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智航獲聯想創投新一輪投資,將在蘇州等多地啟動常態化運營
輕舟智航獲聯想創投新一輪投資,將在蘇州等多地啟動常態化運營。
近日,國內Robobus領跑者輕舟智航宣布獲得聯想創投新一輪投資,萬世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輕舟智航透露,今年,將在蘇州落地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的城市公開道路Robobus項目,并同步在國內多個城市啟動Robobus常態化運營。
輕舟智航在成立之初曾獲得IDG資本、元璟資本和Tide Capital的投資,在宣布全面在國內發展后,又迎來了本輪來自聯想創投——聯想旗下的科技產業基金的投資。
據了解,輕舟智航是一支始創于硅谷的全華人團隊,公司創始人均是Waymo(谷歌旗下無人駕駛公司)的技術骨干及海歸博士,從事無人車行業近十年,是目前國內技術最成熟、行業經驗最豐富的早期團隊。2019年12月,在“新基建”概念被提出的同時,輕舟智航在中國打響了落地的第一槍——與蘇州高鐵新城達成戰略合作,逐步在蘇州開展多個無人駕駛場景運營。憑借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輕舟智航在回國3個月后便開展了多地多路況的測試,在中國北京、深圳、蘇州、美國硅谷等多個城市設立辦公室,并開展測試及運營。
輕舟智航的核心技術包括大規模智能仿真系統、可自主學習決策規劃框架和多傳感器融合和時序融合方案等,不同于傳統的無人車部署方式,輕舟智航在實地測試之前,會借助其智能仿真系統進行大量仿真測試,做到第一次上路就十分可靠安全。輕舟智航依托仿真測試平臺,將工程師時間轉化為機器時間,希望打造一個“自動化規模生產的工廠”。
目前,輕舟智航正在國內多個城市啟動Robobus常態化運營,滿足城市中的地鐵接駁及微循環接駁需求。今年7月,由輕舟智航部署的Robobus在蘇州首次亮相。同期,蘇州發布了全球首條城市微循環Robobus市民體驗線路,作為輕舟智航Robobus的運營線路。今年年內,輕舟智航將在蘇州落地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的城市公開道路Robobus項目,部署多條Robobus城市微循環線路,覆蓋蘇州地鐵二號線的蘇州北站和大灣地鐵站周邊區域。其中已發布的路線總長度超過4公里,線路沿途設置了多個站點,串聯起蘇州高鐵新城的核心交通樞紐、商業辦公區、購物中心、居民小區等地。
輕舟無人小巴
在Robobus項目落地的同時,輕舟智航推出了專注城市復雜交通場景的第一代無人駕駛方案“Driven-by-QCraft”,旨在助力合作伙伴打造城市無人駕駛移動空間,助推城市交通向全面智能化、網聯化升級。輕舟無人小巴只是“Driven-by-QCraft”方案的首個落地場景,目前,輕舟智航正推動其無人駕駛方案在其他智慧城市場景中落地。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表示:“我們非常關注無人駕駛的真正商業落地,找準了智能化城市‘微循環’需求的輕舟智航,在較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從技術研發到場景化應用,并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商業模式閉環。隨著國內城市交通網聯化、智能化的不斷加深,無人駕駛在相關領域的應用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輕舟智航可量產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將會在中國有著廣泛的使用場景。”
Robobus四大優勢成就L4自動駕駛最快實際落地場景
為了賦能交通微循環在公共交通上的應用,輕舟智航借助無人駕駛技術驅動微循環公交落地,輕舟無人小巴便是這一應用場景下誕生的新品類。輕舟無人小巴屬于微循環公交,采用6-8.5m、9-15座的車型,行駛線路靈活,且適用于狹窄街區,能及時疏散交通流量,保證公共交通系統的快捷高效性。
相比之下,無人出租采用轎車,屬于私人出行,載客量小。在現有高昂成本的壓力下,能支持的片區有限,不可能由乘客直接為車輛及運營成本買單。普通公交則采用12m、32座車型,適用于長距離線路,車次密度低,空載率高,且較難深入到狹窄的街區中。
輕舟無人小巴與市面現有的無人小巴也明顯不同,其適用于公開道路場景,且速度可達20-50km/h,在RoboTaxi的硬件支持下,能處理復雜城市交通。且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多地的城市公開道路進行路測,推動技術的快速迭代。
輕舟無人小巴穿行人車混雜的路口
輕舟無人小巴應對車輛加塞
"Robobus這一應用場景具有四大優勢。第一,中低速場景,乘客對車速的預期可控,速度保持在20km/h到50km/h之間。第二,固定路線,在同一條線路上反復磨練,更能確保行駛安全,并可結合V2X實現紅綠燈優先和預警。第三,多人出行,具有社會效益,在公共道路上享受優先路權。第四,在商業模式上用戶及客戶分離,由運營小巴的公司向用戶提供公共出行服務,由輕舟智航向運營公司提供產品及支持,能快速實現商業化閉環。”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于騫表示,“Robobus場景結合了固定路線中低速、多人出行路權優先、可部署基于5G的車路協同、可實現商業化閉環等優勢,必將成為L4級別自動駕駛的最快實際落地場景。"
智能化的城市“微循環”交通時代開啟
前幾年,國內的城市公交逐步實現了全面電動化。如今,城市公交正在從電動化向網聯化、智能化升級。輕舟無人小巴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在網聯化、智能化的浪潮中,輕舟無人小巴定位于解決城市出行的“最后三公里”難題,作為城市交通的補充,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開啟智能化的城市“微循環”交通時代。
在城市中,車流從城市主干道的末端,流經支部的微循環道路系統,然后從微循環道路系統匯入到其他干道的過程,稱為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環。據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北京大部分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使用率高達100%,平均擁堵率超過60%,而次干路或支路的平均擁堵率僅為30%左右,能起到很好分流效果。
目前,國內的微循環公交應用正迎來爆發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東莞市已開通近20條微循環公交線路,共投入140輛微巴。僅松山湖片區微巴線路,就為超18萬人次市民提供了出行服務。而廣州市在過去的8個月里開通了4條便民路線,投入的便民車數量超過100臺,惠及市民約10萬人。
除了社區和街巷的公交空白需要填補,接駁地鐵及火車站點的公交線路也存在巨大缺口。以福州的地鐵接駁專線為例,據統計,在過去一年,為滿足地鐵沿線各站點3~5公里內的換乘需求,福州已開通23條地鐵接駁專線,微公交線路單日平均客流量近3萬人次,高峰日客流達5萬人次;地鐵接駁專線在深圳也開始配套使用,在地鐵6、10號線開通之后,深圳配套新開了11條公交接駁線路。
在這個爆發期中,具備智能化、網聯化特點的輕舟無人小巴可承擔重要角色。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輕舟智航走過了從零到一的技術研發及產品落地的階段,達成了其他公司用三四年才能達到的目標。接下來將從一到十,走向加速落地階段。在這一階段,聯想創投將發揮聯想集團旗下的全球科技產業基金優勢,雙向拓展,為包括輕舟智航在內的被投企業和以集團為代表的產業資源架起最直接的溝通橋梁,共建智能生態。
近年來,聯想創投圍繞3S戰略為聯想布局智能生態,并與集團共同推進產業智能化進程,在智慧城市方面,聯想及聯想創投成員企業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綜合應用與合作,建設項目快速落地上海、江西、江蘇、福建、湖北、海南、河北、四川等全國多個省市,涉足綠色能源、社會治安管理、城市應急管理、智慧教育、食品安全以及智慧政務等多個細分場景,樹立了多個行業標桿案例,為各行各業的轉型帶來強大助力,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從而推動全社會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