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市半年考難過,港交所上市能否成轉機?
沉寂181天之后,滴滴給出了今年下半年被停止新用戶注冊后真實的財務狀況。
12月30日,滴滴披露了未經審計的2021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的總收入為482億元,第三季度的總收入環比下滑11.48%至427億元。同時,在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滴滴二季度虧損23億元(調整息稅攤銷前),三季度虧損為75億元,去年同期虧損則為0.17億元。
除此之外,滴滴再次披露啟動紐交所退市及港股上市相關準備的消息:董事會支持滴滴從紐交所退市,已批準該公司進行相關工作,董事會也授權滴滴啟動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準備工作。
在財務數據之外,滴滴還披露了一個備受關注的信息: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辭任滴滴董事一職,由阿里巴巴總監張毅接任。
中國出行業務第三季度轉虧,犧牲利潤保市場規模
滴滴當前收入由三部分構成,中國出行業務為核心業務,包括中國地區的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國際業務對標Uber提供當地網約車和外賣服務;共享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全部被歸為其他業務。
具體來看,中國出行業務在第二季度收入為448億元,占總收入比例約93%;中國出行業務第三季度收入為390億元,同比下滑5.11%,環比下降12.93%,直接導致了滴滴整體業務同比下降1.67%。
可以看到,上市引發的監管風波,對滴滴核心業務的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今年7月,因存在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滴滴出行App被下架。截至目前,滴滴被下架的時間已經接近6個月。在此期間,由于用戶無法下載App,滴滴的用戶拉新和訂單增長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從單量規模上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的總單量規模為25.7億單,第三季度環比減少約8%至23.56億單。
而在滴滴新用戶增長停滯期間,多家出行平臺開始大筆融資,并且掀起一小波補貼高潮。為了保住滴滴中國出行業務現有市場規模,滴滴不得不加大補貼,最直觀的表現即是第三季度滴滴銷售費用率高居不下。
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的銷售費用支出44.41億元,銷售費用率為10.41%,同比提升4.29個百分點。
加大補貼投入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滴滴中國出行業務在第三季度轉虧。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實現盈利17億元,在但第三季度,該項業務由盈轉虧,虧損0.29億元。
第三季度,滴滴國際業務與其他業務收入有所增長。其中國際部門的總收入10億元,環比增長25%,同比增長92.43%;其他業務的總收入為27億元,環比增長2.8%,同比增長51.26%。其中,國際業務不受監管太大影響,仍在快速增長中,無論是單量還是單均金額,在去年疫情低基數之下,同比增速仍然較快。
滴滴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雖然保持了增長,但虧損金額仍在擴大。滴滴國際業務方面,第二季度虧損12億元,第三季度虧損擴大至18億元;第二季度,滴滴其他業務虧損28億元,第三季度則虧損57億元。
另外,第三季度,滴滴的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共享業務還產生了22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也進一步擠壓了其利潤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收縮的橙心優選帶來投資虧損,滴滴在第三季度確認了208億元凈投資虧損。橙心優選曾是滴滴旗下的社區團購業務,由于政策變化且前期投入大,滴滴上市前已經將這一業務剝離出了公司上市主體。
總體來看,在橙心投資虧損、加大補貼以及資產減值等共同影響下,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達到了306億元。
來源:罐頭圖庫
網約車市場硝煙再起?
滴滴出行App被下架后,為了爭奪滴滴市場份額,本已偃旗息鼓的網約車行業又一次出現補貼拉新的小熱潮。
美團打響了第一槍,今年7月美團打車App重新上架多個應用商場,還拿出了“新客首單低至1折”、“新司機注冊免傭7天”、“邀請新司機注冊可得8888元現金”等等補貼政策。此后,高德打車、享道出行、哈啰出行等也跟進大筆砸錢“拉新”。
真金白金砸下去,國內網約車市場的第二集團均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顯示,在9月,T3出行訂單量上漲37.6%,神州專車訂單量上漲75.6%,曹操出行訂單量上漲2.5%,滴滴出行訂單量則下降0.6%。
與此同時,以曹操出行、T3出行、如祺出行為代表的傳統車企背景的出行公司在今年頻繁融資。
8月,上汽集團旗下的享道出行發行首個資產支持專項計劃“享道1號”,融資規模為5億元;9月,吉利集團旗下的曹操出行B輪融資38億元,引入了蘇州國資背景的產業基金;背靠三大央企整車廠的T3出行,完成了77億元的A輪融資,由中信聯合體領投。
盡管如此,在滴滴新用戶增長停滯期間,也并沒有一家網約車公司能完成“超車”。2021年第二季度,核心平臺總單量規模為30.04億單,滴滴中國出行業務的總單量規模為25.7億單。
來源:罐頭圖庫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教授認為,滴滴行業老大的地位目前還難以動搖,用戶體驗和優質服務、運維數據等都是滴滴的先發優勢。不過,滴滴下架風波,讓以往一家獨大的網約車行業格局出現了縫隙,傳統車企背景的出行公司也有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另一方面,出行是剛需、高頻的賽道,人們對網約車需求旺盛,不過目前中國網約車市場趨于飽和。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顯示,8月,共收到訂單信息64321.5萬單,受疫情、汛期等因素影響,環比下降17.2%,9月僅環比上升0.9%。紀雪洪認為,未來網約車公司保持高速增長很難,更多地是平穩增長。
市場競爭格局變化,行業競爭加劇也有利于倒逼各家網約車平臺優化服務、合規運營,以及打磨自身產品和商業模式,加之網約車行業正在向自動駕駛智能化、新能源化發展,都在預示著網約車行業正在邁進新的時代。
港交所上市再考
在公布財務數據的同時,滴滴也再次披露了換板上市的相關消息。
滴滴稱,12月3日,滴滴宣布董事會支持公司從紐交所退市,已批準公司進行相關工作,董事會也授權公司啟動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準備工作。
根據滴滴此前發布公告,公司將直接從紐交所摘牌,這是有別于私有化退市的一種方式,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現金收購,保持現有的股權結構不變,直接從公開的場內市場摘牌,再轉到場外市場掛牌,以等待下一步轉換成其他交易所的上市股票。
據媒體報道,滴滴尋求在香港的IPO與常規IPO不同,引入方式不會籌集資金,也不會發行新股。
來源:罐頭圖庫
接近滴滴的人士表示,如果滴滴完全私有化對其投資人損失太大,換板上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能夠為開展新業務,以及保持現有運力規模提供穩定的融資渠道。
目前滴滴的現金流較為充沛。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滴滴賬面資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累計612.03億元,其中包含上市融資的277億元。手握充足現金,至少這個冬天,滴滴能安穩渡過。
未來在港交所上市無疑是滴滴目前的重點工作,一旦換板成功,許多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滴滴也將重拾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