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八家快時尚敗走中國:這次輪到ZARA,業績不佳是主因
沒想到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撤退潮,最終燒到ZARA姊妹品牌身上。
1月8日,據外媒報道,ZARA母公司、世界四大時裝零售集團之一的Inditex集團旗下三個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將關閉所有中國門店,僅保留官網等電商渠道。界面時尚報道稱,預計所有關店工作將在2021年年中前完成。
事實上,早在2020年6月,我們就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上述三個品牌將在未來一兩年內撤出中國,線下商場只保留主品牌ZARA、家具品牌ZARA HOME、內衣品牌Oysho及中端品牌Massimo Dutti。只是沒想到,撤店按下了加速鍵。
對此,Inditex集團倒顯得很樂觀,稱基于對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分析,旗下年輕品牌將著力加強電子商務渠道的發展,并表示:“通過運用直播、微信小程序等社交平臺以及線上店鋪,這些針對年輕受眾品牌的電商業務將會實現成倍增長。”
網友的反應呈現兩極分化,有吐槽三個品牌質量太差,還有的在打聽撤走前的甩賣信息。
撤店或為線上轉型服務
Inditex集團旗下三個快時尚品牌的撤出中國有跡可循,目前三個品牌在中國各自只剩下10家門店左右,集中在北上深等地,全部在打折清貨,而2020年1月底三家還有162家門店。三品牌門店減少最終撤退是Inditex集團的整體調整策略。
早在2020年6月10日,Inditex集團就表示未來一年會關閉全球1000-1200家門店,其中多數為ZARA外的子品牌。資料顯示,Inditex集團1963年發家于西班牙偏遠小鎮,依靠快速供應鏈開創了時裝平民化的時代,打造了快時尚時裝帝國,旗下有八大品牌,其中ZARA最為顯眼,收入貢獻占七成。
如今門店撤走中國的三大品牌均面向年輕用戶,Bershka前衛街頭風,Pull&Bear更加年輕休閑,Stradivarius偏潮流通勤,三者價格一般比ZARA低,每件多數在200-400元左右。
對于,它們為什么要從中國撤退?某國內快時尚企業高管天澤告訴AI財經社,三個品牌的同質化嚴重,定位相對低端,沒有打出特色來。也有網友表示這些品牌挺好看,就是質量不太行,“像一次性似的”。
此外,這也與Inditex集團疫情期間遭遇困境而謀求轉型有關。2020年是Inditex集團的低谷年,一季度虧損4億歐元,二季度扭虧為盈但仍不及過往增速,三季度收獲8.6億歐元凈利潤,仍較2019年同期下跌26%。
一方面,艱難處境讓Inditex集團更懂得聚焦主業,砍掉貢獻較小的品牌;另一方面,疫情導致門店業績止步不前和線上購物習慣養成,加速了其線上化轉型。Inditex集團在宣布全球關店計劃同時,還推出一項砸錢計劃,預計2020-2022年投資10億歐元發力線上,并準備再投17億歐元,升級線上線下聯動的集成商店平臺。這解釋了為何Inditex保留了三個品牌在中國的電商渠道,而未完全撤走。
這種策略也影響到了主品牌ZARA的開店進度。天澤透露,2017、2018年ZARA中國門店數量達到巔峰,連續兩年超過190家,現在則下滑到180家左右。尤其在2019年,贏商網數據顯示,優衣庫以新增86家位居前列,GAP、無印良品、UR在30家左右,ZARA僅新開12家,在一眾快時尚品牌里僅高于新開3家的C&A。
快時尚品牌為何頻頻撤退中國?
實際上,快時尚品牌這幾年似乎陷入發展魔咒。
稍早掀起熱議的是2018年11月末,英國高街服飾零售商NEW LOOK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將在2018年內關閉剩余120多家門店。當年11月,英國服飾零售商Arcadia集團旗下品牌Topshop宣布關閉天貓旗艦店,結束了四年多的中國電商旅途。
2019年5月,Forever 21中國官網客服人員向媒體證實,繼4月底宣布關閉中文官網和天貓、京東旗艦店后,由于國際業務運營策略調整會在近期正式退出中國市場。當年11月,美國零售巨頭GAP宣布,會在2020年初將旗下子品牌Old Navy撤出中國市場。
2020年仍不安生,美國服裝巨頭Esprit宣布5月31日全面關店,而此前其天貓旗艦店、線下門店、官網已加入1折清倉陣營。10月,Topshop在香港最后一家中環旗艦店關門,從此徹底與大中華區線下渠道告別。
為什么兩年多時間接連有八家快時尚品牌撤走中國?核心原因是,撤走前品牌已陷入全面的困境。經濟學家宋清輝曾這樣分析Esprit的失落,“這幾年它的發展一直不理想,無論是清倉、關店,還是退出中國市場,根源還是整個集團業績持續不佳。”
比如Forever 21撤走中國前,早在2016年就退出比利時市場,后續先后退出歐美及亞洲市場。直到2019年9月末,這家公司宣布正式破產,最后一塊遮羞布被撕開。2020年8月,NEW LOOK宣布準備遞交第二個CVA自愿破產計劃,作為重大重組的一部分條件;11月末,Topshop母公司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都印證了此前公司已深陷泥潭。
此外,撤走也與本土化策略不夠有關。曾與Forever 21、MARKS&SPENCER(也撤走中國)都合作過的,來自面料出口企業的紡織工程師白黎透露,“這些品牌撤走最主要是沒研究透徹中國市場,首先款式偏歐美,沒有結合國人的體型做調整;其次,一些營銷模式不夠接地氣,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
而隨著審美改變和信息愈加暢通,這些快時尚品牌面向的主要用戶群——年輕人正在發生改變。他們希望跟上潮流,但又推崇個性化,不想被撞衫。此外中國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在下降,對服裝的需求更加多樣化。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近年來運動風、潮牌風逆勢上揚,而曾經風靡的快時尚則駛入洗牌期。
(應采訪要求,文中天澤,白黎為化名)
猜你喜歡
ZARA三個姐妹品牌將全線退出中國市場
近日,與Zara同屬一家公司的三個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均在其天貓旗艦店店鋪首頁掛出了即將停止營業的通知。ZARA進軍元宇宙動作頻頻,買衣服送數字化服飾
4月22日消息,近日,知名服裝連鎖品牌ZARA進軍元宇宙又曝大動作,已聯手虛擬時尚社交平臺ZEPETO,合作推出“Lime Glam”元宇宙系列服裝、配飾。拉夏貝爾被申請破產,ZARA“以次充好”,被罰16萬
天眼查App顯示,11月16日,ZARA關聯公司愛特思亞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行政處罰信息,被沒收違法所得1.58萬元,并罰款16.12萬元,原因是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快時尚巨頭“ZARA”又搞以次充好,被沒收違法所得1231元,罰款7077元
近日,ZARA關聯公司颯拉商業(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行政處罰信息,決定文書號滬市監靜處〔2021〕062021000101號,處罰事由為生產、銷售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