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投資、上市……智元資本棋局加速落子
智元“上市”,又有新消息。
近日,仍在推進21億“吞下”上緯新材的智元機器人(下稱:智元),被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稱,該公司正籌備明年三季度前在香港完成IPO,目標估值高達400–500億港元。
據悉,智元已聘請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牽頭負責其香港上市事宜。其中,摩根士丹利在近幾周也加入了這一項目。該公司預計將發行其總股本15%-25%的股份。
參與此次IPO的其中一家投行,確認上述消息屬實。對此,智元方面回應稱:消息不實。
事實上,就在今年7月官宣收購上緯新材控制權后,即有消息稱,智元赴港上市的目標不變。彼時,智元方面回應稱,相關信息不實,暫無赴港上市明確計劃。
兩次被傳上市,智元兩次否認。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左手融資、右手投資的智元來說,其資本棋局遠未到終局,正在加速落子。
21億“吞下”532億上市公司,再次強調3年內不會“借殼上市”
作為一家新材料公司,上緯新材的業務和產品主要涉及風力發電領域。2024年,公司營收14.94億元,同比增長6.73%;歸母凈利潤8868.14萬,同比增長25.01%。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7.84億元,同比增長12.50%;歸母凈利潤2990.04萬元,同比下降32.91%。
今年7月,上緯新材發布的公告顯示,智元方面將斥資21億元,分兩步收購公司69.99%股份。
第一步,通過這三份股份轉讓協議,智元最終將控制上緯新材29.99%股份。每股轉讓價格為7.78元/股,交易總價款為9.41億元。
第二步,要約收購。以前述協議轉讓為前提,智元關聯公司持股平臺智元恒岳擬通過部分要約收購的方式進一步增持上緯新材股份,擬要約收購股份數量約1.49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37.00%。按每股7.78元計算,收購價為11.61億元。
所有交易完成后,智元恒岳與致遠創新合計持有上緯新材66.99%股份。上緯新材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智元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CEO鄧泰華。上緯新材原股東,承諾放棄行使所持有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表決權。
今年9月,上緯新材發布公告稱,智元“要約收購”進入實操階段。本次要約收購期限共計30個自然日,即2025年9月29日至2025年10月28日。智元方面已將2.32億元存入指定銀行賬戶,作為履約保證金。
此前,智元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披露,未來12個月內,不會改變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也不會對公司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并等等。
對于智元拿下上緯新材控制權,市場普遍預期,上緯新材會成為智元未來的上市平臺,進而躋身A股市場“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即便如此,二級市場的熱情卻仍未平息。自7月9日復牌后,上緯新材連續斬獲11個“20cm”漲停,刷新科創板連板紀錄。停牌核查前一個交易日(9月25日),上緯新材又獲“20cm”漲停,收盤價報132.1元/股,再次創歷史新高,總市值達532.84億元。
據Wind金融終端數據,在年初至9月25日收盤的這段時間里,上緯新材累計漲幅約1892%,在A股排名第一。
由于股價存在異常波動,上緯新材自今年9月26日開始停牌核查,直至10月13日復牌。
10月10日晚,智元及上緯新材發布停牌核查公告再次強調,截至目前,未來36個月內,智元方面不存在通過上市公司借殼上市的計劃或安排。
與此同時,上述公告還對股價變動作出風險提示:“目前,公司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但近期公司股票交易價格已嚴重脫離公司目前的基本面情況,公司股價存在隨時快速下跌的風險,投資者參與交易可能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
“上市”之余,左手融資右手投資,同步加速推進
對于成立不到3年,仍處于虧損狀態的智元,如何拿出收購上緯新材的21億元?答案,或許是融資。畢竟,智元是不折不扣的資本寵兒。
2023年2月,頂著前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聯合創辦寓意“智能的人形機器人”的智元。次月,高瓴創投便攜手奇績創壇拋來橄欖枝;隨后4月,更是在月初與月底各融一次,新增BV百度風投、經緯創投、鼎暉投資、高榕資本等為股東。
上述融資過后,有消息稱智元市場估值達十幾億美元,這意味著不到半年就直接躋身“獨角獸”行列。
整個2023年,成立不到1年,智元就完成了5輪融資。進入2024年,融資稍微放緩的智元,也低調完成了2輪融資。今年,智元則在具身智能愈發洶涌的熱潮中,重新加速融資。
今年3月,智元完成由騰訊投資領投的新一輪融資,這也是騰訊投資在具身智能領域首次出手。目前,騰訊投資持有智元2.6264%股份。彼時,據知情人士消息,智元將以150億元估值進行新一輪融資接洽。
短短2個月后,上海國投官宣公司旗下基金領投智元,京東共同領投。本輪融資后,智元創下中國具身智能賽道最大累計融資額紀錄。
“吞下”上緯新材的過程中,智元也仍在推進融資進程:7月,正大機器人成為新投資方;8月,該公司獲得LG電子與韓國未來資產集團的聯合戰略投資。
截至目前,成立不到3年的智元,已經完成11輪的融資,具體融資總額無法計算,估值同樣無法估量。投資方包括:高瓴創投、騰訊、比亞迪、M31資本、藍馳創投、中科創星、紅杉中國、百度、京東、上汽、北汽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不差錢的智元,這才有能力“吞下”上緯新材。這筆買賣,對于智元而言,更是相當劃算。按照后者最新532.84億市值計算,智元方面持有的股票市值約356.95億元。
而在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權前后,智元的對外投資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智元直接投資了20余家具身智能產業鏈上的創業公司,涵蓋了機器人零部件、具身智能系統、仿生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2024年7月至今,智元對外投資標的包括:杭紹具身智能科技、境智具身、領智創新、智萊特機器人、硅基方舟、普智未來、智啟未來科技、光谷東智、立智感知、安努智能、華智天成科技、玉樹智能機器人、軟通天擎機器人、無界智慧、數字華夏、靈初智能、星源智機器人、首形科技、靈猴機器人、富興電機、千覺機器人、智鼎機器人……持股比例從0.3289%-30%不等。
以最近一次投資為例,今年9月,智元參與了星源智機器人2億元的天使輪融資,后者成立于今年8月,由北京智源研究院孵化,致力于實現多模態空間智能,構建物理世界的通用具身大腦。
為了扶持早期創新力量,今年8月,智元官宣啟動首個專注具身智能產業鏈的創業加速計劃——“智元A計劃”。該計劃旨在孵化50 + 高潛力早期項目,在三年內打造千億級產業生態,智元將為參與計劃的伙伴提供技術支持、融資賦能、場景開放、創業孵化等豐富權益。
今年出貨量目標“數千臺”,加速商業化之外也在補短板
將資源和資金用在產業鏈投資上,算得上是“物盡其用、財盡其力”,這一切與智元頻頻吸金“不差錢”不無關系,更與其量產下線破千的商業化加速發展關系密切。
開啟創業短短半年多后的2023年8月18日,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遠征A1(RAISE A1)”就正式發布——身高175cm、體重55kg、最高步速可達7km/h、全身49個自由度、整機承重80kg、單臂最大負載5kg,不僅在形態上與人類相似,更在雙足行走、智能任務、人機互動等領域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
發展至今,智元構建了機器人“本體+AI”全棧技術,其硬件產品包含遠征、靈犀、精靈、絕塵4個系列,產品類別包含了交互服務機器人、柔性制造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等,形態上既有人形雙足,也有底盤,甚至還有傳統的非人形。
目前,智元已聚焦講解接待、文娛商演、工業智造、物流分揀、安防巡檢、商用清潔、數采訓練、科研教育八大場景,推出定制化解決方案并實現多行業規模化應用。
早在2024年“商用元年”,智元僅用4個月便實現,量產下線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今年3月,界面新聞消息稱,智元合伙人、具身智能事業部總裁姚卯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今年機器人出貨量計劃保持在數千臺,營收數將保持數倍規模增長。
另據投資了智元的藍馳創投合伙人曹巍表示:“智元有大量的產業股東,比如比亞迪、上汽等,僅來自股東方的需求,可能就創造出幾萬臺機器人的銷量。”
不止資方助力,伴隨研發和商業化的快速推進,智元得以更加輕松地展開與大豐實業、均勝集團、富林精工等上市公司的合作。而這,也將為其實現更高的“出貨”目標助力良多。
以大豐實業為例,早在今年3月,該公司就曾發布相關公告,擬與智元結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專注于多模態交互系統研發與智能終端場景化應用。首期啟動文娛旅體商場景研發,前者將于合資公司成立后一個季度內提供不低于1500萬元意向采購訂單用于場景研發。
今年下半年,國內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更是從千萬級訂單,向著億元級訂單加速落地。
就在10月9日,智元剛剛宣布與資方龍旗科技就工業場景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開展深度戰略合作:龍旗科技下達數億元金額的智元精靈G2機器人框架訂單。智元方面稱,此次合作共將部署近千臺機器人,是目前國內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最大訂單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智元也并非完美。具身智能大模型,就是智元相對薄弱的技術能力之一。“如果看估值,智元和銀河通用、宇樹科技三家在具身賽道的第一梯隊,但如果看模型能力,智元排不進第一梯隊,它的demo(演示視頻)表現出的泛化性很一般。”某資深具身智能投資人曾評價。
雖然早在2024年6月,智元就已決定研發機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但這個時間點,已經落后于自變量機器人、穹徹智能等業務偏重具身智能模型的創業公司半年多時間。
不過好在今年3月,智元已經發布了首個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啟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它開創性地提出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 (ViLLA) 架構,實現了可以利用人類視頻學習,完成小樣本快速泛化,降低了具身智能門檻,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機器人本體。
在資本市場和商業落地上攻城略地的同時,未來,如何通過資源整合和產業生態布局,兼顧“軟(大腦)”+“硬(本體)”的協同發展,將是智元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長期問題。

獵云網


融中財經
博望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