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中的P2P
終于,中國沒有了P2P。
11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財經》年會上透露,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13年的由生到死,一個行業的興衰,道盡了時代的變換與規律。
2007年,中國第一家P2P誕生。此時支付寶正聯合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全面拓展海外業務;微信尚未誕生,更遑論微信支付。互聯網金融的萌芽期,也是跑馬圈地的絕佳時期,這時候如果沒有P2P,支付寶可能會略顯孤獨。
如果以國情去看,P2P的出現絕非壞事:P2P誕生前后,銀行普遍“嫌貧愛富”,互聯網化、零售化程度極低;民間借貸如毛細血管般無處不在,起到了極好的補充作用,但其基因里銘刻的高利貸、逃廢債問題也十分突出,最重要的是民間借貸完全游離在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如不受管教的孫猴子一般。
但若是讓民間借貸的參與者在P2P平臺上聚集起來,監管者直接監管P2P平臺,將孫猴子變成弼馬溫、齊天大圣或者斗戰勝佛,由它直接管理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孫,既保留民間借貸的社會作用,又將其納入監管之內,豈不美哉?
隨后幾年,昔日的P2P大佬們盡數登場。2013年,余額寶的橫空出世直接將互聯網理財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余額寶的收益遠遠高于銀行活期存款,而P2P的收益遠遠高于余額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P2P平臺都樂于將數倍于余額寶的收益率放在官網首頁上,大量中產入局,雖然P2P的世界里從來不缺少雷聲,但它的小時代依然如期而至。
金融市場的格局變化,必然會因為政策層面的動作,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各項監管政策落地,P2P和第三方支付一度成為了金融互聯網化兩個代表產物。
在P2P高歌猛進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小插曲,螞蟻集團旗下招財寶踩雷僑興債,在那之后螞蟻的體系里便沒有了P2P。
“1+3”監管框架落地后,P2P們覺得屬于自己的大時代要來了;然,事與愿違,P2P從生到死13年,沒有一家修成正果。
P2P由盛轉衰是在2018年,網貸雷潮爆發,多方協力救市,收效甚微;2019年上半年,網貸備案步伐有望加快,但最后胎死腹中,網貸迎來的是末日前的鐘聲。
P2P行業兩類風險最為突出,一類是道德風險,另一類是金融風險,P2P究竟死在了哪類風險上?讀懂新金融認為是后者。
2018年雷潮是一個導火索,引爆的是過去數年里各個平臺積累的自融、假標、期限錯配以及“與借款人無法調和的矛盾”(即資產質量)。“無法挽回”埋在了數年之前。
對于各類金融風險,監管三令五申,除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的諸多禁令之外,還有諸多補丁性文件,但P2P們卻是口服心不服。
兩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剛兌和期限錯配,它們合力殺死了最杰出的一批P2P。
監管說:不許剛兌;P2P說:好,我擁抱。然而剛兌卻一直持續到平臺暴雷或退出前的最后一刻。
監管說:不許期限錯配;P2P說:好,我擁抱。然而期限錯配卻一直持續到了平臺暴雷或退出前的最后一刻。
那些有道德風險的假P2P,死于旁氏騙局;那些有金融風險的P2P,死于自以為是。如果P2P能夠按照監管設計的形態去走,也不會死的這么慘?
馬云在外灘峰會上表示,監和管是兩回事,監是看著你發展,管是有問題的時候來管。我們現在是管的能力越來越強,而監的能力不足。
P2P的案例則說明,監管其實是在監的能力太強,管的能力不足,如果監管有足夠的能力糾正P2P們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今天可能是另一番局面。
回歸國情。
當前,零售金融成了銀行和互聯網巨頭的必爭之地,金融服務的普及度大大提高,小微貸款、消費貸款發展迅猛,民間借貸依然是毛細血管,但與十幾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P2P的價值自然也同步大打折扣。
不管是自身還是外部原因又或是時代的絞殺,P2P都成了一個必須死的事物:連續不斷的暴雷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風險,而逃廢債和高利貸問題也沒有在P2P平臺上解決,相反由于借貸雙方過于集中,反而造成了更加嚴重的社會矛盾。
孫猴子,始終是個不服管教的猴兒啊。
陸金所、宜人貸、人人貸、玖富、微貸網、51信用卡......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俱往矣。
P2P的時代結束了嗎?只要民間借貸沒有消失,只要職業放貸人沒有消失,P2P就不會消失;只要無視道德風險的人沒有消失,漠視金融風險的人沒有消失,P2P就不會消失;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P2P,或者——處處都是P2P。
實質大于形式,而P2P只是特定時代下的一個小小形式,一個金融、社會矛盾的聚集地,它的實質是背后借貸雙方的迫切的需求。
哪有什么P2P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P2P。
回頭去看,P2P真的一無是處嗎?它起碼幫很多出借人賺取了高額收益,雖然常有雷聲陣陣;起碼幫很多借款人獲得了高效的融資,雖然成本不菲。
猜你喜歡
東南亞中小型企業有望在未來三年內為數字化轉型投入1300億美元
到2025年,東南亞數字經濟的GMV規模有望增長至3300億美元,實現20%的復合年增長率。北京熱門地段住一晚要500元,商旅需求激增,經濟型酒店集體漲價
經濟型酒店也不經濟了,最近北京的酒店價格突然集體上漲,部分熱門地段的如家、漢庭突破500元,全季、桔子酒店基本600元以上,亞朵等更是普遍漲到7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