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120人團隊做出一家IPO,哈佛博士后接盤羅氏“棄藥”
由于新冠和流感病毒的肆虐,不少人暫時遺忘了一個古老的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但RSV從未消失,并在新冠緩和后又有卷土重來之勢。
RSV是世界范圍內引起嬰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體,也是引起毛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重要原因,據《柳葉刀》估計,2019年RSV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中約360萬人住院以及10萬人死亡。
然而,從全球范圍看,RSV感染的嬰幼兒患者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中國境內目前也尚未有獲批上市的RSV特效治療或預防性藥物。
目前有不少醫藥公司都在致力于抗RSV感染藥物的研發,愛科百發就是其中之一。不過,成立9年時間,公司尚未有產品上市,業績也一直是處于虧損狀態。
近日,愛科百發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擬募資19.97億元,繼續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鄔征接盤研發羅氏“棄藥”,全球首款抗RSV特效藥
愛科百發是一家專注于兒科疾病、呼吸系統和肺部疾病領域的創新藥公司。
公司尚未進入商業化階段,目前共有9個抗病毒、抗纖維化和抗炎癥的在研產品組合。其中進展最快的一款適用于兒童呼吸系統及肺部疾病的藥物已經完成3期臨床試驗,并向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遞交新藥申請。
行業人士指出,根據審評類型不同,一般在中國從新藥上市申請及相關資料遞送國藥監的審評中心并獲得受理通知書之日起算,大約在180到240個工作日(大概一年到一年半的樣子)左右完成審評事項并發布藥品上市許可。
也就是說,愛科百發研發的創新藥,最快今年年底即可上市。
不過,這款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編號AK0529并非完全是在公司的主導下開展的,而是愛科百發的創始人鄔征從上一家公司帶過來的項目。
鄔征1963年9月出生,美國國籍,擁有中國永久居留權。他本科就讀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美國布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還曾在哈佛醫學院從事生物化學和分子藥理學博士后研究。
2008年-2013年,鄔征任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生物部高級總監。羅氏集團始創于1896 年,總部位于瑞士巴塞爾,擁有治療乳腺癌、皮膚癌、結腸癌、巢癌、肺癌等眾多癌癥的抗腫瘤藥物,以及用于治療呼吸道病毒感染和肺纖維化的創新藥物。
鄔征在羅氏任職期間領導開發了抗RSV新藥AK0529。2013年羅氏內部調整,其對RSV管線的發展定位產生改變。鄔征曾在訪談中提到,從全球市場角度出發,羅氏這一大體量的企業覺得RSV市場相對比較小,同時這又是一款兒童藥,不愿意持續投資。
然而鄔征繼續看好這個項目,因此他2013年離職羅氏成立愛科百發,并在2014年從羅氏獲得AK0529全球權益得以繼續研發。
不過,AK0529的權益轉讓并不是免費的,根據協議條款,愛科百發將向羅氏支付首付款、研發及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許可費用。其中首付款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2萬元),研發里程碑付款合計不超過1500萬美元(約合1.04億元),銷售里程碑付款合計不超過8100萬美元(約合5.6億元)。
也就是說,即便AK0529在愛科百發順利研發成功并上市,公司還要再給羅氏約7億元的權益轉讓費。
同時,愛科百發還將按照AK0529年凈銷售收入的個位數比例向羅氏支付特許使用權費用,直至AK0529實現銷售滿十年或實現銷售的特定國家/地區不再存在關于AK0529的生產、使用、銷售或進口的有效權利要求。
先拆紅籌,后遞表港交所,4000萬“打水漂”為哪般?
但作為一家創新藥公司,高風險伴隨著高回報,雖然持續虧損,愛科百發依然是吸引了大量資本入局。
愛科百發成立于2014年,其成立之初就是奔著資本市場去的。公司2014年2月就開啟天使輪融資,并同期開始進行紅籌結構搭建。
2015-2022年間,公司共進行了5輪融資,股東陣容十分豪華,包括但不限于專注于健康領域的啟明創投、晨興創投、泰福資本;明星資本高瓴創投、TPG軟銀合資基金、盈科資本;還有國資背景的上海自貿區基金、深創投、元禾控股;以及券商中信證券,甚至還有食品企業龍大食品等。
2021年6月,承載著資本的厚望,愛科百發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開啟上市征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愛科百發在2020年就開始實施了重組,著手準備拆除紅籌架構。
與這一舉措相呼應,港交所遞表沒多久,愛科百發就終止了港股上市進程,開始轉戰A股。
此后,愛科百發為了實現境內上市,正式拆除海外紅籌架構,此前港交所上市主體Ark Cayman于2022年12月完成注銷。股東將所持有的Ark Cayman的股份通過解除紅籌架構回落至愛科有限層面。
對于港股上市進程終止的主要原因,愛科百發表示是考慮到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以及出于對國內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的信心。
在港股的申報過程中,愛科百發已經扔出去4000余萬專業服務費,終止在港上市等于4000萬打了水漂。
來源:愛科百發《招股書》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A股目前也對醫藥企業開放了寬松的上市標準,所以在A股上市沒有制度障礙,相比港股目前低迷的行情,A股也會給予更高的估值和流動性,更符合企業上市融資和股東退出的利益。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則指出,A股,尤其是科創板對創新企業的接受度更加寬容,估值遠遠高于港股市場,因此愛科百發舍棄4000萬元費用而由港股轉戰A股科創板所獲取的估值和流動性提升是遠遠高于舍棄的代價的,另外流動性的提升對于后續持續融資也是更加利好的。
2022年6月,愛科百發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融資,投前估值45億元,而根據《招股書》,愛科百發計劃募資19.97億元,按次計算估值將近79.88億元。不到一年估值增加了34.88億元。
3年虧5億,商業化成學霸難題
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是創新藥行業的普遍特點,資本對愛科百發寄予厚望,是看中了公司在研產品在市場的空白,因此愿意在前期為之“燒錢”。
研發能力也是醫藥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從愛科百發員工構成來看,鄔征公司團隊一共120人,其中研發人員83人,占比69.17%。從教育程度來看,共18位博士和43位碩士。
由于一直未有產品銷售,這支學霸隊伍還未給公司賺到錢。2020-2022年(下稱“報告期”),愛科百發營收分別為1415.09萬元、135.95萬元、229萬元,均為其他業務收入,無主營業務收入。
但作為一家創新藥公司,愛科百發的研發支出又很高,報告期內分別為1.06億元、1.39億元、1.96億元。
因此,報告期內,愛科百發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過去三年凈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97億元、-2.14億元,3年累計虧損5.15億元。
即便是產品順利上市,創新藥企還面臨著商業化問題。百洋醫藥董事長付鋼在2021西普會演講指出,在目前已上市的國產創新藥中,有相當比例出自初創中小藥企手中,多數企業不具備商業化經驗。當前中國創新藥商業化面臨四大問題,一是缺乏上市前后統一的臨床方案策劃;二是缺乏數據導向的目標客戶選擇能力;三是缺乏份額導向的價格周期管理體系;四是缺乏專業高效的學術推廣執行團隊。創新藥研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商業化能力,或將成為下半場的決勝點。
鄔征也曾在訪談中表示,按理來說,像我這樣的科學家背景應該就是管理一家純粹的生物技術公司,因為這是我們的長處,而商業化一定不是我們的長處。我們還是愿意去嘗試這個可能性的,不過因為資源有限,我們嘗試的力度會相對較小,我們不像大公司,可以負擔新招募幾百、幾千商業化團隊。但我們愿意參與新藥商業化的進程,并有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把商業團隊建立起來。
猜你喜歡
正心谷資本領投,兒科及呼吸疾病創新藥企業愛科百發完成D輪融資
建發新興投資、龍大食品共同參與跟投,現有股東元禾控股、啟明創投等繼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