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跟老羅討論過“真還傳”劇本:簽了韓寒、易中天的公司,剛剛上市了
路金波曾自己總結過,他作為出版人的高光時刻最早出現在2005年到2007年,原因是:運氣好,愛看報。
故事的設定十分偶像劇:路金波在某天看報時,發現韓寒在跟中青出版社打官司,時不我待,向韓寒編輯了一條約見面的短信后,當天晚上路金波開著自己白色的帕薩特去了辦公室,自擬了一份合同,最終以8萬元的價格簽下了韓寒。
在后續合作中,截止到2014年,路金波共出版了韓寒18本書,付給過韓寒超4000萬元的版稅。
不過這只是路金波高光時刻的開端,15年后,他帶著韓寒(的母親周巧蓉)敲開了深交所創業板的大門。談起上市,他說,“一群中青年文化人趕上‘大時代’?!?
路口中的大時代暗指何義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通過上市,無論是他還是周巧蓉,身價將會輕松翻倍。
2021年8月30日,果麥文化成功登陸創業板,截至發稿前,果麥文化股價超過41元/股,對比發行價8.11元/股,已經增長超過5倍。如果按照41元/股的股價來算,周巧蓉身價已然過億,路金波本人身家逼近10億。
6年4輪融資近4億,股東陣容豪華
如果將路金波定義為一介文人,不大準確;在資本化這條路上,他走的也十分專業。
2012年路金波出資270萬元,周巧蓉出資30萬元共同成立了民營出版企業果麥文化之后,公司便迅速拿到了聯德創投、普華資本、經緯中國、博納影業的數千萬元注資。
在后續輪的融資里,果麥文化一共完成過4輪融資,融資額累計近4億元,小村資本、IDG資本、華蓋資本、經緯創投等知名機構陸續入局,最近的一輪融資停在2018年12月,浙江傳媒入股。
根據招股書,經緯和博納影業已經是除路金波之外的第二、第三大股東,分別持股11.67%、9.25%;同時經緯作為公司最早的機構投資人,目前也是最大的機構投資人。韓寒母親周巧蓉持股4.53%,位列第八大股東;其余知名作家易中天、張皓宸、李繼宏、馮唐(配偶黃山)也分別在內持股,大約都在0.2%左右。
如果按照41元/股的股價來算,周巧蓉身價已然過億,路金波本人身家逼近10億。
對知名作家的持股綁定,可以算是果麥文化維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方法,這亦是果麥文化的最佳選擇。
按照招股書數據,果麥文化的三大業務——圖書策劃與發行業務、數字內容業務和IP衍生與運營業務中,圖書策劃與發行業務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超過95%。在2018-2020年之間,分別實現收入2.77、3.57、3.36億元。
正因為深度綁定了知名作家,截止2020年底,果麥文化發行的易中天《中華史》系列、蔡崇達《皮囊》、張皓宸《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韓寒《我所理解的生活》、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外婆的道歉信》、莉茲·克里莫《你今天真好看》等圖書產品的銷量都已經超過百萬冊。
對圖書策劃發行的極度依賴,也使得果麥文化最受爭議;但似乎路金波并不著急。在公告IPO計劃時,果麥文化沒有特別提及對IP方面的發展計劃,而是將重點全部放在了版權的擴張方面。
也就是,通過本次IPO,果麥文化將發行不超過1801萬股,預計募集3.5億元,全部用于投入版權庫建設項目,預計采購圖書版權 550 種,涵蓋圖書、視頻、音頻、影視改編等多種權利。
路金波究竟想布一盤怎樣的棋局,資本市場會給予果麥文化怎樣的反饋,已經有一些蛛絲馬跡展現出來。
發行過韓寒的電影,跟羅永浩討論過“真還傳”劇本
憑借博納影業和韓寒關系,果麥文化曾投資過6部電影,包括《飛馳人生》、《乘風破浪》,后兩部電影分別投資了2800萬元、1720萬元。
公司也從電影投資中獲益過。根據招股書,2017-2019年之間,公司電影投資收益分別為88.67萬元、1394.72萬元、817.87萬元,占同期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59%、22.89%、11.95%。
但電影投資并沒有持續,2018-2020年,數字內容業務及IP衍生與運營收合計占比不超過5%,到了2020年營收僅150萬元,占比僅有0.44%。
這或許與路金波本人的態度和對公司的規劃有關。
在此前接受投中網采訪時,面對投資帶來的收益,路金波曾表示,“這些都是帽子上的羽毛,是最不重要的東西,做好圖書還是果麥文化最重要的業務?!倍诟缒觊g,路曾放話要做國內出版業的老大。
為了實現這一宏圖,果麥文化的種種矩陣都在圍繞賣書來布局。
根據招股書,果麥文化目前已擁有或運營“知書少年果麥麥”、“果麥文化”、“好書博物館”、“好書電臺”、“小嘉說書”、“楊紅櫻”、“2040BOOKSTORE”等公司新媒體平臺賬號以及“易中天”、“戴建業”、“張皓宸”、“慶山”、“榕榕姐姐讀童書”等作者賬號,全網粉絲突破2000萬。路金波曾強調,太希望通過自媒體矩陣,與讀者建立深入鏈接,從而提高書籍的復購率。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路金波甘愿放棄電影投資這塊蛋糕,相反他時刻關注著這方面的機會。
2020年12月,羅永浩和路金波分別通過微博官宣了一則消息:雙方將會共同協商《真還傳》劇本,后者透露這將會是一部商業喜劇片。
而回到果麥文化成立的那天,路金波已經通過微博透露了他對果麥文化的戰略計劃:面向城市新興中產提供中高端的綜合文化產品,初期以圖書為主,逐步拓展到電子書、影視等領域。
中國文學大有可為
在許多人眼中,放到被碎片化信息充斥的現在,圖書這個詞顯得很old school。但事實是,中國出版行業已經孵化了多家上市公司。
2017年,對中國出版商來說,是大放異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中國出版、中國科傳、山東出版、世紀天鴻、新經典等企業相繼登陸資本市場。在數字閱讀這個領域,掌閱科技和閱文集團也分別于這一年上市,后者更是創下千億市值。
這些無疑都是在昭示中國文學的無限可能性。
而在今年,民營出版企業再次迎來一波上市潮。7月,民營出版企業讀客文化同樣以1.55元/股的發行價上市成功,并在上市首日暴漲19倍,刷新了創業板首日漲幅的最高紀錄,收盤價為31.66元/股,市值超過126億元。
盡管截至發稿讀客文化市值縮水至77億元左右,但這并不妨礙資本市場對圖書市場的看好。
繼果麥文化之后,曾出版過《明朝那些事兒》《盜墓筆記》等作品的磨鐵文化亦提交了招股書擬赴創業板。
根據公開資料,磨鐵文化完成過6輪融資,中銀粵財、中信基金、頭頭是道等都是其投資方。在2017年的C輪融資中,磨鐵文化的投后估值達到45億元。根據其招股書,2020年磨鐵文化實現營收8.82億元,遠超果麥文化一倍之多。
根據出版商務周報的數據,網文紙書、漫畫知識和經典圖書依然是整個市場的主流熱點。
讀書有益,開卷有益,果麥文化IPO只是中國圖書市場中的一粟;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就是讓這門行業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