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創亞洲最大規模醫藥IPO紀錄,這家藥企二次上市,弘毅投資15年加持
2020年10月27日,先聲藥業(02096.HK)成功登陸港股主板,開盤價為11.0港元/股。截至發稿,先聲藥業股價為11.1港元/股,市值超288億港元。
這并非先聲藥業第一次上市。早在2007年4月,先聲藥業作為中國首家生物和化學制藥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超過10億美元。
2013年3月,曾于2005年9月投資先聲藥業的弘毅投資聯合管理層要約收購先聲藥業,這是當時中國醫藥行業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
彼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先聲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任晉生曾不止一次的提到“公司市值被低估”。也正是從退市那天起,“讓先聲藥業再次上市”的愿望便在任晉生心中生根發芽。
6年后的今天,昔日藥業老兵回來了。
曾創下亞洲最大規模醫藥IPO紀錄,弘毅投資15年加持
先聲藥業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快速轉型為創新和研發驅動的制藥公司,憑借領先的生產和商業化能力,專注于三大快速增長且存在巨大未被滿足醫療需求的治療領域,包括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和自身免疫疾病,致力于“讓患者早日用上更有效藥物”。
2005年9月,弘毅投資美元二期基金投資先聲藥業,這也是弘毅投資進入醫藥行業的首個投資項目。
弘毅投資對投中網表示,彼時下定決心投資先聲藥業主要是出于三點考慮。首先,在當時,先聲藥業是國內生產和銷售品牌仿制藥和普藥的領先中等規模企業,在抗生素、骨科、神經內科等領域擁有優勢品種,具備快速增長潛力。其次,任晉生對醫藥行業有著深刻的認知,在戰略與管理方面不斷創新引領。最后,公司擁有一支覆蓋全國的銷售隊伍,并建立了高效的新產品開發體系。
2007年4月20日,先聲藥業登陸紐交所,募集資金2.26億美元,成為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生物和化學制藥公司。這也創下了當時亞洲最大規模的醫藥公司IPO紀錄。
先聲藥業上市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機、渾水做空中概股等因素,公司市值在美股市場長期處于被低估狀態,管理團隊在2013年時開始醞釀私有化。
2013年3月,弘毅投資通過美元五期基金聯合管理層要約收購先聲藥業,延續弘毅投資和先聲之間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同年12月先聲藥業從美股退市,這是當時中國醫藥行業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
近三年利潤復合增速近70%,近50款創新藥在研
招股書顯示,公司已擁有多元化的產品組合,包括5種用于治療腫瘤疾病的產品、3種用于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產品、4種用于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的產品、3種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產品、15種用于治療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產品以及多種用于治療其他疾病的產品。
與諸多仍處于“燒錢”階段的藥企不同,先聲藥業已有多款產品銷售,近三年利潤復合增速近70%。
2017至2019年,先聲藥業分別實現營收38.68億元、45.14億元以及50.37億元,實現凈利潤3.5億元、7.3億元、10.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9.2%。
其中,在2019年先聲藥業腫瘤疾病產品的銷售額達15.69億元,占比同期藥品銷售總額的32.7%;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產品的銷售額為9.37億元,占比同期藥品銷售總額的19.5%;自身免疫疾病產品的銷售額為8.14億元,占比同期藥品銷售總額17.0%。
在腫瘤疾病領域,先聲藥業擁有恩度(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注射液)、捷佰舒(注射用奈達鉑)、捷佰立(培美曲塞二鈉)和中人氟安(5-氟尿嘧啶植入劑)等5款上市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至2019年,先聲藥業一類創新藥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為21.4%、25.5%及32.9%。
近年來,先聲藥業在創新藥領域布局頗多。截至招股書披露日期,公司共有近50種在研新藥項目,包括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和CAR-T細胞治療。招股書中披露的主要在研品種包括,腫瘤藥物17種,中樞神經系統4種,自身免疫類4種。
先聲藥業的創新藥管線中,值得關注的重磅藥物有三款,將分別于2020年到2021年上市。它們是:阿巴西普注射液(在中國大陸合作開發和獨家商業化)、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公司歷經十三年自主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創新藥)、PD-L1單抗KN035 (Envafolimab)(合作開發并享有在中國的獨家營銷及推廣權利)。
未來2至3年,先聲藥業預期將有2種創新藥產品在中國提交NDA和1種生物類似藥產品在中國提交進口藥品注冊證申請,5種創新藥產品處于II期或III期臨床試驗中,6種創新藥產品處于中國I期臨床試驗中,同時不少于9種創新藥產品在中國提交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根據招股書,這些在研產品的逐步商業化會顯著增強該公司在三大治療領域的產品組合和市場滲透。
弘毅投資對投中網表示,“我們長期看好具備全產業鏈(包括研發、市場準入、銷售等)多方面系統性優勢的成熟型生物制藥企業。先聲藥業的自主研發及對外合作的雙輪驅動力,以及持續的創新拓展能力,超出我們的預期?!?
創新藥市場2.0時代到來,超200家VC/PE應勢而動
如今,中國創新藥市場逐步邁入2.0時代,即創新落地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藥物。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今,進行創新藥投資的中國VC/PE機構超200家,投資案例近100起,投資總額近200億元。其中,高瓴資本、紅杉資本、IDG資本、君聯資本、經緯中國、華蓋資本等頭部VC/PE紛紛入局。
“近4年中,我們看到頭部創新藥企業,無論是 Big pharma(全產業鏈的成熟藥企) 還是 Biotech(未盈利的早期生物技術企業),都實現了創新蛻變,即多年創新布局沉淀的價值兌現?!焙胍阃顿Y提到。
具體來說,中長期看,創新藥企業由 Me-too/Me-better 向 Best-in-class 過渡,最終開發 First-in-class 藥物,是中國從醫藥大國轉變為醫藥強國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趨勢。隨著國內藥企多年沉淀積累,以及海外優秀創新藥人才的不斷引進,國內藥企創新藥研發實力逐步升級,具備優質創新藥研發實力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多。
同時,未來細分領域龍頭分化將更加明顯,最終實現差異化。
“這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第一,切實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市場潛力足夠大;第二,擁有真正的創新和落地執行力;‘從0到1’的概念驗證后,‘從1到N’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更具挑戰性,對團隊的要求更高;第三,具備前兩者要素的基礎上,資本市場無論是一級還是二級市場將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和估值認可?!焙胍阃顿Y對投中網表示。
在醫藥健康投資升溫、項目估值水漲船高、二級市場醫藥股沸騰的歷史性機遇下,VC/PE也在迎合大勢,對投資策略進行適時調整。
“首先,是緣起于2005年投資先聲藥業即開始的行業專注,弘毅在過去15年一直將醫藥作為最重要的專注領域,注重價值投資驅動以及與企業家的長期結伴同行。未來弘毅將繼續堅定投創新,投資擁有全球競爭力的本土創新藥企業,在布局成熟型生物制藥企業的同時,積極布局下一代生物技術?!焙胍阃顿Y稱。
其次,目前弘毅投資已擁有PE、VC及境內外二級市場業務,能夠做到以不同的投資工具服務于行業認知和積累,根據細分行業特性及發展規律匹配相應投資工具,匹配早期項目、PE及二級市場投資能力。例如,弘毅旗下境外二級市場投資平臺金涌資本,將全球健康醫療投資作為重點策略之一,關注中美兩個資本市場、具有多種投資工具。在嚴格合規的基礎上,一級和二級市場團隊對于中美公開市場信息研究全面共享。配套以相應高效的組織結構,為各投資工具匹配擁有相應能力的專職人員,用以配合實現行業專注及不同投資模式的打通。
猜你喜歡
全病程管理服務平臺微脈完成2億元D輪融資
本輪新增融資方為信銀投資、求是資本、余杭區轉型升級產業基金、德清縣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嘉興市南湖股權投資基金,老股東源碼資本、千驥資本、元璟資本繼續追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