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科技:7天后火速重啟港股IPO,美國投資者無緣認購
繼上市定價日當天被美國財政部宣布列入制裁名單僅一個星期后,商湯科技的IPO重回正軌,于12月20日再次刊發《招股章程》,預計于12月30日上市。經歷了風波后的商湯科技IPO之路能否一切順利?和上次又有什么不同?
重啟上市后
美國投資者無緣認購
“制裁”風波后,商湯科技重啟IPO之路。那么此次重啟,有何變化?
事實上,“制裁”風波致使商湯科技IPO被迫暫停,多位市場人士猜測是因其股權結構中含有美國資本,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曾表示,“商湯公司投資人中有美國資本,按照美國制裁政策要求,這些資本是需要退出商湯公司的。想要重新上市需要得找到新的股東接盤,重新調整股份結構,重新申報上市流程等等,短時間內再上市并不容易。”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對于市場的該層顧慮,商湯科技在補充發布的《招股章程》中表示,被加入制裁名單的是商湯科技全資附屬公司商湯集團有限公司,而該附屬公司本身并無對外發行的公開交易證券,商湯科技此次的IPO并非是附屬公司的衍生證券,因此不會影響現有的美國股東繼續擁有公司股份。“就我們現有的美國人士股東而言,繼續擁有本公司股份。”
但穩定現有股權結構的同時,此次募資商湯科技選擇將美國投資者排除在外,“由于相關美國規例不停轉變及發展的特質,我們已要求將美國投資者排除在認購全球發售的發售股份之外。”
基石投資者的投資資金也發生一點變化。上市前的12月7日,由中國城通、臨港科創投、廣發基金等9家基石投資者參與公開招股認購,認購總金額達到4.5億美元。而此次重啟后,9位投資者的認購金額從4.5億美元上漲至了5.1億美元。
金額上漲,但成員卻發生了變化,此次分別是中國誠通旗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徐匯資本、國盛集團、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上汽集團、國泰君安、香港科技園、希瑪眼科、泰州文旅共9家基石投資者,其中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承諾投入2億美元,依然是最大的基石投資者。
而此前招股時的廣發基金、Pleiad基金、WT、Focustar及Hel Ved未出現在投資者之列。
除此之外,其募資規模和定價區間依然未變,招股價為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擬最多集資6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如一切進展順利,將于2021年12月30日上午八時正(香港時間)生效掛牌。
二度被制裁,仍堅定上市
商湯科技自2014年成立至今7年,已經兩度被美國財政部加入制裁名單。
2019年10月8日,美國商務部將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依圖科技、美亞柏科以及頤信科技等28家中國企業和機構納入出口管制清單,限制從美國購買零部件。
當天商湯公開發表聲明,“表示強烈反對,并呼吁美國政府重新進行審視。”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微
到了2021年商湯科技上市定價日當天,美國財政部故技重施,以所謂“侵犯人權”為借口,將包括商湯科技在內的共涉及五個國家、15名個人及10個實體列入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的制裁名單。此外,美國財政部還將商湯科技列入“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實施投資限制。
對于美國的再次制裁,商湯科技通過官微發布聲明表示,“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商湯加入所謂‘中國軍工復合體企業’清單。我們對于這一決定與相關指控表示強烈反對。’滿懷’用技術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的向往,一群人工智能科學家和從業者創立了商湯。我們將矢志不渝,繼續踐行‘堅持原創,讓AI引領人類進步’的使命,并全力保護公司和相關利益方的權益。”
定價日當天對商湯科技發出制裁,市場認為美國對商湯科技的針對性十分明顯。到13日下午,商湯科技發布公告,表示延遲上市,所有申請股款將不計利息悉數退還予所有申請人,但同時也表示,仍將致力于盡快完成全球發售及上市,給市場以信心。
過去僅一周,商湯科技再度重啟IPO。
研發投入超過營收
頻頻被美國針對背后,是商湯科技自身對AI的大量投入。
2014年6月,商湯科技還未正式成立之前,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湯曉鷗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DeepID系列人臉識別算法,以高達98.52%的準確率,超越Facebook同期發表的DeepFace算法,創下全球首次超過人眼識別準確率,突破工業化應用紅線的記錄。
目前商湯科技的業務涵蓋感知智能、決策智能、智能內容生成和智能內容增強等關鍵技術領域,同時包含AI芯片、AI傳感器及AI算力基礎設施在內的關鍵能力。主要為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板塊。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據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商湯軟件平臺客戶數量合計超過2400家,其中包括250家《財富》500強企業以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余家汽車企業。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通、英偉達、阿里巴巴、蘇寧、中國移動、微博、萬科、融創等。涉及領域從智能手機、互聯網娛樂,汽車、智慧城市,到教育、醫療、零售、廣告、金融、地產。
依托于廣大客戶,商湯科技營收逐年上升。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18.53億元、30.26億元、34.46億元、16.51億元。其中,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28.6%上升至2020年的39.7%。但仍處于虧損狀況,虧損凈額分別為34.32億元、49.67億元、121.58億元及37.12億元,虧損凈額主要源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
其中,商湯科技研發支出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以及17.72億元,三年半合計研發支出達69.91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達到45.9%、63.3%、71.3%和107.3%。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官網
此次上市的募資用途中,商湯擬將約60%用于提升其研發能力,約15%將用于投資新興商業機會,約15%用于尋求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并培養充滿活力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約10%用作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除了大量的研發投入,背后的科技人才也至關重要。除商湯科技的創始人湯曉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就為人所熟知外,在幾位聯合創始人中,王曉剛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并先后獲得了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學位;徐冰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楊帆此前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多年。
除此之外,商湯科技研發團隊還包括40位教授、250余名博士和博士生,以及3593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研發團隊占比超過公司全員的2/3,2020年研發薪資超15億元。
“商湯正處于公司成長關鍵階段,現在出手制裁商湯主要是擾亂其發展節奏,進而打壓中國AI企業發展,削弱科技競爭力。”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
13輪融資,金額達331億元
技術上的不斷突破不僅讓湯曉鷗及其團隊一戰成名,也吸引眾多投資機構慕名而至。
愛企查顯示,自2014年10月成立至今,商湯科技已先后完成了13輪融資,除公開招股認購外,IPO前累計融資金額達到52億美元(約合331億元人民幣),是中國融資最多的人工智能公司。
圖片來源:愛企查
其中,IDG資本、高通創投、阿里巴巴為商湯科技“常駐”投資方,多次參與商湯科技融資。
先是2016年4月,由明星任泉、李冰冰、章子怡、黃渤、黃曉明等聯合成立的風險投資機構Star VC。對商湯科技進行了獨家A輪投資。
緊接著半年后,總計1.2億美元的B輪融資也順利完成。IDG、Star VC跟投,鼎暉和萬達加入。這一融資額當時超過了1億元B+輪融資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風頭一時無兩。
此后的B+輪融資,賽領資本、中金公司等十幾家著名投資機構加入,融資總計2.9億美元。
2018年4月,商湯科技又獲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6億美元C輪融資,創下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融資記錄。伴隨著這筆融資,商湯科技成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估值超30億美元,還被稱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能平臺公司。
僅僅一個月后,公司就又獲得了老虎基金、銀湖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的6.2億美元C+輪融資。2018年9月,再次獲得軟銀中國的10億美元投資。
商湯科技也因此被稱為全球最大AI獨角獸。
猜你喜歡
短期承壓是長期主義者的宿命,商湯終會向新而生
頭頂“AI第一股”、“中國的貝爾實驗室”等多重光環的商湯科技,一路走來無論是鮮花著錦還是烈火烹油,它都賺足了市場和資本的眼球,冰與火的洗禮之下,商湯科技向新而生,它也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黃金時代。商湯科技股票解禁,管理層自愿禁售仍難阻擋股價暴跌40%
商湯科技港股開盤跳水,跌超40%。截至發稿,商湯科技跌44.22%,報3.28港元/股,總市值1099.04億港元,較6月29日市值蒸發了871億港元。商湯科技回應暴跌:管理層對集團前景充滿信心
6月30日,港股商湯-W(00020.HK)跳水,截止發稿跌超40%。對此,據第一財經,商湯科技回應稱,今天是公司股票解禁的時間,公司一早也發了公告,商湯科技高管及若干管理層作出自愿禁售承諾,管理層對本集團長期價值及前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