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產業鏈再擴軍,雷軍投資一家零部件公司
自從宣布造車以來,小米開始快速推進造車進程,投資了大量新能源汽車上下游有關的公司。
近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智綠科技完成C輪融資共計1億元,由小米集團領投,其他參與機構還包括涌鏵投資、元禾控股、領軍創投。據了解,此次所募資金將用于高壓電連接及高壓配電管理解決方案的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完善商業化布局。
根據智綠科技官網顯示,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營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提供整車高壓連接解決方案,核心產品包括高壓連接器、充換電連接器、高壓配電單元等,業務可覆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三電技術到整車制造、充換電設施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據悉,智綠科技到2022年中期可具備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年配套能力,客戶覆蓋了國內外多家主流汽車整車廠及三電供應商。
從2015年至今,智綠科技已完成了從天使輪到C輪共五輪融資,小米也通過對智綠科技的領投進一步觸及新能源汽車的電氣系統領域,擴充其新能源項目的投資矩陣。
新能源矩陣再擴充
事實上,小米很早就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投資布局。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早在2019年11月,小米就參與了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的C輪融資。
2020年4月,小米投資了車聯網服務商博泰車聯網;同年6月,進入比亞迪半導體A+輪,觸及車規級半導體領域;隨后的7月又介入商用車能源供應商能鏈集團的D輪融資。
2021年,小米官宣造車后,更是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布局。同年7月30日,小米在一天之內參與了動力電池行業蜂巢能源和贛鋒鋰電兩家企業合計112.5億元的投資; 11月,小米又在D+輪追加給激光雷達企業禾賽科技7000萬美元,并投資固態鋰電池廠商衛藍新能源。
此外,由小米發起設立的長江小米產業基金在2021年相繼投資了新能源電動車輛控制系統開發商嘉晨電子、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制造商黑芝麻智能、汽車級芯片領域無晶圓廠半導體研發商云途、自動駕駛軟硬件產品研發商幾何伙伴、自動駕駛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技術產品供應商縱目科技等近十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
進入2022年,小米在新能源領域的棋子落在了專注于電氣系統的智綠科技、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富特科技和智能汽車傳感器核心器件供應商微源光子。
經過多筆投資出手,小米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覆蓋從激光雷達等汽車零部件到動力電池、電氣系統、汽車芯片以及汽車銷售的各個分支。
加快造車進程
造車,被雷軍看作是“二次創業”的業務,從一開始便被雷軍及小米予以眾望。雷軍曾說:“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決定親自帶隊,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也是自小米在2021年3月份官宣造車以來,小米在汽車領域的動作頻頻,先后投資了近40家汽車產業鏈企業,涵蓋智能駕駛、車載芯片、動力電池等眾多產業鏈核心技術領域,不斷完善自身的汽車產業鏈生態。
除了加快“買買買”的節奏,小米內部更是多個維度快速推進造車項目。
9月1日小米汽車在北京完成注冊,首個工廠將落地亦莊,并申請注冊了“小米出行”“小米智行”、“XIAOMI MOTORS”、“XIAOMI AUTO”、“MIMOTORS”、“MIAUTO”等多個商標。
與此同時,小米加快招兵買馬的速度。
小米2021年Q3業績公告顯示,“智能電動車業務推進順利,團隊成員已超過 500 人 。”而9月初小米曾對外表示,造車業務團隊人數近300人。這意味著,短短兩個月,小米團隊人數規模便增加了200人。
進入2022年,小米在人才的爭奪上也沒有停止腳步。
1月初,小米宣布任命于立國擔任小米汽車副總裁兼小米汽車北京總部政委,負責統籌小米汽車綜合管理工作、專項業務推進以及小米汽車北京總部組織和人才建設。
與此同時,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表示,雷軍要求手機部成為小米集團層面的技術中臺,能夠孵化和驅動一部分創新業務,其中之一便是要向汽車業務進行人才和技術輸送。
可以看出,造車產業鏈龐大而復雜,軟件是小米首先想要通過內部人才輸送解決的問題。
雷軍曾立下小米汽車將在2024年量產的Flag,如今還剩兩年,留給小米造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小米必須動用一切資源造車,期待小米最終給出的答卷。
猜你喜歡
多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深化新能源車險改革并加強監管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