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大佬追求“生命科學”,有錢了就追求“永生”
“往后20年,若能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盡一份力,為大眾健康做出一點貢獻,生命也就更有意義了。”10月15日,王小川發了一封內部信,除了要卸任搜狗CEO之外,同時透露,往后20年,他要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發展盡一份力。
要說搜狗被騰訊收了之后,王小川離開并不讓人意外,但有意思的是,王小川已經是今年以來第3位辭職并投身生命科學領域的互聯網CEO——前兩人分別是5月宣布卸任字節跳動CEO的張一鳴和9月辭去董事長的拼多多黃崢,前者提出未來要更多參與“腦疾病”等相關項目探索;后者稱打算做生命科學方向研究,并捐了1億美元設立繁星科學基金。
像極了皇帝們追求“永生”,創投圈大佬們似乎對“生命科學”的熱衷度也是出奇的一致。比如,曾經中國最年輕的首富紀錄創造者盛大陳天橋,2013年成為美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捐助人的馬云,還有去年牽頭創立“百圖生科”的李彥宏,要知道這家還獲得了君聯資本、藍馳創投、真知資本以及襄禾資本的投資。
除了這些征戰互聯網的創業大佬之外,還有不少投資圈的頂級投資大佬。比如從2012年開始關注生命科學領域的高瓴資本。
不少網友揶揄,有錢了都想“長生不老”。但無論商人還是投資人,越來越多的大佬投身生命科學的背后,無疑存在著巨大的商業利益。
01無利不起早,有人為了尋醫問診,有人為了商業利益
在中國,陳天橋算是聲勢最高進入生命科學領域的人,不僅親自學習腦科學原版教材,還為加州理工學院(CIT)捐1.15億美元,建設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Chen institute),前后斥資超過10億美元開展腦科學探索,主要推動發現腦、治療腦、發展腦三大領域研究。
1999年,陳天橋白手起家創立盛大,31歲便成了億萬富豪,但隨后陳天橋卻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直到5年后,一則“陳天橋為美捐款1億美金”的消息讓他再度站上風口浪尖,此時大眾才明白,原來這個年輕的首富早在2009年便患上了驚恐癥,這是一種急性焦慮障礙,常常伴隨著“心悸、氣短、暈厥”等情況。
“躺下就坐不起來,坐著就站不起來,一度無法呼吸”,這是陳天橋當時最真實的感受。對于研究的腦科學的目的,陳天橋表示:“研究腦科學的目的,為的就是幫助那些也遭受過焦慮癥折磨的人,我們側重在如何減輕這種痛苦上。”
與陳天橋同樣關注自身健康的還有香港首富李嘉誠。
坊間傳聞,2017年時,李嘉誠被曝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實驗室考察一款天價益壽丹,年花費在150萬元以上,相當于輕松“吃掉”三線城市一套房。也是同一年李嘉誠以2000萬美元投資了ChromaDex(一家專門研究抑制衰老制劑,類似于國產艾沐茵等)公司,還贊助基因編輯技術研究。
無獨有偶,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也是執著于抗衰老,今年9月最新投資了一家名為 Altos Labs 的初創公司,該公司致力于研究如何逆轉衰老過程。2018 年,曾投資了 Unity Technologies,這是一家致力于研究抗衰老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
相比“年長”的企業家為免受病痛折磨或恐懼變老,真正圖謀生命科學研究背后的商業價值的還的是創投圈。
2018年在某專訪中黃崢就表示,除了拼多多,未來最想做的是能轉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研人員。2020年,其捐贈2.37%的拼多多股份,設立“繁星慈善基金”,第一期資助將在未來3-5年內向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捐助1億美元,致力于推動生物醫療和農業食品等科學研究。
10月20日,發稿前一天有消息傳出,辭職后的王小川參與投資了DeepCare,這是一家人工智能應用的醫療科技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投圈,高瓴資本張磊是較早一批關注到生命科學的企業家。
根據媒體報道,高瓴大概從2012年進入這個行業,張磊曾直言“后疫情時代,全球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有望迎來寒武紀大爆發”。至今,高瓴已投資入股超過150家各類型生命科學企業,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當前高瓴資本管理的資產大概在5000億,也就是說,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額占高瓴資本的兩成。
紅杉中國沈南鵬也在今年“未來科學大獎”活動上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生命科學的融合,加上基因技術、干細胞的技術等許多領域的突破,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將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機遇。過去20、30年是信息科技在引領人們生活的改造,而這一點很可能會在未來20、30年被生命科學所取代。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2015年,由李彥宏,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北京大學教授饒毅等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組織創辦未來論壇,不久后,未來科學大獎正式宣布成立,單項獎金100萬美元。說起李彥宏,也是暗戳戳的生命科學潛行者。
去年9月,在李彥宏的牽頭下,百度成立生命科學平臺公司“百圖生科”,并分別用100萬美元年薪及100萬人民幣年薪招兵買馬。而李彥宏也開始在各種場合,頻頻提及生命科學與生物計算間關聯的各種奧秘。
除此之外,馬化騰、張一鳴、傅盛、黃崢等一眾互聯網創業者,早就紛紛都表示過對生命科學的興趣與關注。
02生命科學很復雜,腦科學最熱也最難
吳曉波曾提到:每一項科技創新和創業項目,都必須要考慮市場的應用能力和消費者需求。生命科學就有非常多細分領域。
以張一鳴選擇的腦疾病來講,無疑就是最前沿最受關注也最具挑戰的領域之一。
目前,腦疾病已經成為難以回避的社會問題,市場需求巨大。從患病人數來看,全球目前大約有10億人口患有包括阿爾茲海默癥、腦卒中、帕金森、癲癇和小兒自閉等在內的腦疾病,占全球所有疾病負擔的28%。
對大腦或生命的研究,就像不斷將石塊扔入大海的精衛,如果沒有信仰支撐,恐怕會成為另一種煎熬和痛苦。因為這是非常特別的領域,前期難以想象的重投入,經歷長達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時間,最后也并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從目前進展來看,除了各個國家發布的“腦計劃”在學術資金層面押注腦科學外,越來越多的產業人士也紛紛涉足并發力。其中,尤以“硅鐵鋼鐵俠”馬斯克在腦機接口方面的研究與突破最具代表性。
2016年,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宣布成立Neuralink公司,主要研究對象為“腦機接口”技術。即將極小的電級植入大腦,利用電流讓電腦和腦細胞產生“互動”。憑借馬斯克在科技圈的巨大影響力,腦機技術一下火熱起來。
而和他一樣狂熱的并一直暗暗較勁的還有扎克伯格,不過,在腦機接口上,馬斯克選擇的侵入式腦機接口,而扎克伯格選擇的則是非侵入式。
根據媒體報道,扎克伯格想要把腦機接口和VR技術融合,打造一臺自由穿梭于現實和虛擬世界的機器。他認為的腦機接口的終極形式,是實現數字化的永生。
簡單來說,借助這項技術,人類的大腦信息可以被提取出來,存儲在芯片中,然后植入一個新的軀體,肉體消亡,思想永存。扎克伯格曾在采訪中舉例稱,到 2030 年,人們能用先進的智能眼鏡將自己傳送到其他人的房屋,就像面對面一樣交談。
03中國將成為美國生命科學投資機構,眼中的“新大陸”
伴隨著大量的計算和機器學習,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創新的結合已經歷了一個巨大的技術和資本拐點,雙方的重疊引來了新的投資者。
投資人們過去一直關注科技,但現在越來越多地看到了科技和生命科學的融合帶來的機遇。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創始人尋求將大學研究商業化,這為生命科學投資創造了完美的環境。
根據ChinaBio報告,2020年,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也呈現出驚人增長。無論VC/PE的募資金額、投資額,還是相關企業的IPO金額及交易合作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基本上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而持續的經濟增長、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人群、大量的有經驗人才聚集,以及更完善的醫保支付體系,都是促成過去一年中國生命科學投資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2020年,VC/PE基金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新籌集了561億美元。這比2019年的233億美元有大幅度增加,同時也高于2018年創下的最高紀錄428億美元。該年度VC/PE投資者宣布完成的交易金額也創新高——285億美元,是2019年(145億美元)的2.3倍。這些投資者既有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也包括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境外投資。在所有投資中,有三分之一用于支持生物制藥公司的藥物開發。
有投資人表示,在美國投資者由于種種原因而不愿涉足的領域,中國可能會搶占制高點,成為創新療法研發和投資的領頭羊,包括衰老相關疾病、傳染病和疾病預防等領域。此外,在數字技術和 AI 制藥領域,中國企業也非常有可能成為領先者。
無疑,隨著生命科學行業不斷加快的變革步伐,生命科學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競爭時代。
猜你喜歡
利潤破百億,營收增速持續下跌,邁瑞醫療“喜憂參半”
2023年,邁瑞醫療營收增速首次降至15%,這是其自2017年以來營收增速首次跌破20%。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跌至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