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訣科技獲英諾領投數千萬元天使投資,用決策大模型為機器人造大腦
橫跨大模型、機器人兩大熱門賽道,“具身大腦”創企正在國內外同步吸引機構押注。
近日,國內專注具身大腦的創新企業千訣科技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英諾天使基金領投,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啟迪之星創投、九尚資本、龔虹嘉先生家族辦公室嘉道功程等共同投資。
創始人兼CEO高海川博士對獵云網表示,本輪融資為千訣科技填補國內在具身智能生態中機器人大腦的“空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將主要用于加大研發投入,推進產品迭代和市場拓展,旨在為客戶提供更為先進、可靠的具身AI解決方案,引領行業邁向一個嶄新的人工智能時代。
就在本月初,美國具身大腦初創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物理智能,簡稱:PI)剛剛獲得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OpenAI等4億美元投資,投前估值即高達20億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千訣科技與Physical Intelligence并非此前盛行的“copy to china”模式。早在7年前,千訣團隊就依托清華大學類腦中心和自動化系VIPLAB,開啟了對標物理智能核心成員Sergey Levine的技術研究路線,并堅持至今。
為機器人造大腦,國內外處于同一起跑線
大模型熱潮下,AI 2.0時代大幕開啟,人形機器人熱度不斷升級,具身智能也在黃仁勛帶動下成為一大熱詞,其載體可以是任何形式,可以是一個機械臂,一只機器狗,一輛小汽車,當然也包括人形機器人。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目前,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的產業共識已經從機器人本體擴展到具身智能,但產業中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核心共識亟待形成。這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具身智能中,大腦和小腦的分野和結合的問題。
高海川博士表示,具身智能分為負責決策的大腦部分和負責運動執行的小腦兩個部分,在具身智能狂潮掀起以來的一年多時間里,絕大多數國內公司專注于小腦的研究,誕生了RT、RDT、WALL-A等優秀的運動控制和復雜操作模型。然而,國內大腦的部分仍發展有限,大都停留在對多模態基座模型直接調用的階段,缺少一個面向機器人行業、產品級的“具身大腦”。
大腦的缺失會使機器人自主決策的智能能力大打折扣,這或許也正是,主攻本體和小腦研究的多數人形機器人公司,仍被外界看作不太聰明的鋼鐵巨人的原因之一。
簡而言之,千訣科技與Physical Intelligence的出現,恰恰填補了國內外具身智能生態中機器人大腦的“空白”。直白來說,這兩家公司的使命,就是為機器人包括傳統設備、復合機器人、人形機器人,造一顆類人腦的“機器人大腦”。
有意思的是,千訣科技從命名上即對標Physical Intelligence——“千”即通用,“訣”即策略的名詞policy,學界內表示為“π”,為pi符號的中文轉義描述。是緣分,也是“英雄所見略同”。
從成立時間來看,北京千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Physical Intelligence則成立于今年3月,兩家也相差不多。
千訣科技能夠“提前入局”,與清華大學類腦中心和自動化系VIPLAB的強力支持不無關系。清華大學類腦中心長期開發Robotics Learning技術并擁有眾多腦科學技術和類腦神經計算專家,覆蓋類腦機器人的感知、決策、控制層面。
據高海川博士介紹,早在7年前,類腦機器人組的研究就有覆蓋過Physical Intelligence創始團隊的341篇重要論文及其衍生研究方向。綜合了該領域其他全球前沿的研究路線,最終所選的技術路線與“Physical Intelligence”核心成員Sergey Levine的技術研究路線不謀而合。千訣科技的技術路線與其直接對標。
至此,從成立時間、技術能力、融資進展等維度來看,在為機器人造“具身大腦”這件事上,國內外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
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表示,英諾非常看好千訣科技,不僅因為它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專注具身智能大腦的企業,同時千訣科技在大腦決策智能上的探索對機器人產業鏈的完善、協同具有重要的價值。高海川博士和團隊的創業,不僅是有實力團隊的商業化實踐,更將推動真正機器人“大腦”共識的形成,我們很高興看到千決科技填補了這一塊空白。
科研專家+產業化專家,自研多模態模型領域首個類腦大模型
目前,千訣科技整體團隊包括碩博士20余人,以及校外工程化商業化10余人,已在實體強化學習領域發表多篇領域內頂會(NeurIPS Spotlight等)、頂刊(TPAMI 等),并獲得國際強化學習競賽ViZDoom國際季軍。
截至2024年10月,千訣科技已積累億級規模的具身感知、決策預訓練數據集,涉及極廣的應用場景。
能夠在短短一年多取得如此成績,與千訣科技科研專家領銜,產業化專家搭配的創始團隊不無關系。其中,千訣科技首席技術顧問陳峰教授,系清華大學長聘教授,中國第一代類腦研究者。作為中國首批腦科學研究專家,陳峰教授承擔多項中國腦計劃重大課題。
高海川自2018年開始,作為組長帶領類腦雙臂機器人團隊,從0到1設計多款雙臂自主決策機器人。類腦雙臂機器人組在7年研究中,他和團隊的學術成果包括:提出新型分布式強化學習框架、仿真現實遷移強化學習方法、機器人技能分層持續學習框架、開發語言引導的技能分層強化學習技術、面向部分可觀測場景的因果推理強化學習技術。
高海川博士表示:“我們堅信,聰明的大腦,是推動機器人邁入通用應用場景的最核心技術之一。” 他指出,千訣科技注重“通用”和“策略”,旨在開發出能跨形態、跨環境、跨任務和跨對象部署的通用機器人大模型——Universal Policy。千訣科技以此應對挑戰,致力于推動機器人技術的更廣泛應用。
據介紹,在具身大腦領域,千訣科技擁有先發優勢,其局部發放、全解耦的脈沖大模型,系全球多模態模型領域首個類腦大模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人工智能國際頂級會議ICLR 2024),擁有創新的保優性hierachy類腦模型優點。
硬件方面,千訣科技圍繞Tianjic系列類腦芯片打造機器人專屬端側軟硬一體計算方案“腦塢”,“全國產化”擺脫對云端算力和NVIDIA算力的依賴,目前腦塢已支持13B具身大模型推理,可同時兼容千訣大腦和合作伙伴的小腦模型,性能與4090匹敵而功耗降低1-2個數量級。
當前的生成式大模型已實現了在網絡環境中的通用智能,但涉及與真實物理世界交互的機器人應用場景中,仍面臨著缺少物體細顆粒度感知信息、無法進行多步驟動態推理決策、幻覺、操作數據獲取難、本地計算高功耗等方面的巨大挑戰。千訣科技的“具身大腦”針對以上問題,基于清華大學類腦中心多年研究成果支持,打造了國內目前唯一的產品級機器人感知與決策大模型,可以全自主工作、動態應對環境變化,成為機器人走向通用場景的核心依托。
以電影《超能陸戰隊》為例,大白接到“照顧小宏健康”的指令后,無需主人給出具體的操作步驟,就會在各種場景里為小主人提供保駕護航式的服務。在現實中,當機械狗集成了千訣大腦,只需要打開箱子按下電源,狗狗自己就會主動跳到沙發上、到處尋覓、與人握手、貼貼,在全陌生環境中進行自主認知和行為決策,無需遙控器,也不需要人類下達命令。這是真正“智慧”的狗狗,也是真正將人類從必須學會“專業的機器訓練”中解脫出來的伙伴。
千訣科技產品
據高海川博士介紹,千訣科技與國內市場上現有的具身智能公司并不構成競爭關系,而是一種合作、賦能的互補關系。如圖一所示,對于那些沒有模型能力的傳統機器人公司,可以提供“一腦多形”的解決方案;對于有模型能力的新興具身智能公司,可以僅提供具身大腦,采用他們的小腦。
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年內人形機器人領域共發生投融資案例46起,投資金額共計116.8億元,遠超2023年全年(2023年人形機器人投融資案件共32起,投資金額共計59.19億元)。另據Statista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AI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190億美元,較2023年市場規模增長近30%。到2030年,預計這一規模將超過350億美元。
換言之,憑借先發優勢+“國內首個”的定位,千訣科技將在這場百億級美元的市場中,以短期內無可替代的角色,展現巨大價值并實現商業價值。
猜你喜歡
千訣科技獲英諾領投數千萬元天使投資,用決策大模型為機器人造大腦
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啟迪之星創投、九尚資本、龔虹嘉先生家族辦公室嘉道功程等共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