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VC/PE沖刺賽:再不投,項目就IPO了
“忙‘瘋’了。”被問及開年的狀態時,VC機構投資總監包浩廣告訴投中網,“2021年的第1周,我已經跑了3個城市。”
2021年伊始,2020年創投圈“暖冬”的氣息迅速蔓延。
“前幾年的年初,我們機構大部分人已經開始休年假了。”包浩廣提到,“但是,今年很多案子是2020年遺留下來的,想要搶到依舊是一場‘硬仗’,我們不敢休息。”
2020年的疫情,將VC/PE的出擊按下暫停鍵的同時,也為投資人留下了一些未盡的功課。
如今,手握充足彈藥的機構火力全開,抓緊一切時機沖在最前線,希望趕在第一季度結束前拿下自己滿意的項目;同時,跌宕的市場環境注定了“投后管理”在2021年非比尋常的意義,GP們紛紛奔忙,加足馬力為已投項目“找錢、找資源”。
畢竟,“2021年一定不會是更容易的一年”,星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歌對我們表示。
另一方面,退出政策的明朗使機構逐漸迎來IPO的春天。但是,當企業加速奔向資本市場,機構爭取份額的時間壓力卻冪次加大。“再不投,我們看好的項目就IPO了。”遠翼投資合伙人楊俊感慨稱。
VC/PE沖刺賽開啟:頭部機構“抱團”出擊,獨角獸融兩輪就上市
2021年初始,VC/PE沖刺賽便已火速開啟。
“在一些熱門的行業,比如說醫療、高科技及消費品,我們確實感覺到競爭十分激烈,而且是越來越激烈。”楊俊告訴投中網,“此時,基金‘抱團’的現象便已不可避免。我們自己也會和一些最頭部的基金‘抱團’,一起去拿下并領投一些項目。”
這些被頭部基金“抱團爭搶”的項目,也是在“走向IPO”的競賽中步伐最快的一批。
楊俊舉例稱,遠翼投資二期人民幣基金重倉的一科技項目便是與數家頭部機構在A輪進入,當時的估值便已超200億元。而后,兩個月內,該項目又迅速進行了A+輪融資,估值再次攀升。2021年,該項目或將登陸資本市場。
“除了互聯網巨頭的子公司或核心業務的剝離以外,這樣的早期案子極速IPO在過去是極其罕見的。”楊俊直言。
包浩廣同樣看到,科創板為這些相對比較早期且尚未產生過多營收的公司開出了“一條光明大道”。“按照常規來看,這些公司可能要融三四輪才能走向IPO。但實際上,2020年開始,我們發現,這家公司融完一輪之后就基本是一個獨角獸,下一步就是IPO。”
2021年,優質項目留給VC/PE爭搶份額的時間越來越少。
“能投進去就一定要提前卡位,搶在IPO前進入。”包浩廣表示,“從資金端來說,目前市場上自由資金相對是比較充足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供給端沒有任何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尋找好的資產。”
在楊俊看來,項目的估值漲幅還是主要體現在科技及醫療項目上。這其實也隱含著大眾對下一個“技術更迭”時代到來的期待。
頭部機構迎“退出陽春”:搶到份額只是開始,“有的GP每天都在攢局”
下一個“技術更迭”時代到來之際,科技獨角獸融兩輪便上市的現象或將愈發普遍。
換言之,有能力拿到頭部項目的VC/PE,正在2021年迎來一個最溫暖的退出春天。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共334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實現上市,VC/PE機構IPO滲透率高達68.16%。其中,IPO戰績位列前三的機構依次為深創投(21家)、紅杉中國(18家)和高瓴資本(17家)。就具體賽道而言,市場上頭部VC/PE通過IPO退出的項目涉及的領域主要為醫療健康、硬科技、消費、生活服務等,其中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為扎堆退出細分領域。
數位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2021年,上述賽道的IPO熱潮將得以持續。
“科創板等國內資本市場路徑自不必說,2021年IPO將依舊火爆,很多熱門項目都在排隊申報中。”楊俊對投中網分析稱,“從境外資本市場來看,我們還沒有發現有特別不好的情況出現,而且各家大投行給我們的信心也是比較足的。”
因此,2021年伊始,“我們一些頭部項目也在非常積極地接觸投行,緊鑼密鼓地開展上市計劃。”楊俊透露稱。
此時,投資人的任務已然加劇,“搶到份額”只是開始。
“上市前,投資人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浩廣告訴投中網,“據我所知,有些頭部GP每天都在幫項目‘攢局’,畢竟手里好項目多,要扎堆上市了,忙到不行。”
楊歌同樣提到,“‘投’只是對于VC/PE最基本的要求。最近,我幾乎每一天都在不同城市,因為不同的項目都都需要投資人去助力,有些需要對接資源,有些需要幫忙管理,有些需要勾兌下一輪融資,等等。”
目前,隨著政府引導基金、企業資金及各類專項資金的跑步入場,市場里的資金出現了愈發多元的訴求。
楊歌對此表示,“對于VC/PE而言,能投進去不是最大的本事,管理好項目才是。在我看來,GP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幫助每一個資金和企業對上口,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想對上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此看來,在“募投管退”各端,2021年的VC/PE都在迎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那么,在市場對于GP的要求愈發全面的當下,趕在IPO前搶到份額的頭部機構,真的就鎖定了勝局嗎?
最好的案子只會落入固定的口袋,GP賺快錢的能力同樣不可或缺
“長期保有增長潛力的明星項目在一二級市場都是極其稀缺的。”包浩廣表示,“如果能夠拿到這樣的項目,機構必然將身價倍增,在短時間內鎖定勝局。”
但是,“這樣‘天時地利人和’俱佳的案子,一年又能有幾個呢?”包浩廣感慨稱,“即便是有,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也只會落入固定幾家VC/PE的口袋之中。”
多數情況下,在科技、醫療等IPO大熱的賽道,VC/PE只有通過“快進快出”來賺取短期的利益。
“VC/PE這樣賺快錢的方式,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楊歌對投中網表示,“這兩年,我一直在和很多朋友講,作為GP,首先你要看得懂價值,要有長期思維;其次,你要能快速變現,為LP賺錢。短期能力與長期能力兼備,方可走得長遠。”
在目前的市場形勢下,GP們不得不面對一種廣為人知的無奈:若只從長期角度押注項目,多數機構會“死在黎明前”。
但是,如果VC/PE只專注于“賺快錢”,則永遠都在為市場“炒泡沫”。此時,“GP會在過度的投機行為中‘死’于某場無法預估的戰役。”楊歌表示,“在這幾年的一級市場中,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
總而言之,楊歌認為,VC/PE趕在IPO前拿下項目為LP賺得快錢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GP維系生存及做好本業的一個基礎。
但是,賺快錢的同時,GP要想清楚投資的本質價值。具體來講,“對于目前的中國市場而言,GP最關鍵的作用應是刺激‘實業’和‘科創新興’,而非急功近利地快速推動某些企業上市。”楊歌稱。
當然,在機構爭搶份額的同時,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問題不容忽視。
“從2020年開始,一級市場重點賽道整體估值其實都有所虛高。這個時候,二級市場糾錯比較快,受宏觀影響也比較直接,導致了估值的較快回落。”包浩廣對投中網表示,“而在一級市場上,即使投資人心理估值下調,也只能‘忍氣吞聲’,維持甚至升高其原有估值,最終導致了一二級市場的倒掛。”
如今看來,此般的市場瘋狂在2021年似乎并無平息之勢。
因此,對于機構而言,“很多搶到好項目的機構IPO賬面回報會非常好看,因為大家踩中了一些紅利。但是,這種紅利在未來可能已經不多了,那么對于新的投資機會,GP需要重新挖掘。”楊俊提到。
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2021年投資的關鍵詞是什么?
楊俊不假思索地答道,“不要被幸福沖昏頭腦,努力尋找下一個爆發點——持續的爆發點。”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包浩廣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