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轉型駛向何方?新三架馬車步調不一
自1992年至2020年,碧桂園已為超過1200個城鎮帶來現代化的城市面貌,有超過450萬業主選擇在碧桂園安居樂業。
碧桂園是什么?事實上,22歲的他早已不只是“宇宙第一房企”。
在最新的公司簡介里,碧桂園的定位已升級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近年來,隨著房價增速明顯放緩、地價卻持續升高,銷售變緩、庫存長期存在,再加上融資困難和高負債率、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已經不能再依靠“買地賣房”的經營模式了。
地產經濟已經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整個地產界都在思考轉型升級。
2014年,萬科全面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并向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取經”。萬科從上到下作出了一系列“接地氣”的變革,向互聯網企業學習,在管理架構上推出事業合伙人制、項目跟投制;在營銷上進行大膽突破,運用互聯網工具推廣各種概念的全民營銷。
2015年4月21日,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一次演講中,重點講了萬達的第四次轉型。據他介紹,萬達第四次轉型于2015年初開始實施。從內容上看,萬達從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向服務業為主的企業,形成商業、文化、金融、電商四個支柱產業。萬達的前三次轉型,企業仍以房地產為主,而第四次轉型則轉向以服務業為主。
是以,碧桂園也開始積極尋求多元化發展。
2019年1月21日,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為當年發展戰略定調的集團年會上透露,未來公司的三大發展重點是地產、農業和機器人,“去年我們農業公司和機器人公司的框架已經搭起來了,發展的思路也有了,接下來期待他們的精彩表現。”
如今,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在農業和機器人領域,楊國強迎來他所期待的“精彩表現”了嗎?
2020年8月25日,碧桂園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總收入約為人民幣1849.6億元,毛利約為人民幣448.9億元,凈利潤約為人民幣219.3億元。毫無疑問,地產依然是碧桂園最核心的業務板塊,沒有之一。包括機器人制造、機器人餐飲、現代農業和酒店經營等業務在內的資產,在當期的收入為17.89億元,僅為總收入的0.97%。此外,這部分的收入,相比2019年同期的18.69億元,還下降了4.3%。
成績,并不理想。
農業:無人化農場迎來大豐收
按照規劃,碧桂園將引?世界一流的農業生產技術、設備,同時利用機器人研發優勢,布局農業全產業鏈,并通過碧桂園的社區及全社會進?零售,與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發展的紅利,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同時以較低的價格,為每一個家庭生產和提供安全、好吃、實惠、豐富的農產品及常用生活用品。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碧桂園農業)成立于2018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梁裕尤,注冊資本為10億人民幣。
官網信息顯示:碧桂園農業布局農業全產業鏈條,致力于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包括前端研發,“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中端生產組織,以碧優選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
目前,碧桂園農業正在打造五大核心業務板塊,包括研發服務、智慧種業、 現代農業科技園、海外大農業、社區生鮮門店。
2020年中報顯示,碧桂園已投資運營湖北“中國種谷”、廣東貢柑產業園、英德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河北張北化大農業康養基地等多個項目。
智慧種業
在智慧種業板塊,碧桂園農業于今年初正式啟動相關建設。
2020年1月19日,中國(武漢)種谷項目(下稱:中國種谷)在漢南區湘口種業小鎮舉行開工儀式。
中國種谷由武漢開發區攜手碧桂園農業、華大農業(深圳華大基因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興建,由種業科創中心和種業科技體驗園兩大板塊構成。項目以搭建種業公共研發中心,為廣大種企提供資源材料評價、育種組配設計、田間篩選指導、育種信息管理等全過程服務,幫助企業更快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按照計劃,中國種谷建成后,將服務100多個種子類項目,培育新品種(系)20個以上。
此外,中國種谷還在研發的基礎上,突出成果孵化。比如,湖北人喜愛的洪山菜薹,將有可能在破解其基因密碼后,引進到合適的地域種植,讓更多市民品嘗到高品質蔬菜。目前,中國種谷已與荷蘭、以色列等國家聯系,準備引進他們的優質蔬菜水果到中國種谷進行測評,今后,市民也有可能在家門口吃到高品質外國水果。
值得一提的是,據8號樓工作室報道,早在2018年10月,就有消息稱碧桂園農業有意收購華大農業。
2020年3月11日,碧桂園農業3億元收購華大農業一事完成了工商登記。本次工商登記完成后,碧桂園農業將持有華大農業80%的股權,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仍將持有20%,并由碧桂園農業總裁梅永紅擔任法定代表人。此外,碧桂園農業副總裁劉石、碧桂園集團資本市場部總經理王晶雪、公司法人梁裕尤在華大農業任職董事、監事等職位。
歷時一年半,碧桂園農業終于如愿。
現代農業科技園
在現代化農業科技園板塊,無人化農場是碧桂園農業的發力方向。
2019年10月,碧桂園和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宣布,聯合國內外頭部農機企業,共同建設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計劃在3年內,重點進行農機作業無人化試驗示范,構建一套主要農作物耕種管收運送、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
項目實施一年來,成果如何?
2020年10月,碧桂園農業在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成功進行了成果展示。
據了解,這次試驗示范現場共有40多臺/件國內外最先進的農機具參與,涉及水稻、玉米、大豆三大農作物,涵蓋耕、種、管、收、運全流程。
除了無人直升機、無人駕駛收割機、無人駕駛接糧機,現場還演示了無人化水田筑埂、攪漿、插秧、旱直播、秋翻地、旋地等20多項作業流程。
位于農場一側的指揮控制中心和云平臺監控系統,則是無人農場的“大腦”,對農場進行整體調控,監控農場內作物生長環境、土壤狀態以及所有農機設備的作業狀態。
本次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范項目也打造了幾個中國農業產業之“最”:是目前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的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范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無人化農場項目。
海外大農業
在海外大農業版塊,針對落實農業走出去戰略的具體路徑,楊國強曾指出,完善農業企業“走出去”總體規劃和協調服務機制,引導和支持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質農場、牧場;在風險較小的國家租賃或購買閑置土地,增加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及化肥農藥等生產要素投資,大規模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立海外農產品生產基地。
2019年12月,碧桂園農業、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簽訂三方農業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內容,碧桂園將發揮自身農業產業平臺優勢,整合國內農業資源,合作推動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產業化發展,并以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作為起點,推動雜交水稻在非洲其他國家的推廣和發展。
此前,楊國強還帶領考察團前往俄羅斯遠東聯邦區猶太自治州調研耕地、作物種植、倉儲物流情況,并與當地政府官員進行了交流,加速碧桂園未來在遠東地區有優質項目的落地。
社區生鮮門店
近年來,社區生鮮賽道不斷吸引著互聯網巨頭入場,投資機構不惜重金押注。
作為碧桂園農業五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碧優選的發展起步稍晚。
據碧桂園官方消息,碧桂園2020年將重點推出300-1000㎡社區門店碧優選,預計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600多家。
資料顯示,碧優選是碧桂園旗下社區生活服務品牌,主打生鮮品類,及周轉率較高日用生活品、食品,品牌以自有品牌為主,滿足1到3公里范圍內社區居家客戶群體需求,在選址上緊挨社區,與碧桂園自帶物業強大流量相適應。
根據碧桂園方面的規劃,碧優選將深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尤其在廣、佛、深、莞地區聚焦折扣店業態,重點打造作為社區商業配套、輻射范圍超越社區的購物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碧桂園創投于2020年8月31日,參與了小兔買菜的千萬美元A輪融資,該輪由碧桂園創投和眾為資本聯合領投。小兔買菜是一個生鮮銷售及配送服務平臺,主要為用戶提供蔬菜、豆制品、水果、肉禽蛋、水產海鮮、米面糧油等產品,并為用戶提供宰殺等初加工以及配送服務。
機器人:人事變動頻繁,建筑機器人尚未大面積推廣
按照規劃,“建筑機器人的加入,將令碧桂園以工匠精神反復推敲的?性價比房子,在安全、美觀、經濟、適用和耐久上得到全面提升。而?科技打造的智慧社區,也會讓碧桂園的社區始終保持世界?流的小區服務?平。”
事實上,楊國強也對機器人的應用寄予厚望,“如果我們有足夠優秀的人把建筑機器人做出來,我們會成為最先進的房地產公司,我們現在要朝著一個高科技企業去做。”他透露,目前已經在安排生產適合機器人使用的鋁模、頂架、爬架、墻板,希望10個月后能在很多地方用機器人做建筑,未來5年到10年,餐廳的相當一部分工作也可能是由機器人來完成。
2020年3月,碧桂園總裁莫斌在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透露:“2019年全年機器人業務的研發費用約人民幣19.7億元,后續將視實際情況投入,我們對機器人業務有信心。”
建筑機器人業務進展緩慢,或因管理層變動頻繁
信息顯示,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博智林)正式成立于2018年7月,注冊資本為32億人民幣,項目重點聚焦建筑機器人、BIM、新型裝配式及相關核心技術。
楊國強曾宣布:“計劃5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資至少800億元人民幣。”2018年9月,碧桂園在廣東順德建設機器人谷;同年12月,碧桂園又與清華合作成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
2020年中報顯示,碧桂園在研建筑機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測試,今年以來,地面整平、樓層清潔、通用物流、室內噴涂、鋼筋自動加工機器人已分別在順德和陽江等地的項目上使用,參與建設。
近日,碧桂園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鳳凰WEEKLY地產》采訪時說,“半個月前,博智林首批9款共43臺建筑機器人已在順德碧桂園鳳桐花園項目交接,這意味著以建筑機器人為核心的人機協同作業施工體系正式在一線投入使用。”
歷時近兩年,9款43臺建筑機器人投入使用的成績,實在有些差強人意。業務進展緩慢的原因,技術要求高如果是主要原因,那么,管理層的不穩定則可以理解為隱性原因。
人才方面,博智林已招募了3604名研發人員,累計遞交專利申請2314項,獲授權567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博智林確實人才濟濟,但是在“讓博士智慧聚集成林”愿景的背后,從沈崗到張志遠再到周小天,頻繁更換掌門人,或多或少都會對士氣產生一定的影響。
沈崗曾經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楊國強在他到碧桂園的第一天晚上問的第一句話,不是姓什么叫什么,干過什么,而是“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
對于這個目標,沈崗已無法帶領團隊去實現。2019年5月,在入職碧桂園不足一年后,沈崗離職。
關于沈崗離職的原因,市場傳言說可能是因為不能對項目作出直接決斷;也有人說與2019年初,沒有從事過機器人相關業務的兩名集團副總裁張志遠和朱劍敏“空降”博智林擔任執行總裁和副總裁有關。碧桂園方面則表示,沈崗離職主要是由于個人及家庭原因,不屬于常規跳槽行為,和碧桂園集團內部改革沒有關系。
隨后,周小天接替沈崗執掌碧桂園機器人業務。短短幾個月后,周小天也離職了。
此后,“空降”的張志遠被調離,博智林在一定時間內可謂“群龍無首”。
頻繁的人事變動之下,“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如何實現,又將在何時實現?
機器人餐廳方面,已有10家實體門店開業
在機器人餐廳方面,信息顯示,碧桂園旗下全資子公司千璽機器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千璽集團)成立于2019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邱咪,注冊資本為5億人民幣。
2020年6月22日,圍繞餐飲大市場,千璽集團發布了新的發展戰略,以科技為核心競爭力,致力于推動傳統餐飲業的智慧化,提供先進的餐飲業服務升級解決方案,引領智慧餐飲新時尚,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集開發、生產、運營、供應鏈體系于一體的智慧餐飲集團。
研發方面,千璽集團投入巨資建立機器人研究院,承擔餐飲機器人的專利申請和應用研發,核心團隊中博士和碩士占比達87%,同時與各大高校開展科研合作。截至2020年6月底,已申請各類專利611項,已獲授權的有205項,自主研發機器人設備及軟件系統80多種,已完成漢堡機器人、云軌系統、一體化全自動蒸箱、火鍋智能配餐機器人及自動物流系統等61種樣機的研制,涵蓋火鍋、中餐、快餐、煲仔飯等多個業態。
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6月,千璽集團的機器人餐廳有6家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而截至2020年10月,已有10家實體門店正式對外營業,發展勢頭良好。未來還將在經濟核心區域選址開店,覆蓋更多城市和區域;而單機機器人方面,此前的煲仔飯機器人通過改造,組裝成靈活的單機設備,在疫情期間成功支援湖北抗疫,為醫護人員提供無接觸式餐飲,并且達到24小時無間斷運作。接下來,冰淇淋機器人、咖啡機器人也將推出市場。
綜上,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不可謂發展均衡。機器人餐廳業務發展勢頭良好,批量復制成為可能;而建筑機器人方面則進展緩慢,面臨“大面積推廣”這個頭號難題。
碧桂園創投:今年猛增,部分被投企業協同地產業務
碧桂園創投是碧桂園集團從事股權投資的一級部門,全面負責集團除地產投資外的對外股權投資業務。碧桂園創投關注地產和社區生態鏈的投資機會,通過場景和資源賦能,實現被投企業的價值提升,產業嫁接資本的共贏。
信息顯示,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法定代表人為余菁菁,注冊資本為5億人民幣。碧桂園團隊成員均來自國際國內一線投行、基金等金融機構,具備國際化視野和深厚的產業背景并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核心團隊過往參與投資項目金額約116億元,包括企鵝杏仁、貝殼找房、藍箭航天、塞飛亞農業科技等知名企業。
碧桂園創投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已投企業總數超45家,其中11家被投企業估值已超10億美元,核心團隊累計并購企業數量超16家。天眼查信息顯示,碧桂園創投公開投資事件為16起。2020年至今,碧桂園創投已參與投資13家企業,增速明顯。
其中,惠達衛浴、蒙娜麗莎、帝歐家居均與房地產相關,可以更好地與集團主營業務協同發展。2020年8月13日,碧桂園創投已投企業、國內房產交易龍頭“貝殼找房”順利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即大漲87.05% ,目前,其市值已近800億美元。這是碧桂園創投自2019年成立以來首個IPO項目,后續貝殼找房將與集團主業繼續積極互動,互為賦能,共同發展。
在半導體行業,碧桂園創投則參與投資了紫光展銳與比亞迪半導體。
碧桂園創投最近的一筆投資披露于2020年9月29日,寵物醫療服務提供商“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宣布完成數億美元戰略融資,該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勃林格殷格翰與碧桂園創投戰略投資。融資完成后,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的估值約300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保利資本和碧桂園創投于5月25日發起設立的“房地產產業鏈賦能”基金宣布,已完成首期10億元人民幣募集,最終募集金額超15億元,超募比例達50%。基金將主要聚焦房地產產業鏈上下游,涵蓋生產制造、服務、運營及相關產業;包括地產供應鏈的建筑裝飾、建筑材料、建筑新工藝、家居消費、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及建筑信息一體化系統等多個賽道,第一批投資標的也將陸續公告落地。
在地產之外,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并不均衡。其中,猶以“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的疑問最甚。
在三架馬車的拉動下,碧桂園的未來將駛向何方?
猜你喜歡
近十年首虧、行業一哥寶座不保的碧桂園,“利潤換穩健”惹的禍?
地產行業是否真正迎來筑底,碧桂園又能否成為行業復蘇中最快速受益的一批,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