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押注!深圳又一行業龍頭IPO,年入23億
深圳,又跑出一個IPO。
近日,來自廣東深圳的全球領先的消費級3D打印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創想三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
據灼識咨詢,按2020年至2024年消費級3D打印機的累計出貨量計,創想三維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級3D打印產品及服務提供商,市場占有率為27.9%。
而順著這個IPO動作看去,會發現它亦是一場深圳頂級風投的資本盛宴。
2021年,創想三維曾獲得IPO前唯一一輪5億元外部融資,一舉獲得9家資本“團購”,投后估值升至40億元,其中不乏深圳有頭有臉的VC,前海FOF、深創投資本、騰訊創投及中航坪山均位列其中。
另外,早在去年1月,公司就在深圳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開啟了上市征程。
如今正式遞表,也預示著創想三維正式踏上了棄A赴港的新征途。
4個85后干出一個IPO,年收23億
創想三維的故事,來自4個小伙。
把時間線拉回到2014 年,公司四位聯合創始人陳春、敖丹軍、劉輝林及唐京科因一場3D打印展會而結緣,且敏銳地察覺到市場上消費級3D打印機的空白。
當時這還是個入局者很少的行業,他們的創業初衷是想讓3D打印像2D打印那樣流行,便決定以30萬元的資金開啟創業之旅,成立了深圳市博領達科技有限公司( 即創想三維前身 )探索3D打印 。
創業初期,條件非常艱苦,四人在深圳龍華區僅有20平方米的辦公室,還有一張用于資金周轉的信用卡。
但盡管如此,他們在短短一年內便推出了CR-7投入量產,實現了市場突破,并成功研發CR-8,使打印精度和速度提高近2倍。
之后,公司又通過與廣東的跨境大賣家合作,賣到歐美市場。
2016年,公司又自主研發出一款爆款產品CR-10,以500美元的價格打破了海外市場上千美元的價格格局,以月銷量超兩萬臺,為其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銷售的初戰告捷,也讓公司提速轉型自有品牌的進化。
2017年,創想三維開啟了以“Creality”為主品牌運營的出海故事,并推出新系列Ender ,標志其全球銷售邁入快車道。
時至今日,創想三維經過十余年行業深耕,其產品及服務主要包括3D打印機、3D打印耗材以及創想云(專注于3D打印內容的全球在線社區)上提供的各類服務。
此外,公司還擴展了產品線,涵蓋3D掃描儀、 激光雕刻機及配件,并于近期推出一個專注于3D創意成品的海外電商平臺Nexbie。
據灼識咨詢,創想三維是全球3D創意產業主要參與者中唯一一家同時提供消費級3D打印、消費級3D掃描和消費級激光雕刻產品和服務的公司。
2022年-2024年,創想三維營收分別為13.46億元、18.83億元、22.8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30.4%;年度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29億元、8866萬元。
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收為7.08億元,同比增長28.67%;期內利潤為8156.4萬元,同比增長18.1%。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按2024年的出貨量計:公司的消費級3D打印機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公司的消費級3D掃描儀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公司的消費級激光雕刻機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三。
收入利潤雙增長的同時,創想三維的毛利及毛利率也很可觀。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別錄得毛利3.878億元、5.995億元、7.078億元、2.495億元,而同期毛利率分別為28.8%、31.8%、30.9%、35.2%。
對此,創想三維在招股書中表示,毛利率于往績記錄期間穩步增長,主要是由于直銷產生的銷量較高,且其零售價格高于經銷商價格。
據招股書,其線上銷售渠道產生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直銷;而線下銷售渠道產生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對經銷商的銷售。
報告期內,線上銷售產生的收入持續提升,從2022年的占比13.5%提升至2024年的40.9%,再到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更是達到47.9%,幾近與線下產生的收入持平。
IPO前,四位85后聯創合計持股約81.98%,為控股股東。
深圳頂級VC都來投了,3D打印群雄爭霸
當然,創想三維的業績狂奔,也離不開資本的助力。
2020年被廣泛認為是消費級3D打印行業的“破圈元年”,應用場景從個人創作大幅擴展至家居使用,且市場能見度顯著提高推動用戶認知度的增強。
近年來,3D打印及AI技術的進步進一步提升了行業,提高了3D打印成品的質量,降低了3D建模的壁壘,吸引并鼓勵更多人創作3D物體。
一級市場,自然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2021年,創想三維前腳剛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沒幾天,公司便拿下了5.085億元A輪融資,且是IPO前唯一一輪外部融資。
當時,一共9家機構進場,主要都是深圳的頭部VC,其中,前海FOF(包括:前海股權 、中原前海及智慧互聯電信方舟)投入2億元,深創投資本(包括深創投、南山紅土)投入1.49億,騰訊創投投入7450萬元。
IPO前,前海FOF、深創投資本、騰訊創投位列創想三維前三大機構股東,持股約5.81%、4.32%、2.16%。
而這家深圳頂級VC投深圳明星創企的故事,自然在賽道升溫下,再一次提速了后者的全球化進程。
在中國品牌出海大戰全面打響后,創想三維在2021 年開始自營亞馬遜品牌旗艦店,同時也搭起了獨立站等渠道,次年,公司還戰略性地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海外直達客戶電商網站。
截至2025年3月31日,創想三維擁有74家自營在線門店及2,163家經銷商,其銷售網絡涵蓋全球約140個國家和地區。
不過,在創想三維融而優則上的動作下,還有一點不容小覷,那就是資本駐足后,賽道競爭也在加劇。
2023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3D打印還被列為其活動主題之一,參展的5家廠商中,有4家來自中國,分別是創想三維、深圳快造、安克創新、魔芯科技。
其中,安克創新賣充電寶起家,在2022年宣布入局3D打印賽道,今年5月,旗下品牌eufyMake的全球首款個人級3D紋理UV打印機E1在3D打印技術上帶來亮眼突破,將工業級技術轉化為個人消費級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其在全球知名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線不到12小時,眾籌金額突破1000萬美元,創造了歷史性的海外眾籌戰績。
而除了跨界玩家外,還有新勢力正在崛起。
同樣來自深圳,專注于消費級3D打印機的研發與銷售Bambu Lab拓竹科技于2020年成立,創始人陶冶曾是大疆工程師,正以破竹之勢改寫行業規則,獲IDG兩輪投資。
2022年,其首款X1系列打印機問世,便采取保守策略試水海外市場,據2024年第四季度《3D打印機品牌影響力報告》數據顯示,拓竹科技搶占3D打印機跨境品牌影響力TOP1,產品用戶遍布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創想三維的招股書來看,強敵環伺,自然也有所影響。
其中,3D打印機為營收主要收入來源,占比呈現下滑的趨勢,2022年至2024年,其占比分別為81.7%、74.6%、61.9%,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更是進一步下滑至61.3%。
對比來看,3D打印耗材、3D掃描儀、激光雕刻機占比則在提升明顯,顯然業務向外拓展,第二增長曲線也正隨之出現。
顯然,隨著消費者越來越了解3D打印技術,開始探索其他應用場景,并因此提出了更多新的訴求和需求,也催生著老玩家們的業務拓展以及新入局者的進場。
正如創想三維在招股書中所言,在人工智能、硬件性能及數字制造技術持續發展的推動下,全球3D創意行業(涵蓋3D打印、3D掃描及激光雕刻)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但同時,該行業呈現出相對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尤其在3D打印及激光雕刻領域,前五大企業合共占據全球出貨量的絕大部分。
這意味著,領先企業在打印速度及精度、材料兼容性、易用性、生態系統完整性及軟件集成度等多個維度展開競爭。
隨著產品功能及用戶期望的不斷演進,具備強大研發能力、穩固供應鏈及全球社區參與的企業將更有能力保持競爭優勢。
故而此次IPO,創想三維募資也主要朝著研發投資、海外用戶營運,全球品牌推廣及銷售渠道開發等方向進行持續投入。
創想三維聯創之一劉輝林曾表示,創想三維的優勢是入場早、有一定品牌積累和技術基礎,但公司亦是一家成長型公司,要抓住市場機會,繼續成長。
登陸港股,或是創想三維全球化成長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