,該產品期限為18個月。但蹊蹺的是,崇融資管在支付了第一期10.5萬元收益后,就再也沒有支付過收益和本金。
但法院在執行時發現,崇融資管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于是就將矛頭對準了上海銀行南京分行,給出了理由為,“當初購買此基金,主要還是看中托管人上海銀行南京分行蓋章確認,目前基金不知所蹤,托管人沒有盡到監督責任及披露信息義務,導致基金資產流失,應有責任”。
但上海銀行反駁道,“是按托管合同辦事,不承擔投資損失的責任。”目前該案正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中。
雖然上述案件具體結果尚不得知,但上海銀行涉及的投訴量確實居高不下。根據上海銀保監局公布的2022年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彼時納入上海銀行業消費投訴事項共72035件,上海銀行則位居在滬銀行投訴量第一,共有885件投訴。
另根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上海銀行還因信用卡業務而屢屢被投訴。
資料來源:黑貓投訴平臺。
據一位消費者投訴稱,“上海銀行美團上搞活動,為了領取空氣炸鍋那個一分錢的權益里面的電烤箱,申請了他們的信用卡,后來操作失誤選擇了別的活動權益,特意咨詢了官方客服和銀行預約上門激活的業務員,并且截圖告知我選錯了,但是官方客服和業務員都明確告知不影響我領取空氣炸鍋那個一分錢的權益,等激活信用卡后才發現一分錢的權益領取不了,而且之前領取的每天1張五折券也用不了。”
當然,這也并非個例。還有消費者投訴稱,“我4月5日當天晚上8點前通過微信信用卡還進去還清當期賬單,上海銀行說當天未入賬算我利息和違約金,霸王條款。吃了我400多塊錢。本期我還進去的額度吃了我450元。”
不知不覺,上海銀行已有連續3年時間在下滑。
猜你喜歡
寧波銀行凈利增速創十年新低,個人業務利潤降30%
寧波銀行2024年資產規模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增速放緩、零售業務利潤下降及個人貸款不良占不良貸款比例過高等問題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