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85億,蘇州明星創企沖刺“商業大數據第一股”
蘇州明星獨角獸,正式沖刺IPO。
近日,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企查查”)上交所主板IPO申請獲受理,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此次IPO,企查查擬募資15億元,根據招股書,企查查計劃將資金全部用于研發。
據悉,企查查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一家商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商,旗下核心產品“企查查”,是一款企業信用查詢工具,旨在為用戶提供快速查詢企業工商信息、法院判決信息、關聯企業信息、法律訴訟、失信信息、被執行人信息、知識產權信息、公司新聞、企業年報等服務。按照市場份額來看,其為國內商業查詢領域的第二大玩家。
經過11年的成長,企查查已經成長為業內明星獨角獸,但從業務特點來看,企查查如今是以C端用戶撐起的流量基本盤,會員類產品的營收占比達到85%左右。
此外,企查查沖刺IPO,作為純商業大數據服務商,其有望成為A股“商業大數據第一股”。
三位IT青年“意外創業”,估值85億
企查查的創立,本身是一場“意外”。2014年之前,陳德強、楊京、施陽三人還在蘇州當地一家IT公司上班,身居高管,收入穩定。
當年2月,陳德強三人準備做一個體育場館租賃項目,主要提供租場地服務。為了找到場地背后真正的負責人,他們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查詢工具,只要在上面輸入場館的名字,就能查詢到工商信息。
后來,這個查詢工具就“火”了,身邊的一些朋友在見客戶之前想查看對方的底細,剛好用到這樣一個工具。恰巧當時國家在推動工商數據的公開披露,陳德強他們看到了機會。他們將微信號名字改為“企查查”,在2014年4月初完成對全國的工商信息的接入。
由于當時市場還沒有一家互聯網平臺模式企業征信類產品,企查查的對手天眼查的系統直到2015年底才上線,另一個對手啟信寶則是在2015年才剛具雛形。因此企查查便成為國內第一個商業查詢平臺。
后來,僅三個月,企查查用戶就從200增長到7萬,于是三個人辭職放開了手去干。
2016年6月,企查查 VIP 會員產品開始收費,標志著公司正式邁入商業化階段。后來,在滿足個人用戶的產品基礎上,企查查進一步圍繞企業級客戶需求研發升級產品,完善“B+C”商業模式。
根據企查查招股書,2023年在我國企業信息類的通用商業大數據服務商中,企查查的市場份額、移動端活躍用戶數均排名第二,移動端應用商店下載量排名第一。
在沖刺IPO之前,企查查深受資本青睞。企查查顯示,其創立至今,已經完成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額數億元,投資方包括險峰長青、燧石資本、元禾辰坤、興富資本、國方創新、萬得投資等機構。
招股書顯示,企查查最后一輪增資發生在2023 年 10 月,公司新增股本 225.00 萬元由中信投資全額認繳。
在2024年10月至11月,企查查完成最后一次股權轉讓,外部投資人君安控股因看好發行人發展前景而投資入股,分別受讓荷花緣、楊京持有的170.60萬股、42.60萬股股份,轉讓價格均為 23.50元/股,系由各方參考企查查最近一輪融資價格協商確定。據此測算,企查查最后一輪融資后的估值達到85億元。
股權結構上,IPO前,企查查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陳德強直接持股為35.49%,通過蘇州知彼間接控制11.54%股權,通過蘇州知己間接持股為5.96%,合計控制公司53%股權。萬得信息旗下荷花緣持股為16.34%,楊京持股為12.07%,險峰投資持股為5.69%,施陽持股為4.73%,興富新興持股為2.8%。
此外,企查查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別進行了1億元和2億元的現金分紅。作為控股股東,陳德強按照股權比例能分得利潤超1億元。
只不過這兩筆分紅,也只是解決陳德強的燃眉之急。招股書顯示,陳德強、楊京和施陽作為創始自然人股東,需就歷史上公司資本公積轉增、凈資產折股、股權轉讓等事項繳納個人所得稅約8000萬元。同時,企查查于 2021年11月設立員工持股平臺蘇州知已,陳德強、楊京需向持股平臺實繳出資約3000萬元。上述兩項資金需求合計約1.1億元,涉及金額巨大,僅依靠相關自然人自有資金遠無法滿足。
B端業務進展緩慢,C端能否撐起護城河?
在眾多機構加持和創始團隊11年的培育下,企查查如今的護城河筑了有多深?
招股書顯示,企查查產品和服務的具體形態,包括主要面向個人用戶的會員類產品,和主要面向企業級用戶的企查查專業版、數據接口服務等產品或服務。
其中,會員類產品通過企查查 App、Web 端、小程序等渠道登錄和使用,具有較強的通用性,是公司的核心產品和主要收入來源,主要受眾為法律、泛金融等行業的專業人員,以及眾多中大型規模企業的銷售、采購、財務、法務等職能人員。
而企查查專業版、數據接口服務具有更強的專業性,通常需要數據接口對接嵌入客戶自身信息系統或在客戶本地進行部署,主要服務銀行、證券、保險、互聯網、租賃、法律、商務服務、零售、制造等多個行業及政府部門。
從業績來看,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實現營收5.18億元、6.18億元、7.08億元及3.7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9億元、2.59億元、3.17億元及1.72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62億元、2.29億元、3億元及1.61億元。
從具體的產品劃分來看,企查查會員類產品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為4.41億元、5.30億元、6.02億元及3.16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5.09%、85.77%、84.98%及84.25%。
截至2025年6月30日,企查查累計注冊用戶數達1.51億,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6467.64萬、7291.54萬、8420.75萬和8011.25萬。
會員類產品的營收占比高企,也意味著企查查的業務核心在C端。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C端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79.51%、78.89%、76.87%及76.11%,而C端客戶相對零散,公司的前五大客戶皆為 B端的中大型企業客戶。
據悉,在B 端業務上,企查查與眾多行業龍頭客戶達成合作,已覆蓋5大國有銀行、12 大股份制商業銀行、50 余家證券公司、80 余家保險公司、200余家律所及上百家中國五百強企業等。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B端收入分別為1.06億元、1.30億元、1.64億元及8965.81萬元。營收占比僅從2022年的20.49%提升至2024年的23.13%,兩年內只提升了2.6個百分點,進展相對緩慢。
不過,企查查當前的盈利模式仍然比較扛打。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總體毛利率分別為 87.24%、88.51%、88.81%和 90.74%,保持較高水平。
由于公司會員類產品等標準化產品已具備規模效應,標準化產品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企查查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主營業務分別為87.24%、88.51%、88.81%和90.73%。
在研發投入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342.39萬元、1.08億元、1.17億元及6025.99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18.02%、17.45%、16.56%和16.05%。
作為商業大數據服務商,企查查的戰場似乎集中在C端市場。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2年,企查查、天眼查分別以42.32%、38.63%的市場占有率位居企業信用大數據應用市場第一、二名。而排在后面的啟信寶的母公司合合信息早已經開始選擇差異化競爭。
截止至2025年上半年,企查查賬面貨幣資金僅剩下1.21億元,其此次IPO計劃募資15億元,其中,4.58億元用于企查查C端商業大數據產品研發升級項目,1.71億元用于B端商業大數據產品研發升級項目,3.68億元用于多維大數據庫升級項目,5億元用于商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研發項目。也意味著,企查查計劃將全部資金用于研發投入。
在商業查詢賽道,企查查距離C端市場的巔峰已經不遠了,但B端進展仍舊緩慢,未來是堅持一天腿打天下,還是兩條腿奔跑呢?
猜你喜歡
企查查全球首發商查大模型“知彼阿爾法”,助力構建安全可信人工智能
近年來,人工智能成為全球數字技術創新最活躍的前沿領域之一,是數字經濟的新賽道和國際競爭的新熱點。

融中財經

野馬財經
博望財經
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