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神大語文碰瓷學而思?大語文賽道市場爭奪現火花
昨日,學而思官微發布一篇名為《鄙視:無節操的“豆竇dou神”》的文章,控訴“豆神大語文” 使用虛假和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已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學而思強調,雙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課程合作。
文章中稱,一張名為“學而來思迎新班”的海報宣傳在眾多家長群、線下教學點傳播,并以“XES專屬福利”進行大語文課程的招生宣傳。海報上有“掃碼即可0.1元報名,倒送330”字樣,掃碼后出現企業認證為“中文未來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企業信息顯示,該公司為“豆神大語文”公司認證。
對此,“豆神大語文”在官微“豆神網校”上回應稱,已進行內部自查,系對渠道與合作方監管不力,造成宣傳標語混淆雙方品牌的尷尬,并對學而思表示歉意。同時豆神大語文還公開了一個合同,強調2015年,學而思曾與中文未來簽訂購買其大語文教學、教研內容,目前合同已履行完畢。2019年1月15日,好未來旗下的“未來魔法校”也與其開展了合作,以完成語文項目教學工作。
并指出“在合作期間,也出現了未來魔法校的部分用戶過度消費我方品牌的事件,我方也向未來魔法校的同伴進行了及時反饋,以期停止侵權。”
好未來集團的董事長也曾擔任過中文未來的董事,學而思也是中文未來的早期投資人。
那么學而思與中文未來是否曾如此親密,雙方又為何從合作轉向現在的公然開撕?
中文未來與學而思的前緣
中文未來由竇昕創立于2015年5月,推出了大語文在線直播平臺諸葛學堂。2018年被立思辰收購,成為其全資子公司。現立思辰已改名豆神教育,竇昕任總裁,豆神大語文為豆神教育旗下公司。
雙方對峙中,豆神大語文拋出的學而思與中文未來簽訂的合同,正是于中文未來創建初期簽訂的。
而據天眼查APP信息顯示,2016年5月31日中文未來注冊資本從10萬元增至1000萬元,好未來集團總裁白云峰進入董事會,可見雙方都是有密切合作的意愿的。
然而,短短半年雙方就分手了,2016年12月23日,白云峰從董事會中退出;2017年7月21日,中文未來注冊資本從1000萬元減至800萬元,即好未來從公司撤資,可以看到其最初的持股比例是20%;2017年11月14日,中文未來完成了此項工商變更。
雙方為何分道揚鑣?其中細節真相不得而知。但從竇昕“三進三出”到最后效忠立思辰的經歷可見一斑。
竇昕人稱“竇神”,中考語文滿分,甘肅高考語文狀元。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畢業后,進入巨人學校,負責尖子班項目。
2009年,離開巨人的竇昕加入高思教育,擔任董事、副總裁。2014,高思一封郵件流出,竇昕被董事會通報開除,解除合同關系,郵件稱“竇昕私自租用產地開辦教學場所,著手裝修,同時鼓動部分教師離職,并稱新創辦的機構未來會被某競爭對手收購,嚴重干擾學校教學秩序。”
竇昕從高思出走后,創立思語泉韻語文體系,被巨人收購重返巨人任高級副總裁。2014年7月,巨人被清華啟迪持股51%正式控股,創始人尹雄失去控制權,更名啟迪巨人。
2016年10月,巨人發布公告免去竇昕高級副總裁職務,聲稱原因是“自2015年10月起,在未經股東及管理團隊允許的情況下,竇昕等人私自利用個人公司辦公地址,開設諸葛學堂直播課,利用巨人師資授課和校區進行招生,所得收益均收入其個人出任股東、擔任法人的名下的公司”。
公告中的“個人公司”即指中文未來。直到被立思辰收購,竇昕承諾自交割日起8年內在中文未來持續任職。
對于多次出走以及與好未來分道揚鑣的真正原因,竇昕從未對外界透露過。但業內猜測無非是這些平臺都無法滿足竇昕對大語文的期望,希望找到all in的金主“托付終生”。
大語文賽道龍頭之爭
2019好未來旗下未來魔法校宣布,與中文未來進行戰略合作,聯合推出豆神魔法語文。由此可見雙方之前的分手還算“和平”,或者基于共同的戰略目標,又“握手言和”。
那么為何近期再次爆發矛盾,不念舊情?
一切或許源于豆神大語文孤注一擲的壓力。
豆神大語文歸屬于豆神教育,前身立思辰起初主要提供信息服務。于1999年1月成立,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從2012年開始,通過一系列兼收并購逐漸向教育業務的轉型。
2014年,“新高考”改革正式推行,希望語文回歸正統地位。2017,多地出現與語文相關的教育政策,“大語文熱”就此興起。2018年初,全國17省市啟動新高考改革,高考試題中對語文的核心素養要求拔高。
立思辰嗅到了教育行業“大語文”賽道的發展機遇。2018年逐步完成了對中文未來的全資收購。同年7月,立思辰發布全新的大語文課程體系時,立思辰董事長池燕明曾表示,“英語造就了新東方,數學造就了好未來,而大語文,未來將成就立思辰”。可見,立思辰對大語文抱有巨大期望。
而2018年竇昕接管立思辰大語文業務后,其業績也是突飛猛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躍居立思辰第二大支柱業務。財報顯示,2018年立思辰主營的三大核心業務智慧教育營收11.32億元、大語文2.41億元、升學服務1.89億元。盡管智慧教育仍為第一主營業務,但增長不到4%。
2019年6月,立思辰宣布聘任竇昕為公司總裁。同年9月,立思辰宣布旗下立思辰大語文更名為“豆神大語文”。2020年,立思辰更名為豆神教育,豆神即取自竇神,正式向竇昕個人IP化發展。
豆神教育方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集團層面已經從全面傾斜大語文戰略轉向了全面大語文戰略。”
然而,這場大語文龍頭爭霸賽中,不僅有立思辰,還有新東方,有好未來等。
2018年3月,學而思推出了大語文產品。7月,和喜馬拉雅FM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K12領域行業IP體系化“大語文音頻產品”。11月,學而思大語文與北大中文系達成戰略合作,并成立大語文應用研究中心。2020年5月,學而思網校大語文學科成立“少年文學院”,面向全國中小學生,提供由作家擔任主講的寫作、閱讀課程,同時將組織相關講座、征文等活動。
2018年7月,新東方也發布大語文產品。在課程方面,新東方大語文從文學(包含名著&名人)、寫作、國學三個維度入手, 搭建起從輸入到輸出的思維訓練閉環。此外,作業幫、卓越、巨人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大語文產品。
為快速搶占大語文業務市場,豆神教育加大了對外股權投資的規模,使其對于資金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為緩解資金壓力,其通過銀行借款、融資租賃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等多種方式滿足資金需求。
因此銀行借款余額較高,資產負債率也逐年提升。根據豆神教育2020年一季度財報,其短期借款為8.05億元,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為3.24億元,長期借款規模為5.41億元。
竇昕及核心團隊壓力加大
隨著豆神教育的個人IP化發展,竇昕的利益也與其深度綁定。更名的同時,豆神教育也公布了期定增修訂預案,即擬募集資金約13億元,其中4.78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以緩解負債壓力,5.9億元繼續投入大力發展“大語文”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在定增計劃中,竇昕再次認購5億元新股。定增完成后,竇昕的持股比例將達11.02%,池燕明持股比例為12.43%,幾乎和池燕明平起平坐。
同時竇昕及其核心團隊也承受著巨大的業績對賭壓力。當年豆神教育對中文未來的收購時,要求竇昕持續任職8年、其他核心管理人員持續任職6年。而中文未來原股東2019-2021年度的業績承諾為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3億元、1.69億元和2.1億元,三年平均凈利潤1.69億元,對應PE為10.61倍。
2019年豆神教育也實現了凈利同比扭虧為盈。報告期內,其實現營業收入19.79億元,利潤總額0.41億元,營業利潤0.4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3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扭虧為盈。其中大語文學習業務確認收入4.38億元,信息安全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
然而豆神教育2020第一季卻報虧,其營收1.32億元,虧損1.4億元,同比下跌590.26%。豆神大語文學習業務現金收款0.48億元,同比增長75.76%;確認收入0.9億元,同比增長51.84%。豆神教育表示虧損主要由疫情影響所致。學校全面停課使得其除大語文之外的教育信息化業務暫時停滯,公司智慧教育及升學服務相關業務的收入受到較大影響。
無論出于搶占大語文龍頭地位,還是挽回2020年發展頹勢,完成今年的業績對賭,對于豆神教育而言,進一步加速大語文的業務的增長成為當務之急。
或許這場大語文龍頭爭奪戰,才剛剛開始。
猜你喜歡
好未來旗下品牌“曉黑板”將停服,曾在全國覆蓋1.5萬所學校
曉黑板團隊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調整,自2022年7月15日起,曉黑板將停止注冊新賬號,已注冊的賬號可正常使用。好未來轉型探索智能硬件生命科學 其近期成立科技公司
據澎湃新聞,3月18日,好未來相關負責人透露,好未來正根據教育政策的動態及時調整業務和組織,尋找新的業務支點、突破口和增長路徑,轉向科技服務、智能硬件以及生命科學等非教育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