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即將崛起,會成為消費金融最強大的主力軍?
人們都在感慨90后已經30歲,卻沒發現,最大的一批00后,即將步入社會。
這些00后的金融特征已初見端倪:他們用花唄,辦信用卡,視金錢更加“如糞土”。
他們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存款是90后的兩倍。他們更舍得為愛好花錢,同時又喜歡比價。
此外,他們的金融知識遠比90后豐富。他們學習理財,自己購置保險,甚至已經開始想辦法賺錢。
00后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他們有著怎樣的金融消費習慣?他們會讓消費金融進入巔峰時期嗎?
01 1.46億群體
“我們愛得更加深刻,思維更加獨立。”當被80后精英姐姐指責早戀時,00后千千用三個字就擊潰了她——“老大媽。”
千千說,他們現在都稱90后為“老阿姨”,稱80后為“老大媽”。
00后小朱買盲盒已經一年時間了,因為喜歡,她在這方面用掉了兩千多元,“覺得可愛就想買,喜歡全套就會買全套”。
小朱的部分盲盒收藏
17歲的小王是個吃貨,因為還沒到開花唄的年紀,他就用爸爸的支付寶賬戶開了一個花唄,平時用來吃吃喝喝。
現在,他已經欠了花唄3776元。每個月,他會從自己1200元的零花錢中分期還款。
大學生阿保,為了買衣服和約會女朋友,每個月都會刷400元的花唄,占他生活費的18%。
到2020年,最大的一批00后已經20歲了,他們即將步入社會。
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國家統計局做過一個統計,發現中國在2000年到2010年出生的人口,約為1.46億。
也就是說,中國現在有1.46億00后。
00后是中國的第一批“網絡原住民”,其中80%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長大,視野更開闊,更有自我意識,更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需求。
而和90后相比,00后有著更為鮮明的消費特征:
首先,他們的家庭條件更好,消費能力更強。
可以說,00后是中國最有錢的一代年輕人。
《騰訊00后研究報告》指出,90后平均存款815元,00后是他們的3倍,平均存款1840元。而他們的存款,主要來自壓歲錢。
此外,00后每周的零花錢消費,也比90后高30%。
其次,在興趣愛好方面,00后和90后都追求“興價比”,但00后比90后更舍得花錢。
“興價比”是招商銀行信用卡提煉的一個關鍵詞,用來概括90后和00后的消費觀——“當他們愿意為興趣花錢的時候,價格變得不再重要;與此同時,在非興趣的日常生活中,他們對價格同樣關注,立刻成為精明的‘人形計算器’。”
“年輕一代的消費由產品消費向情感消費升級。”QuestMobile 2019年12月在《電商粉絲經濟洞察報告》報告指出。
QuestMobile 指出,年輕用戶,特別是90后、00后,購物時越來越看重商品以外的附加價值,比如商品背后的人格屬性。因此,在購物中通過明星或KOL引導,就能很好地滿足其需求。
也就是說,90后和00后是粉絲經濟的重要參與者。
第三,00后不但會花錢,也會賺錢。
最近,百度發布的一個報告顯示,00后錢雖然掙得不多,但已經有了理財意識。
“理財課程怎么選”“窮人適合哪些理財方法”“手里有一萬塊錢該怎么理財”,是00后熱搜問題的前三名。
而《創造未來——紅杉00后泛娛樂消費研究報告》則指出,近一成的00后,曾在各類UGC平臺,比如直播、短視頻、漫畫、游戲平臺獲得過收入。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幣,00后炒鞋。”這話曾風靡一時,社會因此意識到了炒鞋現象背后的00后一族。
最后,00后不排斥超前消費,認為父輩“絕不借錢”的心理過時了。
“絕不借錢是個很迂腐的觀念。老一輩人生活的年代物質匱乏,所以他們才有‘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想法。”一個00后告訴一本財經。
顯然,他已經不會這樣做了。
02 掘金00后市場
00后是重度依賴互聯網的一個群體。有不少APP和網站,都將目光鎖定在00后身上。
比如Bilibili(即B站)、專門玩語言Cosplay的“名人朋友圈”,甚至還包括QQ空間和一堆的動漫APP。
“你可能不敢相信,鎖定年輕群體的APP,非常容易變現。”專注于年輕人APP的投資人蔡錫華稱,“只要滿足了他們某個需求,讓他們喜歡,他們的付費意愿極強。”
蔡錫華是80后,他對此深有感觸。
比如說,80后都不喜歡為游戲付費——他們大多經歷過盜版游戲泛濫的時代,很少買正版游戲,更不可能為游戲充值了,“我們習慣找破解版,無限加金幣”。
00后則不同。
他們買游戲,買皮膚,買周邊,甚至還會買人設和劇情。
“一個戀愛游戲和我說過付費數據,6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00后小姑娘們的充值——為了養老公。”蔡錫華當時聽到這個數據大吃一驚。
而“80后的大媽們”,盡管經濟實力最強,“玩游戲卻像過日子,極度摳門”。
目前,游戲已經是B站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0年Q2,B站的游戲收入為12.5億,占其總營收的48%。
而在充值方面,00后更是“揮金如土”。
有相當一部分的00后,會在QQ空間充值黃鉆。每個月充10元,就可以解鎖很多花哨的空間裝扮,留下別人看不到的私密評論,或隱身訪問別人的QQ空間。
一位高中生的QQ空間黃鉆等級。
要達到這個等級,最多要花720元
而在“名人朋友圈”的APP上,也有專門的“圈幣”充值頁面,10個圈幣1元,60個圈幣6元,最高可以一次花388元充值3880個圈幣,并可以獲得贈送的1120個圈幣。
“正是因為00后的這些特征,他們可能將成為消費金融最強大的主力軍。金融,才是00后流量的終極變現利器。”蔡錫華稱。
顯然,金融機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已經有不少金融機構開始布局00后市場。
在前幾年打擊校園貸之后,校園金融這塊蛋糕,非持牌機構已經很難再切入。
目前針對00后的金融產品,主要來自持牌金融機構及支付寶等巨頭。
它們提供的金融產品,第一個就是消費貸。
2017年,工商銀行推出了消費貸“大學生融e借”,招商銀行則推出了大學生閃電貸。
但目前,這些產品似乎沒了聲音。在這些銀行的官網搜相關產品關鍵詞,招行無結果,工行最新的新聞停留在2017年。
招聯金融也曾針對在校大學生推出“零零花”服務。但在其公眾號里,這項服務已經與其他服務合并。
第二個,就是信用卡和借記卡。
招商銀行信用卡公布過一個數據:6000萬招商銀行信用卡持卡人中,90后及00后占比近40%。
但00后,對于信用卡的態度并不積極。
因此,銀行不得不請明星來吸引00后,民生銀行請來了李易峰,工商銀行請來了王俊凱,浦發銀行請來了張藝興……
“知道00后喜歡追星,一些平臺還出了追星貸,可以貸款給明星打榜、買禮物等等。”蔡錫華稱,這些手段有些不光彩,“但效果卻很驚人”。
第三個,是保險。
很多00后甚至會自己給自己買保險。
有報道稱,24歲以下的互聯網用戶中,有近40%的人買了人生的第一張保單。其中,80%的用戶是90后,而最小投保者僅18歲。
根據支付寶數據,在人保和支付寶共同服務的保民中,90后、00后占了50%以上。
受父母熏陶,很多“保二代”對于保險的接受度,已非常之高。
03 錯位?
盡管想開發以00后為代表的年輕用戶,但很多人對這個群體的認知,可能存在不小的錯位。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群體,你提供給他們的產品才能受到歡迎。”蔡錫華發現,很多項目的創始人都是80后,“和00后隔著兩代鴻溝,甚至對00后還帶有偏見”。
你真的了解00后嗎?
“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你們生長在一個無數前輩夢寐以求的時代,一個精神抖擻的時代,一個倉廩足,而興禮儀的時代。”2020年5月,B站宣傳片《后浪》,在央視和B站分兩個版本發布。
它在社會上引發了轟動,讓B站成功出圈,卻引發了很多年輕人的反感。
“大家覺得這個視頻有種來自上層人士的高傲,有種‘沒錢都不配做年輕人’的感覺。”年輕人李文竹說。
她表示,現在,在很多年輕人口中,“后浪”已經成了一個嘲諷專用詞,被特指那些“有錢亂花的年輕人”。
盡管存款比90后高2倍,但00后的零花錢和生活費仍然來自父母,自己沒有經濟收入,《后浪》里描述的,并非他們的真實生活。
在金融產品的定位上,蔡錫華也覺得很多平臺并不了解00后,甚至是90后這樣的年輕人。
比如,2019年底,招行推出了針對年輕高端人群的自由人生白金信用卡。請來助陣的明星,是很多80后曾經的偶像——37歲的韓寒。
在宣傳文案中,韓寒被定義為“當代敢于逐夢的年輕人的代表”。
但是,在很多00后和90后眼中,韓寒已經過時了,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他是一個作家。
在采訪的6個00后中,只有一個表示,翻過韓寒的書。
盡管蔡錫華認為00后可能成為消費金融的主力軍,但他也指出,00后“絕對不是待宰的羔羊”。
90后敢于借錢,是因為在他們的教育里,金融教育往往是缺失的。鋪天蓋地的網貸廣告極具誘惑力,卻沒有告訴他們:借的,都得還。
但00后則不然,他們受到的金融教育,明顯比90后要多。
如今,“抵制非法金融廣告,防范非法校園貸款”的宣講和直播,在校園里已經成為常態。
00后中的很多人,已對網貸和分期保持警惕。
艾瑞咨詢指出,目前,中國90后和00后的人口基數達到了3.3億。他們超越了80后的2.2億,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的中堅力量。
對于90后,大家已經頗為熟悉。而對于00后,以及他們喜歡用的縮寫體,很多人仍然一無所知。
00后即將崛起,而整個互聯網世界,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