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華為:共同投資OLED驅動芯片廠商歐錸德,創始人為“煤二代
在芯片投資上,小米動作不斷,接連落子。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北京歐錸德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錸德)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OLED驅動芯片廠商在7月底還獲得了華為哈勃的入股。
OLED驅動芯片嚴重依賴進口,集創北方董事長帶隊突圍
OLED是一種新型的屏幕類型,有著無需背光源,可以自發光,可視角度更大、色彩更豐富、節能顯著、可柔性彎曲等優點。作為OLED屏的中樞神經,OLED驅動芯片對電流的控制能力顯著影響成像質量,其所能支持的像素分辨率、接口類型和其他性能指標也決定了這塊屏幕的應用場景。
據報道,2020年,OLED顯示屏的出貨量達5.78億片。2021年1-6月,全世界手機廠商共推出了122款搭載該屏幕的智能手機。
當OLED屏逐漸成為主流智能手機屏幕,OLED驅動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據相關信息,2020年全世界顯示驅動芯片的需求量達80.7億顆,這一數據也有望在今年達到84億顆。
只是目前,國內OLED面板廠商所需的驅動IC產品還嚴重依賴進口。在該芯片產業上,國內的自給率僅為1%。以顯示屏制造代表企業——京東方為例,其每年在進口OLED驅動芯片就需要花費差不多60億元。
正式在這樣的背景下,OLED顯示驅動芯片研發商歐錸德于2019年6月成立,注冊資本約5706.28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北京集創北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晉芳,作為實際控制人,張晉芳持有歐錸德45.91%股份。
張晉芳出生于1985年,是個低調的“煤二代”。2008年9月,23歲的研一學生張晉芳在北京中關村一間只有4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滿懷著“填補我國本土顯示芯片空白”的激情和夢想,帶著父親4億元的資金支持,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經過13年的努力,張晉芳在IC設計領域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為中國模擬及數模混合芯片技術領導者。集創北方用1200余項專利實現顯示芯片關鍵技術零的突破和關鍵技術的本土化,打破國外壟斷,并在國慶70周年上為國家貢獻了1000萬顆顯示驅動芯片。
其中,在OLED新型顯示領域,集創北方是最早配合全球半導體顯示龍頭企業京東方進行柔性顯示研發的企業,其中OLED顯示電源管理芯片已在我國率先實現量產。
這也就不難理解,由張晉芳帶隊的歐錸德,為什么能接連獲得華為、小米的青睞。
僅隔3月,華為小米接連入股歐錸德
近些年,受西方國家諸多限制的華為,一直在尋求多領域全面發展,OLED驅動芯片也是其中一環。
目前,華為正在通過自研與投資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往前邁進。
今年7月中旬,據媒體報道稱,華為海思自研的首款OLED驅動芯片已于2020年完成流片,目前進入到了試產階段,很快可以正式向供應商交付,華為自家旗下的產品也有望采用。
而在自研之外,華為則通過旗下投資公司進行著產業布局。
7月29日,歐錸德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華為關聯公司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寧波瀚瀾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同時公司注冊資本由3765萬增至約5706.28萬,增幅約51.56%。
股權穿透圖顯示,歐錸德法定代表人為張晉芳持股比例為50.91%。華為哈勃持有該公司約16.49%的股份,為第二大股東。
近日,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入股歐錸德完成工商變更,目前持有5%的股份,位列第五大股東。
自2018年9月成立,并募集資金120億元以來,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半導體領域頻頻出手。據不完全統計,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投資的來自芯片領域相關企業已達40多家,比肩華為的哈勃科技在芯片領域的投入力度,投資范圍覆蓋半導體材料、芯片設計、半導體設備等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
據不完全統計,小米產業基金投資標的中,已上市或披露招股書的公司有方邦股份、芯原股份、創鑫激光、利和興、格科微等公司。
可以預見的是,在張晉芳的帶領下,在華為、小米的保駕護航下,歐錸德終將在OLED驅動芯片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猜你喜歡
加速智能物聯網AIoT SoC芯片在多場景下的商業落地,微納核芯獲小米等數千萬元Pre-A輪戰略融資
投資方為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和立翎基金,老股東紅杉中國和方正和生旗下北京元培基金繼續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