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小白到“江大白”,挺住意味著一切
三季度中國酒業的第一個重磅消息,來自江小白。
10月28日,重慶江津區政府與江小白酒業就“升級清香自然酒,目標百億新名酒”舉行戰略簽約儀式。江津區政府宣布,對江小白旗下釀造基地江記酒莊,進行10億元戰略投資,支持江小白酒業進一步做強做大,立足西南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示范基地,以“自然風土釀造自然酒”的產品理念,攜手“農場+酒廠”的現代酒莊產業集群再升級。
▲江津區政府投資江小白10億元加持清香自然酒戰略
也就是說,創牌11年,江小白首次迎來了其釀造地“國家隊”的加持。這無疑讓江小白的新十年擁有了更穩健的底盤,將對江小白的升級發展帶來資本加持和政府背書。
江小白還是那個江小白,但經歷11年的堅持后,江小白好像又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江小白了。
01
一個特別的存在
在過去的一個年代里,江小白并非行業里規模最大和效益最好的企業,但它絕對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甚至自其誕生那一刻起,就同時面臨著鮮花和嘲笑。
有人說它的發展模式是在石頭上擠牛奶,有人說它在幫行業培養目標消費者。而另一邊,也有人說它是一個先鋒者,是這一代的“新名酒品牌”,讓國內外更多年輕人了解到了中國白酒。
江小白究竟是異類還是經典?哪怕唱空者和唱多者各執一詞,但有一點雙方都無法否認:江小白是一個開拓者。
11年來,脫離中國白酒品牌既定的成長方向,江小白在品牌理念、釀造工藝、酒莊生態、用戶溝通等方面,長出了另一種氣質。
因為種種的不同,也使得江小白被業界看作“舊周期里長出的新名酒”。
2015年,江小白順利完成A輪融資,投資方為IDG資本、天圖資本、高瓴資本等國內頂尖投資機構。
在資本的助推下,江小白默默耕耘的全產業鏈逐步浮出水面,并且持續孵化了果立方、梅見等多款億級大單品。
▲梅見已成為中國梅酒的代名詞
所以即便在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下,即使業內資本普遍遇冷,江小白仍然順利完成了C輪融資,這輪融資由華興領投,正心谷資本、Baillie Gifford、招銀國際等機構參與。其中,Baillie Gifford為特斯拉汽車的長期投資者與第二大股東。
此次重慶江津國資委注資以后,有一點是肯定的,10億元加持的清香自然酒戰略提出,屬于江小白的全新階段已經到來。這個白酒業特殊的存在,擁有了更多可能。
當然,聚光燈下的光鮮,往往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側面,在江小白十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幾乎每一年都會面臨著不同的困難和磨難,但江小白始終在以一種韌性挑戰長期目標。
02
從江小白到“江大白”
曾經我們把江小白臉譜化為一家營銷企業,如今看來這種看法有些一葉障目了:剛獲注資的江小白酒廠江記酒莊,目前已是中國西南最大的清香型白釀造基地。
而在重慶江津,江小白更是以“江記酒莊”和“驢溪酒廠”兩大酒廠為圓心,經過十年的默默耕耘,逐步形成了一個幅員面積逾萬畝的自然農場。
▲江小白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自然釀造生態谷”
上萬畝的農場和近千畝的兩大酒廠,融合成了江小白酒業的自然釀造生態區,這里也成為了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最大的一片自然農場。
11年的時間里,江小白孤獨地堅持著農場+酒廠共生的自然釀造理念,從“農場”到“酒廠”,從“原糧”到“原漿”,企業將釀造的核心環節把控在自己手里,建立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
很少有酒企有耐心用如此長的時間,默默耕耘一個農場。這種基于對長期目標的耐心,才讓江小白得以在競爭激烈的白酒市場,過程艱苦但主線穩定地不斷生長,進而也帶動其所在的江津產區,重新回到了中國酒業版圖的主要舞臺。
今天看來,江小白農場的建成,恰恰是其“清香自然酒戰略”的關鍵閉環。
一個具有長盛力的品牌,不僅需要品牌銳度,也需要供應鏈鈍力。時間總會讓一些事情呈現出來。就像曾經有人質疑江小白沒有自己的酒廠不自己釀酒,而今突然發現,當年的江小白已經悄無聲息地長大了。
企業如人,一家初創公司要成長要開拓,就像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就得做好心理準備,面對各種不同的聲音。是在反對與誤解中陷入迷茫,還是保持樂觀和理性挑戰長期目標,其實都取決于企業本身。
03
一段勵志故事
時至今日,江小白儼然成了這一代新名酒的代名詞。
不得不承認,這十來年真正實現了全國化的,想來想去也只有江小白。
中國白酒的新名酒陣營和老名酒陣營,更像是對酒的兩種不同理解。
白酒這個品類在底層的釀造方法上,并沒有天壤之別,正因為釀造方式都差不多。白酒其實類似于咖啡,是一個相對低感知度的行業。
任何低感知度的行業要讓消費者建立認知,都需要認知拐杖,酒的認知拐杖更多是歷史故事,但歷史故事的總量是有限的,今天舞臺上的那些白酒品牌講的那些,更像是時代“分配”的故事。
十多年前江小白創牌時,其實是沒有被分配到好故事的,這也恰恰讓它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從最開始“簡單純粹”到現在“簡單自然”的精神主張,江小白其實將一種品牌理念,貫穿到產品、飲用場景、飲酒文化等不同方面。
從產品來說,或許之前很少人留意江小白以自然本味為理念的釀造工藝,就像蘇軾在《菜羹賦》序言中說:“煮蔓菁、蘆藤(蘿)、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峻(即醋)醬,而有自然之味。” 這里的“自然之味”即食物本味。
相關數據也顯示,江小白用曲量已經降低到了千分位,釀酒只用單一高粱作為原料,最大程度去掉外在的風味影響,單純依靠糧食本身發酵,最大程度還原了高粱的本味。
▲當前,江小白農場的高粱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一萬畝
“簡單自然”的理念其實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倡導,拋開白酒的社交屬性,飲酒的樂趣也存在于真朋友之間的小聚小飲。
這種簡單自然,是新生代消費者所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江小白清香自然酒的底層邏輯。
江小白十年,當年和它一起出發的不同行業的創新者們,很多都漸漸離開了大眾視野,誰都沒想到江小白還能跑馬拉松。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很勵志的經營故事。拋開企業日常經營中的瑣碎和枯燥,江小白的真正勵志之處,其實還在于它對自己理念的十余年堅持。
猜你喜歡
江小白回應裁員30%:市場份額曾“腳踝斬”
5月24日下午消息,據財經網產經,針對網傳“江小白裁員30%”的消息,江小白方面回復稱,鑒于對內外部環境的判斷,公司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外界提及的減員比例并不符合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