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復星醫藥業績有多大貢獻?新冠疫苗“復必泰”上市將近
不少人對復星醫藥參與的國內首款mRNA新冠疫苗翹首以盼,甚至對“復必泰”獲批后如何使用做出種種猜想。但“復必泰”到底能給復星醫藥的業績帶來多大貢獻?,一切都還是未知。
“復必泰”消息不斷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18日,最新一批約86萬劑”復必泰”疫苗已運抵香港。本批疫苗由復星醫藥(600196.SH)聯合BioNTech(納斯達克,代碼BNTX)生產,并在德國Baxter廠房封裝。
一周前的7月12日,復星醫藥才剛剛公告,控股子公司復興實業與臺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和裕利醫藥簽訂協議,將向對方銷售合計1000萬劑mRNA新冠疫苗。而早在今年1月和2月,香港和澳門已先后批準,后分別向復星醫藥訂購了750萬劑和40萬劑mRNA新冠疫苗。
來源:復星醫藥公告
公告里的mRNA新冠疫苗,就是被外界寄予厚望的復星醫藥與全球領先的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共同開發的BNT162b2疫苗。雙方于去年3月簽訂協議,截至去年10月,復星醫藥為其累計投入研發費用6619萬元(未審計)。之所以有多個名稱,與藥企之間的合作機制有關。
德國BioNTech是全世界范圍內生產mRNA 疫苗的平臺型生物技術公司之一,但生產能力和商業化能力不足。所以,在去年3月,其先后與復星醫藥(通過全資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和世界500強企業輝瑞制藥(紐交所,代碼PFE)簽訂協議,共同開發和商業化mRNA新冠疫苗。其中,復星醫藥負責大中華區(含港澳臺),輝瑞負責全球其他區域。
來源:BioNTechSE公告
今年5月,復星醫藥全球研發中心總裁兼首席醫學官回愛民博士,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介紹,mRNA技術路線研發周期短、能夠快速開發新型候選疫苗;完全合成,沒有任何病毒成分,也就沒有感染風險;而且雖然技術壁壘很高,但是技術壁壘突破后,生產工藝簡單,可以大批量地生產。
雖然截至今年5月,已經有超過65個國家和地區授權或臨時授權使用。但作為mRNA技術在疫苗領域的第一款產品,BNT162b2的安全性一直都面臨爭議。
有人質疑,也有人關注。
光大證券曾在研報中提到,7月14日,復星醫藥(港股)在股東大會上表示,藥監局對“復必泰”的審定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專家評審已經通過了,目前正在加緊進行行政審批階段。據“財新網”報道,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稱,在供貨問題上,復星醫藥已經與BioNTech提前啟動生產準備工作,”復必泰”疫苗一旦獲批,就能第一時間供應到中國國內。
來源:復星醫藥官網
而對于盛傳的將被作為加強針接種的問題,接近復星醫藥的行業人士稱,目前還是未知,復星醫藥自己決定不了。
“復必泰”如此受關注,和其有效性有關。今年4月輝瑞和BioNTech宣布,BNT162b2有效率為91.3%。不過,不良反應也時有見諸報端。
搶在輝瑞之前談合作
事實上,復星醫藥與BioNTech的合作,遠比公告來得跌宕起伏。
回愛民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稱,在自己2017年11月加入復星醫藥之后,開始了解mRNA技術。2020年1月在對所有疫苗的技術路線篩選和評估之后,最終決定與BioNTech合作。同年3月16日,復星醫藥與BioNTech正式宣布簽訂國內合作協議。次日,輝瑞官宣與BioNTech達成中國境外區域的合作協議。
要知道,輝瑞與BioNTech本就是合作關系,要搶在輝瑞之前達成合作并不容易。在簽訂協議之前,回愛民曾借BioNTech聯合創始人兼CEO Ugur Sahin到波士頓見投資人的機會,爭取來吃一頓盒飯的間隙,與對方進行了深入交流,為達成合作打下基礎。
在達成戰略合作的同時,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興實業還與BioNTech簽訂《約束性條款書》。復星實業擬以31.63美元/股的價格認購BioNTech新增發行的158.08萬股普通股,認購金額約為5000萬美元。
來源:復星醫藥官網
2020年11月,輝瑞向美國藥監局提交緊急使用申請,并在次月獲批。復星醫藥也在緊鑼密鼓準備。
同年11月24日,復星醫藥在中國江蘇泰州和漣水,啟動BNT162b2國內的II期臨床試驗。隨后便披露增發公告,擬募資不超過49.83億元(后修改為44.84億元),其中22.2億元用于創新藥物臨床、許可引進及產品上市相關準備,包括mRNA新冠疫苗的引進工作。在今年6月的反饋意見回復報告的二次修訂稿中,復星醫藥明確將總募集資金的7.24%,即3.25億元,用于mRNA新冠疫苗。
緊接著在12月,復星和BioNTech簽訂《許可協議修正案一》和《供貨協議》,就區域內 mRNA 新冠疫苗的銷售供貨、提成分享等事項達成進一步約定。今年5月,雙方擬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復星醫藥稱,將提供年產能10億劑mRNA新冠疫苗的生產設施,并作為出資的一部分注入合資公司。
對業績影響幾何?
輝瑞疫苗在去年12月被美國藥監局批準緊急使用后,已經在數十個國家接種。根據輝瑞2021年一季報數據,一季度營收145.82億美元,同比增長42%,其中BNT162b2的收入為35億美元,如果剔除BNT162b2,營收僅同比增長8%。
同時,根據截至4月中旬所簽訂單,輝瑞預計BNT162b2將在2021年全年,為其帶來260億美元的收入。輝瑞同時強調,該數據會隨著新簽合同的增加而有進一步的調整。
來源:輝瑞2021年一季報
康希諾(688185.SH)的業績同樣受益于新冠疫苗的上市。根據康希諾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2021H1營收在20億-22億之間,同比增加495.33-544.96倍之間;實現歸母凈利潤9億-10.5億元,一舉脫離連續多年的虧損泥潭。
來源:康希諾公告
公告提到,報告期內,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獲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的緊急使用授權及中國附條件上市批準,這對收入及歸母凈利潤產生了積極影響。
復星醫藥也會完美跟隨嗎?
一季報顯示,復星醫藥2021Q1營收同比增長37%,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46.78%,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同比增長92.62%。復星醫藥在公告中解釋稱,業績增長主要是收到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政府mRNA新冠疫苗首付款以及支付相關采購支出與研發銷售費用后的凈貢獻。不過,復星醫藥并未將新冠疫苗的貢獻分列顯示。
事實上,雖然新冠疫苗帶來了不少好消息,比如,今年三月,歐洲藥品管理局批準將BNT162b2儲存在-25℃至-15℃兩周。不過,擺在“復必泰”面前的未知還很多。
首先,復必泰是否獲批、何時獲批,目前還是未知數。雖然吳以芳稱正在走行政審批,但最終需要等待官方確認。其次,獲批后是否真的可以第一時間供應?眾所周知,疫苗的生產要求很高,即使生產設施已備好,也還有后續的現場檢查、環評等程序,這都需要時間。在上市后,疫苗的運輸和儲存也是重要環節,尤其是mRNA疫苗本身就有較高的保存要求。
考慮到目前我國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達到5款,已經累計注射逾14億劑。復必泰的需求量有多大?針對新冠病毒變種及疫苗產生抗體的持續性問題,多家藥企都在研究加強針,競爭并未消失。還有上文提到的安全性問題,在傳統的滅活疫苗(國藥和科興疫苗是滅火疫苗)面前,mRNA疫苗面臨的檢驗還太少,人們的接受程度有多高?
當然,理論上講,待復星醫藥mRNA疫苗生產設施準備完畢后,還可以為輝瑞生產BNT162b2,但這都是比較遙遠的事情,需要雙方甚至與BioNTech簽訂三方新的協議。
而且,自今年4月以來,復星醫藥已上漲逾90%。股價提前漲了,當“復必泰”在國內正式上市,會不會見光死?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