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旗下公司被查偷逃稅,曾助力華遠地產渡過“難關”
10月22日晚,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發布消息,接到對SOHO中國下屬企業建華置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華置地)涉嫌偷逃稅款問題的舉報后,北京市稅務局稽查局經稅收大數據分析研判,依法對其實施立案檢查。
北京建華置地是何方神圣?
如果不是“潘石屹”三個字,恐怕這家處于網絡知名度“荒漠”的小公司,不會有多少關注熱度。
據愛企查顯示,建華置地成立于1994年2月,注冊資本10397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潘石屹,企業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中外合作),經營范圍包括對朝陽區東大橋8號原北京市政工程機械公司院內進行房屋建設、出租、經營等。
從股權信息來看,建華置地的股東為SOHO中國(BVI-7)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華遠置業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95%和5%。
在此之前,SOHO中國與華遠置業的股權比例曾經歷過一輪變更,2001年,兩家公司的股權比例為60%和40%,直至2004年才變更為95%和5%。
圖片來源:愛企查
不過,在潘石屹實控人多達106家的公司中,建華置地規模很小,在此次被查之前,幾乎很少被提及。
其另外一個股東華遠置業的母公司則是華遠地產,其2009年的業績報曾有過簡略的一筆介紹:建華置地有限公司,房地產開發銷售,主要開發尚都一期項目。
截至去年末,建華置地總資產4131.75萬。由于子公司華遠置業擁有的這5%的股權,上市公司華遠地產每年的業績報都會出現建華置地這個名字。
在可溯的公開信息中,建華置地的名字最早曾出現在“ST幸福”2007年的業績報中。2008年,華遠地產成功重組幸福實業上市,建華置地的名字開始一直出現在“華遠地產”的業績報,直到現在。
圖片來源:ST幸福2007年業績報
據華遠地產財報顯示,2016年以前,建華置地為其貢獻了幾十到上百萬不等的營收,于2017年貢獻達到頂峰,當年華遠地產從建華置地獲得營收1533萬元,凈利潤918萬元。然而自2018年起,建華置地的營收一直為零。
SOHO中國和華遠地產“聯姻”
盡管建華置地看起來名不見經傳,但正是這家公司,讓SOHO中國和華遠地產有了交集。
資料顯示,建華置地旗下主要資產為北京尚都國際中心項目,華遠地產享有A座項目全部收益,而SOHO中國享有二、三期項目的全部收益。
尚都國際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甲8號,由北京華遠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于2004年建成,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米,與2008年建成的光華路SOHO二期距離870米。
圖片來源:SOHO中國官網
2004年,SOHO中國和華遠地產就尚都項目達成合作協議,通過合資公司建華置地,SOHO中國參與到尚都項目的整體建設中,負責二三期的開發,而華遠負責一期項目的銷售,一期銷售完成后,由SOHO中國全權負責。
建華置地雖然業績貢獻不大,但卻成了SOHO中國與華遠地產的紐帶。正是這次合作,為之后兩家公司的交易做了鋪墊。
助力華遠地產渡過“難關”
2007年9月28日,證監會駁回了華遠集團重組幸福實業的申請,華遠上市遇阻,現金流面臨嚴峻考驗。當時SOHO中國剛剛上市,潘石屹手中有大量的閑錢,但是手中少地。
2007年11月,SOHO中國以約24億元的總代價收購華遠地產旗下原北京民源大廈項目和“燕莎圈”高檔住宅項目,這兩個北京CBD核心區物業將變為光華路SOHO2和SOHO北京公館。2008年,華遠地產成功重組幸福實業上市。
圖片來源:華遠地產官網
華遠無錢,SOHO無糧,彼時“雞蛋換糧票”的故事頗具看頭。華遠地產與SOHO中國的交易,很大程度緩解了華遠地產的資金問題。而潘石屹也認為,收購這兩個項目,為公司提供了潛在利潤,是用“進口雞蛋”換了華遠處在市中心的“高檔絕版糧票”。
光華路SOHO2項目位于CBD商業密集度最高區域,在原光華路SOHO正對面,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SOHO中國此次收購合同金額為10.3億元。SOHO北京公館位于北京著名的燕莎商圈,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全部為高檔公寓,SOHO中國為收購該項目共支付14.1億元。交易前項目的主體結構及外立面已經完成,SOHO中國在戶型單位和內部裝飾上進行修改,之后加價進行銷售。
如今,當年一擲千金“買買買”的潘石屹,近些年一直與“賣賣賣”糾纏不斷,曾先后出售了國內近300億元的資產。
據SOHO中國最新中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5億元,同比下降45%;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4.92億元;總借貸共計約185.23億元。其中,約11.82億元將于一年內到期;約16.02億元將于一年以上二年以內到期;約54.42億元將于二年以上五年以內到期;約102.97億元將于五年以上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