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店欠上億貨款,數百供應商吃閉門羹
“我們得趕緊行動起來,不能再拖下去了。”8月11日,連續三天來杭州貝貝集團門前維權的馮珂發現,一頓飯的功夫,貝店后臺的保證金頁面入口被撤掉了。“下午還有,現在突然沒有了。”
8月9日開始,陸續有上百名供應商來到貝貝集團總部,他們的訴求相同——追討被拖欠錢款。“我們中間少的有幾十萬元,多的有四五百萬元,其中被欠款二十萬以上的商家就有100多個。”其中一名供應商透露。
貝貝集團成立于2011年,起家于母嬰電商平臺。貝店是貝貝集團在2017年推出的社交電商平臺,匯集了大量商家、供應商、分銷店主,交易資金由貝店平臺按期結算,商家開店保證金也由平臺管理。
“一旦關閉后臺入口,大家的維權之路會更加艱難。”一名供應商告訴AI財經社,為了最終能夠順利討回欠款,現場供應商們紛紛開動,進行訂單截圖、視頻取證,但即使這樣,馮珂還是發現平臺導出的數據,與自己的賬目有不小的出入。另有部分供應商收到罰款信息,理由是商家沒有按時發貨,有供應商還接到客服電話來催發貨,“平臺倒閉不結款,還要罰我錢。”維權無門反倒被客服致電催貨,奔波數日的供應商們感到心力交瘁。
在招聘平臺BOSS直聘中,貝貝集團仍有眾多崗位在招聘,其中HR的活躍時間顯示為3天內。AI財經社通過多途徑聯系貝貝集團創始人兼CEO張良倫,截至發稿前,均未獲得回應。
供應商排隊等面談
8月10日,200多名供應商來到貝貝集團樓下。在有關部門介入下,貝貝公司承諾,8月11日會設立一個專項組,來統計公司具體欠款金額。而調查記錄的方式是,需要供應商手動填寫欠款信息。
圖源:采訪對象供圖
美妝供應商菲菲與貝貝旗下的貝店有長期合作關系。就在最近幾日,菲菲公司發現4月份的賬目回款無法提現,便派菲菲來貝店總部咨詢下具體情況。結果,她發現來討要貨款的并非自己一家,“聽說有些已經來蹲守了十幾天。”菲菲了解到,貝貝總部前后來了數百名供應商,但大家一直未能見到貝店相關人士出面。
8月10日,供應商們被通知,可以派代表去見貝店董事長張良倫,但后者并未出現。貝店相關人士承諾,貝貝集團副總裁張龍珠會代表公司與供應商們商談。
公開信息顯示,張龍珠為貝貝集團黨委書記、副總裁,也是貝店業務的副總裁,負責運營。8月11日上午,供應商代表見到了張龍珠,后者表示貝貝集團將在8月13日上午正式回應拖欠貨款的問題。
“說因為經營不善,公司的資金出現了一個大問題。現在貝店的后臺系統已經嫁接到了阿里云,貝貝集團將會在本周五上午開會,回應欠款的問題。”一名供應商轉述張龍珠的話說,貝店可能無法還上全部欠款。
據AI財經社了解,由于現場供應商人數較多,他們排成一隊在會議室門前挨個等候與張龍珠面談,但在一個小時后,對方便以接電話為由離開,此后沒有再返回。其他供應商在登記完欠款信息后,也相繼離開。
一名供應商透露,在其自發統計的欠款信息中,總計數目將近1億元。有供應商在撥打客服電話時,貝貝集團客服向供應商表示,目前并沒有出現網傳的“貝貝集團人去樓空”的情況。有供應商發現,貝貝集團員工目前依舊在正常辦公,準備七夕策劃活動。
對于此次貝貝集團的資金流向,大多數商家與供應商猜測是貝貝集團在用資源做新項目希美APP。希美成立于2021年3月份,定位高端市場,主打自營品牌。
“溝通這么多天了,現在到底什么情況?能不能給(欠款)?錢花在哪了?我們都不知道。”菲菲對于貝貝集團的態度有些氣憤,“我們之前經歷過被斑馬會員(注:會員制電商,前身為“環球捕手”)拖欠三個月的貨款,最后只剩保證金沒有要出來,但還有很多供應商是附近的工廠,欠款要不回來,工人工資就發不了。現在大家的壓力特別大。”
多次轉型不順,貝貝走向下坡路
當聽到貝貝集團拖欠上億元貨款的信息,部分離職員工有點意外。一名去年10月離職的員工透露,彼時公司業務尚未出現異常狀況。不過在今年4月,有供應商接到貝店小二的提示,不建議再報活動,現在回想起來,貝店那時候應該已經出現資金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貝貝集團目前擁有貝貝網、貝店、貝倉、貝省等業務平臺,自2011年創立以來,先后獲得IDG資本、高榕資本、今日資本等風險投資。天眼查App顯示,目前貝貝集團共獲得6輪融資,最后一輪融資顯示為 2019年5月份的8.6億元人民幣。
今年3月,貝店還隆重舉行了“貝店×希美2021品牌春季發布會”。張良倫在會上宣布,2021年貝店將“ All in 希美”,押注自有新品牌。目前,希美App也已在各大應用商店上線。
對于貝店的新項目希美App,菲菲有過一些了解。希美是貝貝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目前貝貝旗下貝店、貝倉業務均有供應商曝出貨款異常問題,唯有希美App一直還在正常運營,“貝貝還是有現金流入的,有錢來償還。”
縱觀貝貝的整體的業務,不難發現除了社交平臺貝店之外,其他業務都顯得不溫不火。貝貝集團創始人張良倫原是阿里巴巴旺鋪產品線的負責人,擁有一定的電商基礎。2011年,離開阿里的張良倫創辦了返利網站“米折網”,一年時間網站做到了月平均銷售額上億,并相繼獲得兩輪融資。
但張良倫很快意識到,米折的導購模式有些薄弱,淘寶引流返利的市場可能不會長久。看著線上飛速增長的母嬰板塊數據,張良倫隨后有了打造垂直母嬰電商平臺的想法。在重金買下域名后,2014年,貝貝網在母嬰電商大火時期上線,上線僅9個月,貝貝網估值達到近10億美元。
垂直電商的春風并沒有吹太久,隨著淘寶、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的發展,貝貝網與其他一眾母嬰電商迎來了自己的業績停滯期。2017年,張良倫再次抓住社交電商風口,推出會員制折扣商城——貝店,而這也成為了貝貝集團此后的支柱業務。2019年,貝貝再次借著社交體系,推出貝倉、貝省,前者是品牌特賣平臺,后者是一站式購物省錢平臺。
“感覺貝貝這幾年是什么火,就做什么,一直都在追風口,但最后都沒做起來。”一名電商行業人士認為,貝貝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只能追風口,燒錢換市場。
張良倫2019年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零售社交化、全渠道化的趨勢越來越凸顯,要么選擇抓住它,要么被這個趨勢所淘汰。”有接近貝貝集團的知情人提到,最晚從2019年開始,貝貝集團出現了焦慮感,“起初私域流量的概念很火,但是后來整個大環境都在說電商流量見頂,貝貝也感覺到了壓力 ,其旗下的貝店跟傳統電商本質一樣,都是流量模式。隨著流量紅利的減退,貝店比傳統電商衰落得更快。”
2020年突發的疫情,也使得貝貝集團雪上加霜。“最明顯的就是訂單數量下降。”上述人士透露,由于業績下滑嚴重,貝貝集團傳出大規模裁員,裁員人數大概有500人。
此后貝貝集團再度轉型,一名直播渠道的供應商告訴AI財經社,當時貝貝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與自己對接過美妝直播業務,他們擁有自己的直播基地,也與多家MCN機構建立聯系。但在6月份,該供應商再次詢問業務進展時,該工作人員稱直播業務停了。
對于今年貝貝集團押注國貨平臺希美,一位美妝行業人士直言,“現在國貨美妝市場本身就內卷得很厲害,貝貝很難做起來的。”
張良倫曾在創業初期說過,“如果一年內搞不出什么名堂,我們就散了。我們就賭這一年。”他后來感慨,沒想到這一賭就賭到了點兒上。但商業不僅有志得意滿,還有殘酷一面。如今陷入拖欠貨款境地的貝貝集團和張良倫,還有機會繼續押注嗎?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馮珂、菲菲為化名)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