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雙子星”:正在墜落之科沃斯
“掃地機器人雙子星”正在墜落。
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去年疫情宅經濟爆發之下,“掃地機器人雙子星”科沃斯(603486.SH)和石頭科技(688169.SH)乘勢而起,科沃斯股價最大漲幅過10倍,市值沖破千億大關,石頭科技成為A股繼貴州茅臺之后的第二只千元股。
今年7月后,“雙子星”幾乎同步墜落,科沃斯股價自最高點跌去約35%,石頭科技跌去約40%。
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往往經過動態評估才能看得清,作為掃地機器人龍頭,科沃斯自然免不了接受一番審視。
研發投入占比低、技術壁壘弱,它正由一家科技企業淪為一家小家電企業,籠罩在這個“行業龍頭”身上的光環黯淡了很多。
高預期不再
一開始,市場對科沃斯是寄予厚望的,作為制造大國,中國代工企業千千萬,升級之路艱且難,科沃斯有希望成為突圍者。
上世紀80年代,在汕頭大學教書的錢東奇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投身商界奔赴海南。1998年,錢東奇創辦吸塵器工廠泰怡凱電器(蘇州)有限公司做起了代工生意,漸漸打開局面,承接來自伊萊克斯、飛利浦、松下等知名品牌的訂單。
1996年伊萊克斯在原有吸塵器的基礎上,研發出了全球第一款全自動掃地機器人“三葉蟲”。2000年初,iRobot推出三段式清掃結構后,掃地機器人有了市場化可能。看中機會,不愿為他人做嫁衣的錢東奇在2006年推出自主研發的品牌科沃斯。
得益于入局較早,科沃斯在發展初期對手較少的時期搶到了先發優勢,占領了消費者“心智”。中國家電網的《2021掃地機器人市場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科沃斯全渠道銷售額市場占有率近50%。
| 來源:科沃斯財報
細分賽道的王者,這是科沃斯的標簽,或者說它想對外傳播的標簽,資本市場曾經給予它的高估值也有賴于此。但前提是,細分賽道前景夠大,“王者”地位夠穩固。
掃地機器人賽道夠大嗎?
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掃地機器人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24.1%;據奧維云網的數據,2020年國內清潔電器市場規模達到240億元,同比增長20%——與科沃斯的近千億市值相比,這個規模很小了。
資本市場給予科沃斯的高估值,很大一部分是與美國、日本等市場做對照。數據顯示,掃地機器人在美國市場滲透率最高,約為16%,日本市場滲透率約為10%。
而我國市場滲透率則比較低,沿海地區約為5%,內陸地區則為0.5%。顯然,掃地機器人市場還處于普及初期,且短期內恐怕不會迎來大爆發。
相比國內家電企業和國外行業龍頭iRobot,市場給了科沃斯和石頭科技過高的市盈率,2021年10月21日,二者市盈率分別為68和38,價值回調在情理之中。
科沃斯王者地位夠穩固嗎?
它的大股東給出了答案。7月13日,科沃斯披露了股東減持計劃,首發股東泰怡凱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怡凱”)擬減持超過1000萬股,預計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80%。
此泰怡凱并非科沃斯前身泰怡凱電器(蘇州)有限公司,而是科沃斯為求海外上市搭建的紅籌架構下的公司。知名投資公司IDG于2013年向科沃斯注資2000萬美元成為泰怡凱的幕后控制人。此次減持完成后,IDG將套現超40億元從科沃斯離場。
IDG將雞蛋放到了另一家掃地機器人企業的籃子里——成立于2017年的追覓科技。在IDG還是科沃斯大股東的時候,便宣布領投追覓科技,參與近億元的B+輪融資,近日,在從科沃斯離場的同時,IDG跟投了追覓科技36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
發展十多年,最終教育市場為他人做嫁衣?王者科沃斯需要警惕的不只是石頭,還有更多埋伏者。
科技是“皇帝的新衣”?
科沃斯到底是不是一家科技公司?這是長久以來市場對科沃斯的疑問。
錢東奇自認“是的”。早在2015年科沃斯剛剛起步的時候,錢東奇就曾表示:“相比簡單的加工生產,我對研發更感興趣,更愿意為研發投入多的資源。”
然而事實上,科沃斯并未踐行當時的豪言壯語,研發投入占比低于同業者。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科沃斯研發投入金額為2.0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僅為3.76%,剛高出國家高新企業認證基準線3%。
實際上,過去三年間,科沃斯的研發投入占比同樣不高,分別為3.60%、5.22%、4.67%——對標的戴森和iRobot,研發投入占比分別在30% 和10%以上;國內競對石頭科技,今年上半年研發占比在8.47%;大股東IDG看中的追覓科技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2%。
在主心骨研發團隊方面,截至2020年底,科沃斯研發人員數量達到951人,占公司總人數的14.53%。可作為對照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石頭科技研發人員有464人,接近公司送人數的60%;追覓科技員工近1800人,其中研發人數占比超過70%。
研發投入占比低,科沃斯所聲稱的技術來自哪里呢?2020年5月,科沃斯與iRobot簽署了產品采購協議和技術授權協議,iRobot向科沃斯授權其獨有的Aeroforce技術和相關知識產權。該技術是一項清潔技術,主要作用是避免毛發纏繞。
一個重營銷、一個重技術,合作雖是取長補短各取所需的美事,至于科沃斯所主張的自主品牌與自主研發,在現實面前折了腰。
在另一條路上,科沃斯越走越遠。
2018年至2020年間,科沃斯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03億元、5.89億元和8.36億元,是同期研發投入的2至3倍。今年上半年,科沃斯銷售費用更是同比增長130%達到了12.18億元,占總營收比例上升到了22.7%,已經是研發投入的近6倍。
| 來源:科沃斯財報
其中,用于市場營銷推廣及廣告費用高達6.9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19億元大漲了217%,遠高于上半年123.11%的營收增幅。
技術驅動還是營銷驅動,科技公司還是銷售公司,科沃斯的問題在數據面前有了答案。
壁壘難尋
要堅守“鐵王座”,科沃斯需要展現出不易被超越的科技力和產品力。而就目前來看,一如行業內其他企業那樣,它并未樹立起技術壁壘,仍然深陷讓掃地機器人脫離“”進化為“智能”的行業難題中。
掃地機器人雖然頭頂“機器人”名頭,卻離完全自動化還有很遠距離,在障礙物識別能力、路徑規劃、探測能力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優化空間。
如科沃斯國慶前發布的地寶X1系列,價格上探到5000元以上,官方介紹稱融合了3D結構光+星光級攝像頭+自動駕駛X3芯片,“綜合性能優于科沃斯其他型號產品”。然而在電商平臺及社交平臺上,還是出現了避障能力低、易纏繞毛發、基站藏污納垢等評價。
| 地寶 X1 OMNI 圖片來源:科沃斯官網
上市之時,科沃斯的愿景想象力十足,在招股書中不乏對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占比持續上升的描述,以及對人工智能、物聯網概念的構想。在其規劃中,要以掃地機器人為中心構建連接網絡,使之成為“智能家居”場景的入口,將“工具型”的定位升級到“管家型”。
科沃斯目前拓展的品類,諸如拓展擦窗機器人、空氣凈化機器人等產品依舊未突破家庭清潔的范疇,且還未承擔起營收任務,它的“智能家居”和“管家”目前看還只是構想。
或許這一構想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現在所有想搶占家庭場景的企業都想找到突破口構建完整的家庭產品布局,有的是手機,有的是電視,有的是音響,有的是冰箱,有的是空調……對應的既有高頻需求也有低頻需求,覆蓋的既有客廳也有廚房等空間。
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對應的是低頻,或者說不是高頻需求,也不是家庭的核心產品,試想一下,你是否會通過掃地機器人來控制其他家庭產品?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與之相比,小米那種以手機、音響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態,更有實現的可能。而在小米智能家居生態中,掃地機器人也是主推產品之一,目前小米掃地機器人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曾捧出一個石頭的小米生態,是否會捧出第二個科沃斯的心腹大患呢?
要伏擊科沃斯的,不只是追覓科技、小米、石頭。
一方面,近年來,國內掃地機器人ODM、OEM廠商的制造能力已臻成熟,也有不少廠商提供專門的集成方案,外部玩家進入門檻不高,很多廠商缺的只是品牌運營和營銷宣傳。
另一方面,傳統家電企業海爾、美的,以及華為等手機廠商,以及眾多創業公司都步入了掃地機器人賽道。年輕的掃地機器人公司云鯨,2020年產品初上市便拿下了10.3%的市場份額,屬實“后生可畏”。
還有眾多競爭者在路上。今年以來,已有多家掃地機器人獲得融資,掃拖洗一體機器人哇力在今年5月完成了四千元A輪融資;成立于2017年的掃地機器人企業樂生智能也于上半年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門檻不高的賽道里,科沃斯并沒有形成絕對統治,至少在資本看來,現在進場依然能夠搶到肉吃。而那些肉,至少有一部分將來自科沃斯嘴里。
結語
中國正在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標志之一就是科沃斯這種代工企業的品牌化,從賺加工費到賺品牌費,利潤率的提升背后還有產業鏈話語權的強化。從這個角度出發,《一點財經》很樂于看到更多科沃斯的出現。
但當下的科沃斯不是終點。靠先發優勢和營銷建立起來的品牌注定是不長久的,持續研發,構建真正的壁壘才是王道。
猜你喜歡
追覓科技舉辦2024年全系新品發布會,拓展產品邊界勇闖無人之境
9月25日,追覓科技在上海舉辦主題為“去前面沒有人的地方”2024年秋季全系新品發布會。維修費激增,被曝存安全漏洞,急于求成的科沃斯難保一哥?
科沃斯面對經濟和行業的周期波動,想穿越“牛熊”,保住“一哥”的位置,企業戰略和管理還需要“十分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