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講好IPO新故事,雙十一熱賣的敷爾佳
醫美賽道一直不缺造富神話。
繼創爾生物后,又一家醫用敷料企業沖擊資本市場。近日,敷爾佳的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若率先上市則有望成為“醫美面膜第一股”。
數據顯示2020年,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占比 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占比 25.9%,市場排名第一。
在今年的雙十一,薇婭和李佳琦兩大淘寶頭部主播共創下了接近200億元的預售紀錄,其中,敷爾佳以388萬的粉絲助力分,登上“美妝新秀”第一名。
醫美面膜高利潤的特性,在行業里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暴利的背后,敷爾佳也面臨著輕研發、重營銷的質疑,加上可復美、潤百顏等勁敵環伺,此時沖擊資本市場的敷爾佳,有多大底氣?
暴利的醫美面膜,一年凈賺6個億
想要變美的年輕人,正在被醫美面膜收割。
事實上,“醫美面膜”是一個偽概念,它的專業術語是“醫用冷敷貼”或者“醫用敷料”,最大的特點是成分精簡,用于醫美術后的修復或者敏感肌人群。普通面膜被歸于化妝品,而醫美面膜則屬于醫療器械范疇。
與國產妝字號的5-10元一片的面膜相比,市面上“械字號”的醫美面膜均價在30-50元一片。和醫學掛鉤就意味著安全、好用,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醫美面膜的高溢價總不缺買單者。在小紅書上搜索“醫用冷敷貼”,筆記多達2萬篇。
醫美產業崛起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接連不斷地刮起醫美風,醫美市場需求的旺盛帶動了醫用敷料的增長,主打械字號的敷爾佳也抓住了這個機會。
踩在醫美護膚時代的開端,再加上多年的品牌推廣,敷爾佳得以在市場立足。2018-2021年第三季度,敷爾佳毛利率為77.88%、76.97%、76.47%和76.78%,可謂是超高毛利率。
敷爾佳的產品主要分為醫療器械類和化妝品類兩大類,其中醫療器械毛利率均超過75%。
敷爾佳的凈利潤也比想象中要高。2018-2020 年,敷爾佳凈利潤高達2.00億元、6.61億元和6.48億元,搭上醫美的暴利快車,敷爾佳在短短3年就賺了超10億。
事實上,進擊IPO的敷爾佳并不缺錢。在上市之前,敷爾佳曾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進行過1.2億元和9.22億元的現金分紅,近兩年累計分紅超10.4億元,占凈利潤的比例接近80%。
IPO前,敷爾佳創始人張立國直接持有公司93.81%股權,兩次分紅后合計落袋9.77億元,幾乎將近兩年公司增長的全部利潤收入囊中。公司的實控人占股比例極高,加上上市前進行的大額分紅,也引起了行業人士對于敷爾佳股權流動、公司治理的擔憂。
大手筆突擊分紅后,敷爾佳的負債率明顯提升。2018-2020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23.73%、22.50%、47.68%,2020 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顯著上升。2021年3月末,公司在收購北星藥業后,資產負債率才下降至8.64%。
研發能力存疑,借著營銷出圈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0年,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占比 21.3%;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占比 25.9%,市場排名第一。
成立僅僅四年的敷爾佳,如何做到同類產品中的市占率第一?
敷爾佳的前身為黑龍江華信藥業,公司于2015年起直接切入醫用敷料這一細分賽道,以玻尿酸為主要成分,基于龐大的線下經銷網絡,迅速在美容機構、美容醫院等地打開市場,積攢了一定的口碑。
2017年,為了更好的銷售敷爾佳面膜,敷爾佳從華信藥業獨立,剝離藥品業務,開始主攻敷爾佳面膜的經銷。這兩年,借勢電子商務和社交平臺的東風,加上各大KOL、達人以及素人種草,原本只在醫療機構使用的敷爾佳,如今已成為網紅博主和朋友圈代購的新寵。
基于較早切入賽道和廣鋪渠道的雙重優勢,敷爾佳迅速升級為網紅產品并在市場立足。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是一家“從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然而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的研發人員只有2人,占員工總數 0.69%;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的研發人員拓展至6 人。
相比于同行業,敷爾佳的研發投入依然相對較少。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30.78萬元、60.3萬元、147.97萬元以及13.20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8%、0.04%、0.09%及0.04%,遠遠低于可比公司均值。
招股書顯示,公司唯一的一項專利,還是包裝盒外觀設計。對于研發費用率較低的問題,敷爾佳解釋道,公司研發活動多為非特殊化妝品研發、已有產品升級及性能檢測等日常研發活動,研發支出較小;而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活動涉及原料的研發、提取、工藝開發及臨床研究類研發項目等,研發費用較高。
一方面是研發上的“吝嗇”投入,而另一方面在營銷上,敷爾佳卻不留余力。
2018年至2020年,敷爾佳付出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137.03萬元、1.15億元、2.65億元占比5.72%、8.6%、16.75%,遠超研發投入。
此外,招股書也顯示,本次IPO敷爾佳擬募資18.97億元,其中有8.85億元將投入到品牌營銷推廣項目中,金額占比接近一半,成為募資投入最大的項目。
為了獲取更高的知名度及銷售推廣效果,敷爾佳曾請過鄧倫、袁姍姍明星代言,在各大綜藝節目例如《妻子的浪漫旅行》等進行宣傳和品牌植入。
僅靠醫美面膜,難以講出新故事
去年1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明確表示并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概念,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械字號面膜”其實是醫用敷料,屬于醫療器械范疇,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稱詞語。
在行業監管不斷趨嚴的背景下,敷爾佳的傳統醫用敷料產品面臨合規性風險。曾經引以為傲的械字號面膜的故事,恐怕難以為繼。
在“械字號”被政策點名之后,敷爾佳推出“妝字號”產品,試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涵蓋了噴霧、水、精華、乳液等化妝品類,但目前來看這些“妝字號”產品的收入權重依然較低,面膜依然貢獻了最主要的營收。
值得注意的是,敷爾佳產品一直以來全靠上市公司哈三聯的代工生產,而非自主生產,有可能增加其品控風險。
招股書顯示,公司作為“敷爾佳”產品的全國總代理與哈三聯合作,哈三聯負責產品的獨家生產,公司負責產品的獨家銷售、推廣及品牌運營維護等。2018年至2020年,公司向哈三聯的采購額占各期存貨采購總額的比例均超過 95%。
直到今年2月,敷爾佳通過對北星藥業的收購完成了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才擁有了自主生產能力,擺脫了對單一供應商哈三聯的過度依賴,供應商集中度有所下降。
在銷售渠道方面,敷爾佳主要以線下經銷為主,早期通過經銷商快速打通營銷網絡及經銷渠道2018年至2020年,公司線下經銷收入分別為3.29億元、10.33億元、11.2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88.15%、76.93%、70.92%。
敷爾佳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打法,也導致其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混亂,就拿敷爾佳最熱的產品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為例,目前官網上一盒120元左右,而代購渠道只需要70元左右一盒。
目前我國醫用敷料行業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顏值經濟這條黃金賽道上,各路玩家虎視眈眈,市占率第一的敷爾佳并不能高枕無憂。
與敷爾佳同在沖刺IPO的創爾生物,2018年至2020年三年毛利率分別為83.65%、83.51%、82.51%;不久前剛剛上市的、主打敏感肌修復的貝泰妮,毛利率分別為81.49%、80.32%、76.25%,均高于敷爾佳。
醫美行業崛起的大背景下,敷爾佳依靠醫用敷料在行業內風生水起,然而除了營銷之外,敷爾佳并未構建起太多的品牌壁壘,隨著行業內競爭的加劇,登陸資本市場后的敷爾佳,還將面臨更多的考驗。
猜你喜歡
愛美客三年市值縮水近1400億,暴利醫美行業“不香”了?
財報顯示,愛美客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5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53%;凈利潤達到11.21億元,同比增長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