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公布2020業績成績單,核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2.4%
2021年2月2日,平安好醫生(1833.HK)公布了2020年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平安好醫生實現總收入68.66億元,同比增長35.5%。
其中,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持續高速增長,貢獻收入達15.66億元,同比增長82.4%,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新冠疫情為中國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契機,互聯網醫療行業正在進入加速期。值得注意的是,身處這個賽道的平安好醫生在享受著市場發展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連年虧損、增長乏力等互聯網醫療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
整體收入提升,核心業務增長
報告期內,平安好醫生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持續高速增長,貢獻收入達15.66億元,同比增長82.4%。
其占公司整體收入的比重從2019年同期的16.9%,上升到22.8%,同比提升5.9個百分點。
受核心業務高速增長的帶動,平安好醫生總營業收入達到68.66億元,同比增長35.5%。
在線醫療業務的增長與公司的戰略布局有關。從2020年開始,平安好醫生主動調整流量經營策略,引導流量向在線醫療核心業務版塊轉化,兩年內實現了核心業務的顯著增長。
2018年5月4日,被稱為“全球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平安好醫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成立于2014年8月的平安好醫生,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上市目標。受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以及多方資本的持續加注,平安好醫生成為平安體系內首只登陸資本市場的獨角獸。
在運營指標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注冊用戶數達到3.73億人,較2019年末增加5760萬人,增長率為18.3%。2020年12月的月活躍用戶數和月付費用戶數分別達7262萬人和398萬人,同比分別增長8.5%和34.1%。
登陸資本市場之后,平安好醫生持續精細化運營用戶流量,聚焦醫療用戶變現,報告期內平均付費用戶轉化率達到4.9%,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付費用戶中醫療付費用戶占比達到35.1%。
難掩虧損,近六年累計虧損47億元
根據平安好醫生以往財報數據,2015年至2020年,平安好醫生虧損總額分別為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9.13億元、7.45億元、9.485億元,近6年合計虧損約4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平安好醫生的凈虧損為9.485億元,較2019年的凈虧損7.47億元增加27.0%;但經調整后凈虧損為5.158億元,同比減少25.8%。
年報中提到,伴隨戰略升級,公司在渠道、服務、能力三個方向上加大投入,將企業客戶拓展、互聯網醫院建設、醫生團隊搭建、保險渠道產品拓展、健康管理服務提升等作為重點戰略項目全速推進,這是虧損增加的重要原因。
但若剔除戰略升級投入影響,公司傳統業務產生的凈虧損同比減少65.6%至人民幣2.392億元。
在疫情影響以及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中國的互聯網醫療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即便有著多重利好的加持,不能否認的是,平安好醫生依然沒有擺脫互聯網醫療行業難以盈利的通病。
對于平安好醫生何時能扭虧為盈的問題,CFO葉瀾表示:“我們是有盈利能力的,從年報中也可以看出,平安好醫生的經營型虧損持續收窄。”
葉瀾在報告會上提到,平安好醫生的整體的盈虧平衡點會有一定的推遲,但是總體來看,平安好醫生整體的盈利計劃和業務計劃發展匹配,她相信通過這次的戰略升級,平安好醫生未來向上的空間會進一步打開。
更名為平安健康,背后或許另有隱情
1月27日,平安好醫生宣布將其APP更名為平安健康,并發布公告稱:“此次更名不僅公司戰略升級的直接體現,更承載了公司為每個國人帶來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景。”
在2020年年度業績報告會上,董事長方蔚豪也表示,更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的內涵升級,從“醫療”邁入“醫療+健康”。
方蔚豪提到,平安健康APP更名主要包括4層含義,一是響應國家“健康中國”的戰略,從治病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二是平安健康這個稱謂承載了國人的心愿;三是希望擴大范疇,由大醫療到大健康,向前到達預防,向后到達了康復,布局整個健康領域;四是表達了公司與平安集團的醫療生態圈以及各個合作方和協作方的深度協同。
但據獵云網了解,其更名背后或許另有隱情。從2018年開始,平安健康就與好醫生集團就商標侵權打起了官司,“好醫生”商標之爭由來已久。
2018年4月,好醫生藥業集團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商標侵權訴訟,認為平安好醫生未經授權而擅自使用“好醫生”馳名商標。
2020年6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依法終審判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醫療大健康產業上搶注的七件“平安好醫生”系列商標將最終被依法宣告無效。
雖然已在法律層面失效半年有余,但2021年1月份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仍然在以此名號進行公開活動。對于和好醫生集團的商標糾紛,以及敗訴情況,平安健康在公告中只字未提。
此外,獵云網發現,截至發稿前平安好醫生官網并未更名,平安健康證券簡稱仍為“平安好醫生”。
巨頭入場,互聯網醫療競爭白熱化
一個多月前,隨著京東健康赴港上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三大互聯網醫療巨頭正式在港股市場會師。
上市當天,京東健康市值超3100億港元,同一時間內,阿里健康港股市值3027.17億港元,平安好醫生的港股市值為1042.89億港元,
據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統計,2017-2019年京東健康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5.53億元、81.69億元和108.42億元。阿里健康營收規模緊隨其后,2017-2019年度營收分別為24.43億元、50.96億元和95.96億元,與京東健康的差距逐年縮小。
而平安好醫生營收規模最小,2017-2019年平安好醫生營業收入分別為18.68億元、33.38億元和50.65億元。
從營收層面來看,與同在港股上市的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相比,平安好醫生的后勁略顯不足。
近兩年,隨著越來越多的巨頭涌入互聯網醫療行業,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競爭逐漸白熱化,平安好醫生也面臨著來自各路玩家的挑戰。
采用什么樣的策略應對對手?在業績公告會上,方蔚豪提到了兩點,一是平安好醫生有自有醫生的團隊,依托自有醫生的團隊可以為患者提供最高效、體驗最好、最直接的服務;二是平安好醫生在過去的數據積累以及算法模型的積累,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醫生提升效率,把AI技術嵌入到問診當中,這種模式短時間內難以被替代和效仿。
此外,平安好醫生背靠平安集團。“我們有廣泛的渠道,這里不簡單是保險的渠道,也包括剛海量企業池,可以接觸客戶,為客戶提供不是簡單的醫療的服務,而是醫療服務加上保險的服務,加上健康管理的服務等等,多種服務形態,這些都是平安好醫生獨特的資源稟賦。”
傳統醫藥企業與互聯網大廠均布局互聯網醫療,隨著行業進入全面競爭時代,如何保持優勢,是平安好醫生接下來將要面對的新的增長命題。
猜你喜歡
利潤破百億,營收增速持續下跌,邁瑞醫療“喜憂參半”
2023年,邁瑞醫療營收增速首次降至15%,這是其自2017年以來營收增速首次跌破20%。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跌至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