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上市:騰訊成大贏家,1.3萬億市值的“短視頻第一股”來啦!
快手上市,這是整個短視頻行業的“里程碑式”事件。
2月5日,快手科技(01024.HK)正式登陸港股市場,開盤當日,大漲194%,股價報338港元,總市值達1.39萬億港元,約合1792.8億美元,在港股中排名第八。
根據2月4日公布的打新情況,快手香港IPO獲得了超過142萬散戶的認購,超額認購1204倍,刷新香港紀錄。在1月26日開始打新當日,有券商網站一度崩潰。
近年來,短視頻作為互聯網熱門賽道,吸引著資本前赴后繼。
IPO前,快手共進行9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騰訊、紅杉資本、百度、淡馬錫、云鋒基金、博裕資本、CMC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順為資本等眾多明星機構。
其中,騰訊是快手單一最大股東,從D輪開始多次加碼,目前持有21.57%股份;五源資本為最早投資快手的創投機構,持股16.657%。
若以目前快手1.39萬億港元市值計算,騰訊持股價值將達358.5億美元,堪稱大贏家。而五源資本如果按天使投資30萬美元計算,現在值298.5億美元,整體回報倍數也在萬倍以上。
十年野蠻生長,血虧上市
92天,這便是快手從遞交招股書到可能正式登陸港交所的時間。
2020年11月15 日,快手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2021年1月24日,更新招股書,增加了截至2020年11月 30 日的數據。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快手在2020年11個月營收為525億人民幣,毛利潤為209億元,但其經營虧損擴大至94億元。相對而言,2017年-2019年,快手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83億元,增至2018年的203億元,2019年進一步增長至391億元;對應期間經調整的凈利潤分別為7.78億元、1.82億元、10.3億元。
換句話說,2020年,快手由盈轉虧。
從業務層面來看,快手業務營收來源于直播和線上營銷服務。2017年-2019年,快手直播收入分別為79億元、186億元、31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分別為95.3%、91.7%、80.4%。雖然直播業務收入逐年增加,但其增長速率卻在逐年放緩。2017年至2019年,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卻在逐年增長,同期分別為4.7%、8.2%、19.0%。
快手的自我定位是全球兩個專注于短視頻和直播內容形式的大型視頻社交平臺之一。快手發展至今已經十年,而這十年可以說正是移動互聯網從生根發芽到蓬勃發展再到收割果實的十年;而快手所處的短視頻領域,無疑是當下最火的賽道之一。如今,國內市場短視頻行業的巨頭,就數快手和抖音莫屬,而雙方之間的競爭也從未停止過。
值得注意的是,IPO前夕,快手爆出巨大版權風險。
2月1日,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發布公告,要求快手方面刪除第一批一萬部涉嫌侵權視頻。據該協會表述,快手平臺有不少于1.55億個視頻涉嫌侵權。
另據最新消息,該協會于2021年1月中旬,陸續向國內六大應用商店和蘋果應用商店發起“快手侵權下架投訴”。1月28日,蘋果商店官方回復郵件,要求快手盡快與音集協解決版權問題,否則將會被下架。
業內人士認為,在IPO過程中爆出如此巨大的版權風險,快手方面未來可能會面臨投資者的法律維權。
9輪融資背后,終極Boss——騰訊
1月26日,快手正式啟動在港公開招股,隨即引起搶購熱潮。1月29日中午截止認購,快手共凍資金額近1.28萬億港元,超購逾1218倍。
“字節員工組團參與快手打新、300多人的炒股群滿屏都是打新鏈接圖片”、“一些快手員工也在All in,打新自家股票”。這正是此前媒體報道中打新“快手”的火爆畫面。
一位資深打新投資者表示,“上一次提前結束的是螞蟻金服,可以想象市場對快手的期待了。”事實上,快手搶在抖音之前發布招股書,似乎也考慮到了螞蟻金服IPO剛剛意外流產,大量資金需要重新尋找投資標的這一因素。
從表面上看,打新快手的是數不清的散戶,但實際上,快手也頗受專業機構追捧。
從誕生以來,快手總計獲得包括天使輪在內的9輪融資,總融資接近70億美元。其中投資方包括騰訊、紅杉,百度,晨興資本(現為五源資本),順為資本,云峰基金等。
這次IPO,快手還引入十家知名基石投資者,主要為國際長線基金,陣容堪稱豪華,包括阿布扎比投資局、淡馬錫、景順、貝萊德、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局(CPPIB)、摩根士丹利等,累計認購191億港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IPO前,宿華持股12.648%,程一笑持股10.023%,銀鑫持股2.422%,楊遠熙持股2.069%。騰訊為最大外部股東,持股21.567%;五源資本持股16.657%,其他投資者合計持股34.614%。
2019年12月,快手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F輪,總金額30億美元,投后估值達到286億美元。備受關注的原因還在于投資方——騰訊出資20億美元領投,這也讓騰訊穩坐快手第一大機構股東。
有人說過,短視頻的下一站其實是社交。對于騰訊和快手而言,似乎天生緣分就在一起。
一直以來,騰訊有三大領域屢屢失敗——文學、電商和短視頻,最后都依靠投資一舉占據領袖地位。其中投資快手,讓騰訊在短視頻市場迅速扭轉被動局面。而快手也沒令其失望,成為騰訊最成功的三個投資之一。
但其實,騰訊與快手之間的“曖昧”由來已久。
縱觀快手的戰略投資布局,其實不少項目背后也都有騰訊身影。比如,兩者都投資了茄子快傳、明略科技、魔筷科技等企業。馬化騰此前更是多次表示過對快手的好感,稱其為“中國移動互聯網一款非常貼近用戶,有溫度、有生命力的產品”。
那么,在未來愈發火熱的短視頻賽道上,握著不溫不火微視的騰訊和短視頻社交領域的霸主快手,究竟是否會“白首不相離”,答案只能留給時間。
從2017年開始投資布局,不求精但求廣
和騰訊一樣,快手為了“做強、做大”,在加強業務布局的同時,也在通過戰略投資做生態布局。
資料顯示,快手戰略投資成立于2015年。此前,一直歸屬在CFO王睿之下,直到2019年5月,快手迎來兩位高級副總裁——王晨和夏辰安,前者任戰略投資與并購部總經理,后者任戰略部負責人。自此,快手戰投部開始顯露聲音,并直接向CEO宿華匯報。
加入快手前,王晨在美團戰略與投資部擔任負責人。夏辰安是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博士,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不過,2020年2月,有消息傳出,夏辰安已從快手離職,而夏辰安linkedin也顯示,其個人在快手的工作經歷于2019年12月正式結束。
從快手的投資布局來看,涉及領域分散在游戲文娛、人工智能、社交社區、企業服務、教育培訓等領域,但大手筆投資并不多。從目的來看,主要是尋找各種技術與內容領域的優勢產品,用于服務快手主營業務的短視頻生態。
在投資階段上,從天使、Pre-A到戰略投資和并購,快手幾乎覆蓋完整的股權投資生命周期。但像快手這樣“年輕”的CVC,要想實現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投資,不得不說,投資經驗上或許還是欠些火候。
數據顯示,快手最早的投資案例是在2017年7月,由快手領投,金山WPS、云啟資本跟投在線協作文檔“一起寫”B輪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這筆投資最初是快手CEO宿華想要找一款團隊用的協同文檔,在與“一起寫”談合作時,遇到約見的投資人,得知一起寫在融資。又恰巧,宿華跟創始人蔡建都曾就職Google,雙方從合作聊到融資,最終快手以財務投資領投一起寫B輪。而根據2019年1月消息,快手已經完成了“一起寫”收購。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一起寫已經積累了10萬企業用戶,快手想要通過一起寫來輸出自己的服務,而不是讓這些商家再去購買其他平臺服務。“完成收購后,快手可以將這部分客戶轉化到自己平臺,又或者為這部分用戶提供廣告營銷服務。”
無論如何,如今隨著港股迎來諸如快手等獨角獸公司上市,加上百度、B站、愛奇藝等中概股的回歸風向,以及其他物業、生物醫藥的IPO,港股市場在新年迎來打新狂潮。當然,這背后的創投機構,也有望在新的一年收獲新一輪資本退出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手遞交招股書的同一天,字節跳動也被曝出正尋求估值1800億美元融資,并將打包抖音、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三個已成熟的產品赴港上市。如今,快手上市,字節緊隨其后,投資者對快手的熱捧究竟會延續到幾時?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