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凈利雙增長,股價卻下跌,“不差錢”的金山辦公難講“新故事”?
近日,金山辦公正式公布了2023年半年報數據。2023年上半年,金山辦公營業收入21.72億元,同比增長21.25%。凈利潤5.99億元,同比增長15.32%。
但投資者們卻紛紛用腳投票。從財報發布的次日起,金山辦公股價連跌三天,累計下跌6.54%,總市值蒸發約115億元。
來源:百度股市通
金山辦公究竟怎么了?
01
合同負債首現縮水背后
說到金山辦公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提起WPS就一下很有親和力了。金山辦公的產品分類主要包括WPS Office、金山文檔、金山辦公數字平臺。分板塊看,公司主營收入來自于國內個人辦公服務訂閱、國內機構訂閱及服務、國內機構授權和互聯網廣告及其他業務。
雖然營收、凈利潤都錄得雙位數增長,但雙增的歲月靜好背后,卻有著看不見的發展煩惱。
2023中報的雙增,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訂閱服務的增長。2023年上半年,訂閱業務實現總收入16.70億元,同比增長35%,收入占比77%,同比提升8個百分點。
只是另一方面,國內機構授權業務推進卻陷入了頹態。
2023年上半年,國內機構授權業務營收3.61億元,同比減少13.96%。再往前看,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機構授權業務同比減少13.18%;在2022年中期時,同比下滑10.96%。
機構授權業務的“三連降”,顯然并非經營層面的好信號。
再比如合同負債的縮水,也值得關注。
我們都知道,合同負債是軟件公司未來的收入確認“蓄水池”,池子里的“水位”漲跌,將會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營收及利潤漲跌。
而2023年上半年末,金山辦公的合同負債余額為17.03億元,較年初的17.31億元有所下降。拉長時間維度看,金山辦公2020-2023年各中期、年度合同負債分別為5.03億元、8.33億元、10.51億元、14.21億元、15.85億元、17.31億元、17.03億元。
以經審計的中報與年報作為時間節點,這次下滑在公司有數據可追溯的歷史上屬于首次。
與之對應的是,金山辦公付費人數的增速下滑。2021年中期-2023年中期,累計付費個人用戶增速分別為30.16%、30.53%、16.36%。
02
銷售費用大漲,百億理財多不多?
用戶體驗角度,一直以來WPS都因廣告過多備受詬病。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的廣告業務主要面向免費用戶,以啟動封面、彈窗、開屏頁等方式呈現廣告并獲得收益。
2022年,金山辦公CEO章慶元曾在微博上表示,“計劃明年(指2023年)徹底關閉廣告業務。”。彼時,“WPS將徹底關閉廣告”的詞條甚至還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位。
而到了2023年不難發現,2023H1廣告的收入不減反增。財報顯示,互聯網廣告及其他業務于報告期內實現收入1.41億元,同比增長4.94%。
究竟應該如何權衡盈利與體驗呢?金山辦公給出的答案并不明確。
經營層面,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經營指標,是銷售費用。
相比于2022年H1銷售費用的同比下降,2023年H1又呈現出了很大的上升趨勢。營銷驅動趨勢的轉向,也為公司的后續發展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
畢竟,金山辦公從不缺錢。截至2023年6月末,其總資產127.99億元中,貨幣資金、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合計數就達到103.16億元,占總資產的81%。
“錢多”的好處,不僅在于有了更多資本。錢生錢的能力,也增厚了公司的盈利。
2022年金山辦公有2.91億元收益產生于理財產品和銀行存款,占當期凈利潤的25.7%,2023年上半年為1.56億元,占凈利潤比重為26%。
換言之,金山辦公最新一期業績也有近四分之一的份額來自于理財。這也讓人為其真實的盈利能力打上一個問號。
基于上述種種,在金山辦公業績發布之后,摩根大通證券僅給出了“中性”的評級,另有華創證券、廣發證券、安信證券、華泰證券等4家機構下調了股價最高目標值,下滑幅度在1%-15%之間。
03
AI能撐起估值嗎?
錢多也有錢多的苦惱。對于一家上市公司尤其是軟件類企業,資金利用是否充足也成為評判其未來發展價值的關鍵。
換句話說,金山辦公也太渴望找到一個新的現金牛了。畢竟拉長時間維度,無論營收規模還是盈利能力,金山辦公都沒有爆發出TMT類企業的超群成長力。
而2023,金山辦公終于迎來了一個好故事。
企查查APP顯示,9月1日,金山辦公申請多枚“CHATIOFD”“CHATIOFFICE”“CHATAI365”等商標,國際分類涉及科學儀器、設計研究,當前商標狀態均為申請中。
事實上,金山辦公已發布基于大語言模型的智能辦公助手WPS AI。
再往前看,金山辦公2019年登陸科創板前的招股書中曾披露,20.5億元擬募集資金中,有6.4億元用于人工智能、人機協同AI自然語言等與人工智能相關領域。2016年以來金山辦公累計投入研發費用53.48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34.27%。
如今趕上風口,的確應該高興才是。但細究關鍵,金山辦公卻給人一種難堪大任之感。
我們知道AI燒錢厲害已經是不爭事實。想要創造新業務增長點,也離不開資金加持。但違和的是,賬面上不差錢的金山辦公卻在研發投入上扣扣嗖嗖。
2019年中期至2023年中期,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2.794億元、3.065億元、4.388億元、6.436億元、7.171億元。
雖然逐年遞增,但相比于AI競對們的投入可謂“小巫見大巫”。相比于微軟2023財年近2000億元的研發費用,以及其向Open AI陸續投資的上百億美元,顯然不是一個量級。
況且,國內的競爭市場格局也陡然生變。用金山辦公CEO章慶元的話說,“微軟早已不是阻礙金山辦公持續發展的最大因子”。
字節系飛書、阿里系釘釘、騰訊系企業微信,每一個都推出了AI助手,且在辦公場景或是對公場景的業態中,這三家功能生態的強悍程度顯然更甚。
不僅如此,AI故事從“畫餅”到實現,再到商業變現發生飛輪效應,這中間都是需要商業過程的。
下一個現金牛的誕生,仍待時間。
另一方面,借助AI風口,今年以來,金山辦公的股價上漲了46%左右。
但是,當下的股價到底穩不穩呢?
要知道,大股東們也在忍不住紛紛跑路了。2023年4月金山辦公公告顯示,控股股東等擬合計減持不超過4.73%公司股份,按照彼時股價計算,擬減持的市值接近100億元。
其中,控股股東WPS香港擬通過大宗交易、詢價轉讓的方式減持不超過1%公司股份;奇文五維擬減持不超過1.1645%股份;奇文N維(除奇文五維外)擬減持不超過2.5696%股份。上述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計劃主要集中在2023年5月8日至11月4日。
而仔細看,截至9月1日收盤,金山辦公市盈率為149.26倍,處于高估區間。要知道,微軟最新的市盈率也在34倍左右。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龍頭”金山辦公“熄火”了嗎?
“創新是唯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則競爭將淘汰我們。”在筆者看來,只有直面競爭和挑戰,金山辦公才能成長為互聯網公司的“常青樹”。營收、凈利雙增長,股價卻下跌,“不差錢”的金山辦公難講“新故事”?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尤其是軟件類企業,資金利用是否充足也成為評判其未來發展價值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