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損49億:B站二次上市提速,擬融資200億補血
被傳赴港上市已久的B站,最近又有了新消息。
今日,據多家媒體報道,B站或將在本周尋求通過在港上市聆訊,擬募集約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5.62億元),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銀為保薦人。
對此,我們聯系B站進行核實。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早在1月5日,就有媒體報道,B站準備在香港二次上市,交易預計將在未來兩個月內完成。
從2009年誕生至今,B站成為國內ACG(動畫、漫畫、游戲)內容平臺的代表,涵蓋了動畫、番劇、音樂、舞蹈、游戲等多個內容分區。2020年8月,B站的月活首次突破2億,正式會員數達9700萬。
作為年輕人聚集的社區,B站最具代表性的是彈幕文化。2020年,“爺青回”成為B站的年度彈幕。可以說,高粘度的年輕用戶群體塑造了B站的文化。而抓住Z世代用戶的喜好,也讓B站在眾多網絡視頻平臺脫穎而出。
對比2018年3月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如今的B站身家暴漲,股價已突破100美元大關。截至3月9日,報收98.59美元/股,總市值為347.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64.9億元)。
這些年B站一直在努力破圈,不再囿于二次元文化。除了吸引90和00后組成的Z世代群體,B站不斷降低門檻以謀求用戶增長。不過,在喊出破圈口號的同時,如何扭轉多年虧損的局面,證明商業模式能夠跑通,B站或許需要新的故事。
破圈一年,成效如何?
過去的2020年,可謂是B站的破圈之年。不論是內容破圈還是探索商業化,B站明顯加快了腳步。
B站在2020年實現營收119.99億元,同比增長77%,遠超2019年全年67.78億元的規模。
(圖片來源:B站四季度財報)
從目前的營收結構來看,B站形成了游戲、增值服務、廣告和電商四大業務板塊。最新財報顯示,B站在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38.4億元,同比增長91%。
值得一提的是,游戲作為B站營收主力,貢獻了11.3億元營收,同比增長30%,占總營收的29.43%。
雖然游戲仍然是B站變現的主要渠道,但非游戲業務囊括的會員、直播、廣告等營收增速遠超游戲。其中增值服務業務收入12.47億元,同比增長118%;廣告業務收入7.22億元,同比增長149%;電商收入7.41億元,同比增長168%。三項非游戲收入的占比達到70%,使B站的營收結構更加平衡。
回顧早期以二次元文化起家的B站,只是一個圍繞ACG內容創作與分享的視頻網站。而在商業化的探索上,B站的脈絡逐漸多元,相繼布局游戲、動漫、直播和電商等。
2014年,B站開啟游戲聯運和代理發行業務,推出了《Fate/GrandOrder》《碧藍航線》等多款熱門游戲,游戲業務也一度主導了B站的營收。
同樣在2014年,B站直播開啟,并向電競、生活和娛樂領域延伸。此外,作為國產動漫的最大出品方,B站參與打造國產原創動畫,上市以來推出作品超過104部。
當下,B站還把目光瞄向金融支付領域。據工信部政務服務平臺顯示,1月4日,B站的關聯公司——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ICP備案網站域名“bilibilipay.cn”和“bilibilipay.com”已被審核通過。這意味著,B站將有機會拿到支付牌照。
B站的蛻變仍在繼續,并開始擁抱更多主流文化。
從2020年5月份B站推出宣傳片《后浪》、8月首檔說唱節目《說唱新世代》播出,再到9月出品青春劇《風犬少年的天空》,B站離二次元文化似乎越來越遠。此外,B站還在2020年8月以5.13億港元投資歡喜傳媒,進軍影視領域。
B站的破圈之年在2020年12月31日的跨年晚會落下帷幕。這場由B站和央視頻聯手舉辦“2020最美的夜”,融合了歌舞、影視、動漫、游戲IP等表演,晚會的人氣峰值突破2.5億。節目也引發大眾對B站文化是否破圈的討論。然而不管成功與否,B站的破圈之路仍在繼續。
然而,B站的破圈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據“界面新聞”報道,1月11日,《無職轉生》動漫在B站獨家上線。B站UP主LexBurner因使用侮辱性語言對此動漫進行“吐槽”引發大量網友不滿。同時,《無職轉生》中出現男主揩油女仆,維護出軌等行為,眾多網友認為該作品“三觀不正”,且存在物化女性的導向。
B站雖然封禁了上述UP主的賬號,但因沒有對動漫內容本身做出解釋等問題被大量網友抵制。更有網友在豆瓣小組發起號召,向與B站合作的品牌方發送私信,尋求表態。
(截圖來源:微博)
受此影響,934顏究所、元氣森林、Ukiss悠珂思、視客眼鏡網、蘇菲、DoMeCare欣蘭、詩佩妮、AMORTALS爾木萄等品牌方宣布與B站停止拜年紀合作或所有合作。
騰訊、阿里、索尼相繼入股,高虧損背后何時盈利
從誕生以來,B站可謂是不折不扣的資本寵兒。天眼查顯示,2015年至今,B站共獲得9輪融資,包括IDG資本、啟明創投、華興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騰訊、阿里、索尼也相繼入股。
作為B站的第一大股東,B站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占股52.30%。另一位B站創始人兼總裁徐逸,持股比例為44.31%。其余3.39%的股權,由B站副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李旎持有。
除了獲得知名投資機構加持,騰訊、阿里、索尼三大巨頭也紛紛重倉B站。
其中騰訊投資早在2015年的B輪融資現身,投資方還包括啟明創投、CMC資本等,融資規模達7525萬美元。此外,在2017年的D輪融資中,騰訊和CMC資本、君聯資本共同投資1.07億美元。在B站赴美上市后,騰訊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對B站進行戰略投資,持股比例增至18%。
而阿里宣布入股B站是在2019年2月。當時阿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報告,宣布通過全資子公司淘寶中國入股B站近2400萬股, 持股比例占B站總股本約8%。此番合作,B站將借助淘寶加速實現商業化。
繼騰訊、阿里之后,國際媒體巨頭索尼也加入戰略投資。2020年4月,索尼宣布斥資4億美元,通過其子公司持有B站已發行股份總額約4.98%。雙方將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尤其是動畫和移動游戲領域。
然而,在獲得財務投資的背后,B站仍未擺脫巨額虧損狀態。2018年,B站虧損5.65億元,2019年虧損擴大至13.04億元,2020年虧損30.54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49.23億元。
我們聯系B站詢問公司扭轉虧損的措施。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復。
被粉絲稱為“小破站”的B站,得到多方資本加持,可謂站在了聚光燈下。不過持續多年虧損,若未能帶來可觀的回報,B站將面臨更大的壓力。正在加速破圈的B站,能否再次征服資本市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