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孤注一擲35億搞鋰電,能解2023年營收下滑逆風局嗎?
只是,隨著時代洪流向前,南方黑芝麻也漸漸因品類單一、品牌老化等問題失去往日榮光。在經歷連續5年的凈利潤下降后,公司卻又因鋰電跨界而受到關注。但隨著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速的放緩,鋰電產能過剩則再次讓黑芝麻登上風口浪尖。
孤注一擲的跨界,能讓黑芝麻鳳凰涅槃嗎?
01
芝麻糊賣不動了
8月26日,黑芝麻發布2023年半年報,實現營收12.24億元,同比下降 5.56%;歸母凈利潤1739.31萬元,同比增長156.69%。
營收與凈利潤出現反向變動,格外引人關注。針對營收下滑原因,黑芝麻表示,主要因為公司繼續壓縮部分資金結算周期長、資金占用量大且毛利低的傳統電商代理業務。凈利上漲則因為公司高毛利業務得以保持,同時公司強化產品成本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黑芝麻表示,自2022年開始,公司經營工作重點由“追求營收增量”轉變為“追求利潤增量”。
畢竟,凈利潤表現而言黑芝麻要面臨的成長挑戰不小。拉長時間來看,2018年至2022年,連續五年凈利潤下滑。
2023年上半年的利潤增長,算得上是黑芝麻的“揚眉吐氣”。
只是,這份盈利的質量究竟如何呢?黑芝麻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流入,已經呈現連續降低的狀態。
不得不承認,業績不振與信心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黑芝麻糊的品類危機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財報顯示,黑芝麻的糊類(沖飲與即飲)產品銷售從2015年的900.67萬件下降至2020年的562.68萬件。
到了2021年,公司開始分別統計沖飲類和直飲類的銷售。2022年年報中,南方黑芝麻未透露糊類產品具體銷量。但從財報來看,沖飲類產品銷量下滑5.34%,直飲類產品銷量下滑30.88%,兩大主要產品的總體銷量約546.19萬件。
換言之,南方黑芝麻的產品銷量仍在持續減少。
為什么芝麻糊賣不動了?有三點原因:行業競爭,產品特性,品牌老化。
相關報告顯示,糊類產品入行門檻低、生產技術壁壘薄弱,作為糊類賽道中的小眾品類,黑芝麻糊產品市場規模更是有限,近年來面臨產品同質化加劇、渠道拓展效率提升難等問題;
其次,時代變遷,破壁機等小家電走進千家萬戶,加大了對黑芝麻糊銷售場景的沖擊,產品特性導致消費場景產生變化;
更何況橫向看競爭也更為激烈。近年來,糊類賽道迎來五谷磨房、老金磨方、張寶山等競爭品牌加入,南方黑芝麻品牌老化、運營思維傳統,在高壓競爭環境下自然“步步驚心”。
02
跨界“前車之鑒”
事實上,面對糊類起家產品的困局,南方黑芝麻也沒少做第二曲線、第三曲線的努力。
只是黑芝麻的“腦回路”顯然異于常人,其并沒有重點在食品領域發力做生態協同,而是喜歡“追風口”的姿態來做跨界。
公開資料顯示,黑芝麻是一家綜合性食品企業和一站式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服務商。主營三項業務,傳統黑芝麻糊沖調、飲料化產品等食品業務;富硒大米、傳統大米等硒食品粗糧業務;以上海禮多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禮多多)為經營平臺的電商代理業務。
2017年,并購上海禮多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禮多多”)之后,黑芝麻轉型為電商企業。轉型有多徹底?2021年電商營收占據黑芝麻的“半壁江山”,占比達53.97%,已經超越食品成為其主營業務。
左手食品,右手電商的黑芝麻,卻并沒有得到想要的飛黃騰達。2017年的電商行業顯然并不性感,該業務接下來的表現也可謂難盡人意。2020~2022年,禮多多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152.71萬元、3132.85萬元和-1.88億元,其中2022年禮多多營收同比下滑41.63%,凈利潤同比下滑 700.68%。
電商業務的疲軟,可能還在持續。我們看到2023年上半年,黑芝麻的食品業務、電商業務營收分別為6.77億元、4.97億元,相應占比為55.35%、40.58%。
由于電商業務整體營收出現下滑,目前黑芝麻正整合資源轉向大健康產業。
2023年8月27日,黑芝麻宣布戰略升級,將從用戶需求出發,推出高端定位的保健黑芝麻糊、中老年人粗糧方便食品,以及充分利用公司投資的醫養等平臺,研發、經營糖尿病人專用的食品。頗有兜兜轉轉之后回到原點的意味。
當然,黑芝麻的第二增長曲線版圖亦不乏投資“暗線”。
2023年半年報顯示,黑芝麻記入“長期股權投資”的聯營、合營企業還有廣西文緣文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廣西廣投國醫投資有限公司,廣西容縣都嶠山健康小鎮投資有限公司,廣西巴馬食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只是仔細看來,個中投資收益卻不盡人意。
背后是多方位的跨界。2020年4月,黑芝麻以6553萬元認繳廣投國醫新增注冊資本,投資完成后持有廣投國醫的36.41%股權。廣投國醫的主業為投資醫療行業,2017年5月中標成為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公開招標的“南寧市兒童醫院PPP項目”社會資本方。2017年11月,廣投國醫與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共同設立南寧兒童醫院運管公司,廣投國醫持股59.31%。
2023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投資收益為負值,為虧損14.92萬元。
03
35億砸向鋰電,跨界多驚險?
多年以來的不溫不火,讓黑芝麻一直游離在主流視線之外。但今年這顆不安分的心卻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全新的“驚喜”。
2023年4月1日,黑芝麻宣布終止對新能源企業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5億元,同時公告稱,擬將全資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江西小黑小蜜)的經營業務轉型為儲能鋰電池生產經營,并投資35億元建設儲能電池生產基地。
從“增資”改換為“自建”,黑芝麻對鋰電頗有all in的節奏。對此,黑芝麻表示,在推進項目實施過程中,目標公司的外部政策環境發生了重大不確定性,為此,公司將“增資天臣新能源”調整為“自行投建儲能鋰電池生產基地”的決策。
35億元投資鋰電,什么概念呢?截至2023年上半年,黑芝麻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總計為43.77億元,35億的鋰電顯然難度接近于體量再造。
當然,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于,錢從哪里來。公司表示,35億元的總投資預算,將通過自有資金、申請銀行貸款、政府技改補貼等途徑解決。其中,項目一期投資17億元,有10億元計劃向銀行貸款。
用上如此杠桿,是否孤注一擲?更何況,跨界本來就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否有盲目思考,是否應量力而行,黑芝麻此次的協同效應被各方深刻懷疑。
對此,黑芝麻在2023年6月回復問詢函時表示: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是大健康食品產業經營,同時, 公司長期看好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經充分論證,認為當下是儲能鋰電池發展的黃金時期,且公司具備發展儲能鋰電池業務的條件和能力。
果真如此嗎?要知道,鋰電行業已經經過了持續3年的擴產潮,正在面臨產能過剩的危機。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公開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約為1000GWh~1200GWh,目前行業產能規劃已經達到4800GWh,產能嚴重過剩。與之對應,2023年上半年,A股磷酸鐵鋰上市公司業績幾乎集體遇冷、股價跌跌不休,可謂“戴維斯雙殺”。
隔行如隔山,逆流而上的黑芝麻能成功嗎?
猜你喜歡
春節經濟“熱力圖”:消費引擎強勁驅動,產業活力全面綻放
春節期間的消費場景豐富多彩,涵蓋了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