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雷軍青睞并成小米產業布局重要一環,是國內RISC-V架構先行者
RISC-V是什么?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2016年,恐怕沒有幾個人可以給出明確的回答。那時的胡振波也才剛剛離開從業多年的CPU設計架構行業,他直言“我的前同事們已經都不干這個了,我也要離開這個行業。”
離開CPU是由于胡振波看到了ARM不僅壟斷了商業,也壟斷了生態。生態壟斷后基本是沒有辦法打破的,面對這種情況國產CPU破局遙遙無期。離開后,胡振波進入了AI行業,在AI行業剛做了兩個月,他遇見了RISC-V。
他發現這是一個開放的CPU架構,擁有通用、開放、標準的特性。基于這個標準,可以實現自己的微架構,實現自主可控的處理器內核,但是又能共享全世界的生態。“這個生態不屬于任何一家公司,這就打破了生態壁壘,即實現了通用生態又實現了國產可自控。”
與大多數指令集相比,RISC-V指令集可以自由地用于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制造和銷售RISC-V芯片和軟件,它的設計具有使其適用于現代計算設備的意義。
當胡振波激動的跟周圍人介紹時,沒有一個人理解他的概念,這就是2016年RISC-V在國內的現狀,但他深知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趨勢。
于是胡振波做出了一個決定,先向外界傳播RISC-V的概念。
胡振波用了一年的時間,放棄了所有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奮筆疾書。終于《手把手教你設計CPU——RISC-V處理器篇》面市了,并配上自己開發的開源CPU—蜂鳥E203。他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所有有志之士看到RISC-V。
在書的結尾胡振波寫道,尊敬的讀者您好,RISC-V能夠實現國產自主可控與通用生態的處理器內核,中國應積極的擁抱RISC-V,謝謝您對RISC-V的關注與支持。
短短的幾句話背后是,胡振波推進RISC-V架構的決心。
技術和人才壁壘
書籍發布后暢銷萬冊,胡振波本人也沒有想到這么冷門的書籍也會得到廣泛的關注。也正是這本書籍幫助胡振波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胡振波是第一批將RISC-V引入中國的人,在2018年他召集了伙伴們創立了一家專業內核IP公司芯來科技,但他卻說這個決定是被逼出來的。
胡振波向我們透露,在他所開發的蜂鳥E203面世的時候,基本上還是與國外處于同一起跑線。但是他目睹了國外的很多專業RISC-V內核IP公司陸續出現并飛速發展,SiFive公司能夠運行Linux的四核RISC-V內核都已經推出,并且已經在中國大陸市場大舉進行推廣。但是國內的CPU業界仍然停留在對RISC-V的質疑中,遲遲沒有行動。
面對這樣的大環境,胡振波心急如焚生怕錯過又一個趨勢。才有了被逼出來的芯來科技,目前芯來科技團隊已超過50人,其他創始成員和核心研發團隊均來自新思科技、英特爾、展銳、豪威科技、匯頂等世界知名集成電路公司和系統公司。
胡振波20年的CPU行業經驗加上對RISC-V在國內傳播的貢獻,使得數個知名工程師加入芯來科技。就是這樣一個團隊,不僅打造了多個RISC-V CPU產品線并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同時吸引了多位資本的目光,不到兩年融資三次。芯來科技戰略總監向我們表示,芯來科技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和人才的壁壘。
和小米的戰略協同
芯來科技創立之后第一次在行業內展露頭角是源于一次合作。
胡振波對RISC-V的傳播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晶心科技的合作更是讓芯來科技博得了市場和資本的關注度。2019年2月18日芯來科技與晶心科技宣布建立深度合作伙伴關系。
作為臺灣上市公司晶心科技在行業內深耕十五年,雙方共同推廣基于RISC-V架構的處理器內核IP產品,目前已經發布并推向市場。此次強強聯手,更是提速了RISC-V產業落地。
如果說同晶心科技合作使得芯來科技在市場上初露頭角,那小米的投資更是進一步表明了芯來科技被市場看重。
雷軍一直有一個芯片夢,小米產業基金更是兩個月內投資八家芯片企業。雷軍也曾在微博中表示澎湃芯片的研發遇到了巨大的困難,但小米自主研發的道路仍在繼續。據資料顯示,小米產業基金投資共超過17家芯片相關的企業。
而作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巨頭,小米也一直深耕以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智能家居,和泛工業領域的物聯網邊緣側設備與芯片。而這一次,小米和芯來科技達成了戰略協同。
2020年8月6日,芯來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領投,老股東藍馳創投和新微資本繼續追投。此次投資不僅僅是資本支持,更多是將小米生態鏈企業和芯來科技業務協同。
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高級合伙人孫昌旭表示:“開源一直是小米重要的技術基因,我們看好開放處理器架構在AIoT時代的廣泛應用,芯來科技擁有一支年輕且優秀的專業團隊,未來與小米在AIoT領域有長期的合作機會。小米長江產業基金自成立以來在AIoT和半導體領域內投資了數十家優質企業,本次領投芯來科技也是希望我們的產業資源,助力芯來科技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RISC-V技術平臺。”
5年100億元是小米在AII in AloT的決心,小米明確表明在“硬件+互聯網”的戰略方向。然而尋找差異化的智能產品離不開CPU的支持,然而小米自主研發的澎湃芯片在3年前正式發布第一代后就沒有了下文。
一方面是研究芯片的決心,另一方面是澎湃芯片的暫停,既然要布局芯片賽道那另外一條路就是投資芯片企業。
胡振波表示國產CPU產業發展了很多年,一直都沒有成為主流,主要是由于生態的原因。不僅僅是國產商用CPU架構的問題,而是所有其他“非-ARM”商用架構普遍面臨的問題。而RISC-V不同于其他的“非-ARM”架構的商業用處理器架構,它是一個全新的開放架構,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一種新的主流架構與ARM并駕齊驅。正是由于RISC-V開放的特性,讓胡振波專心研究。
此次小米投資芯來科技,胡振波透露合作將促進國產RISC-V架構產品應用于更多物聯網設備,推進國內RISC-V應用生態的進程。
芯來科技的兩個計劃
Risc-v架構對于國內而言還是一個新鮮的技術,芯來科技戰略總監李總向我們表示,許多國內的老工程師習慣了以往的架構,對RISC-V架構的接受度較差。為此芯來科技推出了“一分錢計劃”,以此打開市場引流。
“一分錢計劃”是芯來科技推出的一項商用RISC-V處理器內核IP普惠計劃,芯來科技將經過市場充分驗證的商業級內核IP—N101,以幾乎免費的方式推向全行業,助力RISC-V在國內進入大面積商用階段。企業只需三個步驟便可以享受極低成本、質量保證、配套完整、長期保障的RISC-V架構。
目前芯來科技通過持續降低RISC-V應用門檻后以和超50家企業達成合作,“一分錢計劃”幫助生態推廣的同時,“大學計劃”也在默默的培養教學市場。
“大學計劃”是芯來科技的另一個布局,培養RISC-V大學土壤和大學一起共建RISC-V教育生態。不僅有配套的教學課程和書籍,芯來科技還舉辦了三場RISC-V的主題競賽。目前已和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個名校達成合作。
“這樣一來,從源頭和應用端兩頭來抓,更能幫助RISC-V在中國市場的推進”
同時芯來科技還推出了RVMCU網站,打造RISC-V交流社區。在網站內不僅可以看到行業內的最新資訊,還有很多設計資源。可以在網站論壇內發布帖子和其他人一起探討有關RISC-V架構的信息,就像一個專門為RISC-V打造的貼吧一樣。
胡振波表示:“作為一家具備生態屬性的獨立公司,芯來科技兼具規模效應和集群效應,各個軟硬件產品模塊之間相互耦合、集成性強,可形成個性化的AIoT整體解決方案。
國內RISC-V之路還很長。
Pre-A輪股東上海新微科技集團總裁,新微資本創始合伙人秦曦表示:實現CPU從底層架構到微架構設計的完全自主可控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顯得尤為重要。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略機遇,中國半導體產業有信心,也有能力孕育出全球領先的CPU設計企業。
目前芯來科技多個RISC-V CPU產品線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并率先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公司豐富的IP儲備和開放架構的產品組合能夠大幅降低下游各類SoC開發的邊際成本。
這還遠遠不夠,芯來科技面對的依然是浩瀚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