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筑起普惠保障生態,3.8億人捐457億元
近日,“淄博齊惠保”官方公布了一組數據:2021版參保人數達121萬,參保率達28%,已經超過了去年齊惠保總體參保人數。
“淄博齊惠保”是水滴公司今年參與運營的地方惠民保項目之一,除此之外,水滴公司還深度參與了北京、德州、遼陽等全國多個城市的惠民保項目運營。
惠民保是這兩年大火的普惠保險產品之一,因政府背書、價格低、投保門檻低等眾多優點,獲得用戶的青睞,尤其對于下沉市場用戶來說,惠民保是很多人的第一份商業保險。
事實上,各個城市的“惠民?!表椖浚皇撬喂尽捌栈荼U仙鷳B”中的一小部分。水滴公司自從2016年成立起,就以“用互聯網科技助推廣大人民群眾有??梢溃U蟽|萬家庭”為使命,聚焦10億人口的下沉市場,不斷探索“普惠保障”的多種實現方式。
從2016年創立伊始,水滴公司陸續上線了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保等業務,目前正以水滴籌和水滴保兩個穩定增長的業務為基礎,向醫療領域做深入探索,構建一套完整的醫保外健康保障體系,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普惠保障生態”。
覆蓋不同類型的“普惠保障”形式
水滴公司的“普惠保障生態”主要包括水滴籌、水滴保、水滴健康等業務,圍繞“患者需求”,分別聚焦三類不同的“普惠保障”。
2016年7月,國內免費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上線,改變了很多大病患者的命運。只要符合條件,人人皆可發起水滴籌。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大病籌款算是一種“籌款普惠”。
根據Q3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約有3.83億人通過水滴籌向超過220萬名患者捐贈了總計超過457億元。水滴籌一直堅持零服務費模式和采取補貼支持,沒有從醫療眾籌業務中獲得任何收入?!盎I款普惠”不僅大大緩解了廣大人民群眾“看病貴”難題,也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2017年5月,水滴公司又推出了水滴保,用互聯網科技助推“普惠保險”產品的推廣。
水滴保先后推出過很多高性價比的保險產品,讓“花小錢,保百病”成為可能。比如低保費高保額的“百萬醫療保險”“百萬意外險”,幾百萬的保障,年保費僅需小幾百元左右,大部分人負擔得起;再如,不限年齡和既往病史的全民普惠保險“惠民?!保荒臧僭笥壹纯勺尭嗟褪杖肴巳旱玫奖U?。
水滴保一方面降低保費,提高“性價比”,一方面普惠更多人群,擴展“覆蓋面”。比如國內首款60-80歲老年人群體也可保的醫療險,把普惠的范圍擴展至老年人群體。針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上線的慢性病患者可帶病投保的產品,把普惠的范圍擴展至帶病群體。
最新發布的Q3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水滴保累計保險客戶數達到1.087億,累計付費保險客戶數達到2720萬。第三季度單個客戶首年保費增加至1292元,同比增長17.1%。水滴保平臺提供323種保險產品,進一步擴大保險產品供應。
水滴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
從2020年開始,依靠其在保險和患者方面積累的優勢,水滴上線健康管理平臺好藥付,隨后又內部探索了水滴健康、患者招募等服務,并加強與醫院、醫藥公司等醫療服務伙伴的合作。正如水滴公司籌和醫療事業群總經理胡堯在Q3財報中表示的一樣, “我們的醫療業務建立在現有的基礎設施上,利用水滴籌的競爭優勢、龐大的患者群和廣泛的網絡,自去年初步探索以來,已經開始獲得增長勢頭。”
良性互動的生態
從水滴公司的發展進程可以看出,其構建的“健康保障生態”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圍繞保險構建的保險場景生態,“互助+籌款+保險”三位一體,相互促進,相互協同;第二個階段是以保險業務和水滴籌業務為基礎,發展健康醫療業務構建“保險+醫療”的普惠保障生態。
在水滴公司“普惠保障生態”里,互聯網大病籌款、普惠保險解決了患者“看病錢”的問題,而健康醫療等業務旨在解決患者更深層次的需求。數大業務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共同服務于用戶。
綜合來看,不管是早期上線的水滴互助、水滴籌業務,還是后來為了實現更大商業價值而上線的水滴保、水滴健康、水滴醫療等業務,這些年,水滴公司在圍繞用戶需求構建起一個“普惠保障生態”。
在這個生態里,水滴籌能起到“救急”的作用。幫助對象和受益群體是那些得了大病、重病卻沒錢醫治的患者。這些患者里面,有的只有基本醫保,有的甚至連基本醫保都沒有,因為給付額度低,無力負擔報銷后的巨大費用;有的盡管有基本醫保和商報,但一場大病所需要的高昂的費用,依然給家庭帶來不小壓力。
相比之下,商業保險的保障額度更高,獲得醫療資金的確定性更強。那些在水滴籌捐過款的用戶也會受到他人籌款經歷的觸動,提高保險意識,從以前對保險的不了解、不接受,變成愿意主動給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
在水滴公司的整個業務體系中,不僅水滴籌的用戶能成為水滴保的用戶,而且水滴籌、水滴保的用戶,也能成為健康醫療等業務的用戶。反過來,健康醫療業務也有望為保險業務帶來新的活水。
幾大業務之間互相增信、良性互動,既能擴展生態的“深度”,覆蓋用戶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讓用戶通過不同方式享受到普惠保障,又能拓寬生態的“廣度”,覆蓋不同經濟水平的用戶群體,讓更多的人群享受到普惠保障。
醫療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
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由基本醫療保險承擔。年初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全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報告》顯示,調查地區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6.8,但基本醫保給付額度較低,保障能力有限,面對治療費用昂貴的大病、重病依然無力。
商業保險雖然給付額度高,但是我國商業保險的整體覆蓋率較低,2020年年末,保險深度(保費收入/GDP)只有4.43%,遠低于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水平。傳統的商業保險保費昂貴,加上人們的保險意識和保險教育普遍不足,都是阻礙商業保險發展的因素。
由此看來,我國目前的醫療保障體系,距離“人人都有充足的保障,人人看得起病”還有一段距離。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在2030年建成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
今年11月末,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綜合保障與慈善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協同發展、有效銜接,構建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兩份文件,都強調要盡快建成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之所以需要“多層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讓醫療保障覆蓋到更廣泛的人群。重特大疾病因具有“一人患大病,全家被拖累”的特點,使得廣大人民群眾“談大病而色變”。普惠保障”以其“普惠”優勢,對我國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形成有益補充。
在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構建過程中,既需要“基本醫?!边@樣的國家力量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也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提高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覆蓋的“廣度”和“厚度”。
水滴籌去年進行的一項用戶調研則顯示,平臺上肺癌患者的平均治療花費約20萬元,其中,50%由國家醫保報銷,35%自費,水滴籌籌款在其中占比達到12%??梢哉f,在當前我國以社保為第一支柱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以水滴為代表的平臺起到了積極的補充作用。
水滴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
更關鍵的是,水滴已經從社交能力見長的互聯網籌款平臺,逐步發展成一個聚集全民醫療健康的綜合平臺。
為用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健康保障服務,幫助廣大人民群眾用更低的費用享受更好的診療是水滴公司持續為之努力的目標。在Q3財報中,水滴公司創始人和CEO沈鵬表示,水滴公司將把握機遇,積極通過科技鏈接社會各界合作伙伴,通過水滴籌、水滴保、水滴健康等多元業務組合助力第三次分配,努力推動數字技術和健康保障行業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歡
水滴二季報:凈虧損擴大3萬多倍,上市4個月股價跌去70%
9月8日,水滴公司公布其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水滴公司上市后首份財報顯示一季度首年保費勁增42.7%超預期
水滴公司第一季度凈收入8.834億人民幣(約合1.348億美元),剔除互助影響同比增長43.2%。IPO首日股價跌超19% 想摘掉公益帽子的水滴如何講通互聯網健康新故事?
一家依靠“公益”樹立品牌形象、低成本獲取用戶的保險科技企業,如今開始回避自己曾大談特談的公益信仰,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