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劃算,為啥心甘情愿讓用戶薅羊毛?
文/金錯刀頻道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二線城市以外的居民,都是互聯網世界的隱形人。
他們本身生活壓力小,又遠離互聯網主戰場,甚至一度被排除在巨頭們的用戶畫像之外。
不過這兩年,他們開始不斷被賦予新的稱呼——“五環外的人群”、“小鎮青年”和“下沉市場”。
的確,面對擁有高達6億用戶規模的下沉市場,巨頭都摩拳擦掌。
國外巨頭虎視眈眈,麥當勞放話,要在未來的5年里,將把三四線城市作為麥當勞的主要戰場,星巴克早在2011年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中小城市計劃,從主攻二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群。
國內黑馬頻頻出現,快手、京東、趣頭條、拼多多,都不斷佐證著下沉市場的無限空間。
2019年3月以來,聚劃算成為了阿里系與拼多多競爭的箭頭,要用最具價格力的爆款商品接住來自下沉市場的流量。
補貼力度也許能更直觀的看出聚劃算布局下沉市場的決心:
今天早上,聚劃算百億補貼上線了2020最新版的Ipad Pro,產品一上線即跌破首發價,甚至可以說是全網最低價,直降500元,第一波一秒搶空。而一手正品貨源,也真正讓普通消費者用最劃算的價格買到了最新款的蘋果平板。
如果iPad Pro 2020款你還覺得價格有點燙手,那iPad 2019款百億補貼價才2240元,依然可以稱得上全網超低價了,絕對值得一句真香!
據刀哥了解,從3月23日開始持續到29日,聚劃算還上線了超級大牌補貼日,連續7天大牌爆款補貼接力,多款力度超過50%,Vans經典板鞋,championT恤還有美寶蓮氣墊BB統統半價,伊麗莎白雅頓部分產品價格甚至低過了雙11。
關鍵是這些都是官方旗艦店,不僅有超低價,質量還有保證,更重要的是完善的售后服務。
這些誠意十足的補貼策略也讓消費者薅的過癮買的開心。
下沉市場從不缺敵手,聚劃算百億補貼的“撒錢”邏輯,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3個月的階段小考以后,消費者能打出幾分?
1
崛起中的下沉市場,
也許會顛覆主流
所謂的下沉市場,指的是三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的消費人群。
這片廣闊無垠的土地上有什么?
答案是:近三百個地級市,三千個縣城,四萬個鄉鎮,六十六萬個村莊。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有多少?答案是:去掉一二線城市的3.9億人,三線以下城市及農村地區共有約10億人,相當于三個美國的總人口規模。
雖然被稱之為“下沉”,但“向上”審視,你會發現北上廣深才一小部分,而代表絕大部分土地和人群的下沉市場,反而最貼切的稱呼是大眾市場。
這些人的消費潛力和能力非常驚人,電商購物的比例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
可以說,崛起中的下沉市場,也許會顛覆主流。
因為根據長尾理論,最賺錢的并不是服務那些身處頭部地位的“高凈值”消費者,而是那些占人口總規模比例極大的、相對普通的、收入水平一般的、能夠帶來巨大流量的人群。
相比于一二線城市的居民,下沉市場的人群有兩個非常明顯的消費特征:
1. 消費潛力和能力非常驚人,電商購物的比例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
2. 依賴熟人社交,對價格非常敏感,對品質的需求開始覺醒。
因此,補貼成為了各家電商平臺爭奪下沉市場流量的黃金招數。
補貼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不是新鮮事物,拼多多發起補貼大戰,京東迅速接招,推出“京喜”的獨立業務單元,全面負責下沉,在去年雙11的促銷中跟進百億補貼。
但是到了下半場,必須區分出平臺的補貼是否是長效健康的補貼模式。
去年崩盤的淘集集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例子,一個曾經登頂下載榜的社交電商,因為無法填平“燒錢補貼”的窟窿而宣布出局,這說明,如果沒有正向的盈利模式和強大的現金流支撐,補貼大戰是難以為繼的,這是致命傷。
而聚劃算百億補貼背靠阿里,其實不怕“撒錢”,具有長遠的投資實力。
聚劃算的百億補貼則是在去年雙12前開啟,并正式上線淘寶一級入口,很快成為淘寶上最受消費者歡迎的購物板塊之一。
3月9日是聚劃算百億補貼上線百日,聚劃算方面宣布,一百天來,聚劃算百億補貼累計訪問已超過20億人次。
2
攻打下沉市場的三大殺招
不過即使”撒錢“,也要撒到點子上。
想要攻下下沉市場,必須要回歸零售本質,在人、貨、場三點上做出最精準的發力,但在這里還有三個問題值得聊一聊:
1. 人——流量可不可持續?
我們知道,下沉市場的博弈,本身就是一場“搶人”大戰。
與過度依賴微信流量入口的拼多多不同,聚劃算的流量本身就擁有天然優勢,背靠坐擁近 8 億用戶,成立了16年、并且擁有成熟的電商機制的淘寶,聚劃算并不需要再培養用戶新習慣,平時淘寶怎么用聚劃算就怎么用。從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用戶的體驗。
規模方面,聚劃算百億補貼覆蓋的超過7億的淘寶系用戶,這會產生擴散效應——即便是沒有參加活動的商戶,也可能因為流量的飆升而推出活動,甚至直接參加活動,直接放大了百億補貼的實際效力。
2、貨——下沉市場要不要正品?
但開放并不意味著降低質量門檻。
眾所周知的是,下沉市場有著業界最殘酷的價格戰,利潤壓力巨大,這種情況下難以確保貨品的品質,因為一些平臺正是憑借著極限低價,才火了一把。
但下沉市場的人真的對品質沒有需求嗎?不是的。蔣凡說:“我們從來不相信消費降級,但我們知道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是不同消費者的起點不同。”
忽略品質的短視行為將給下沉市場帶來無法預知的后果,所以聚劃算選擇跟大牌和正品站到一起,打的就是不顧一切的極限低價。
聚劃算百億補貼的所有貨品,都保證正品,切中了正品,就解決了一個下沉市場的最大痛點。
3、場——套路搞不搞得定用戶?
最后,當有了合適的“人”和優質的“貨”,如何提供一個好玩兒的“場”,讓雙方更有的放矢的“玩兒”的更好,顯得尤為重要。
聚劃算繼承了阿里的造節造活動傳統,曾推出“城市歡聚日“、“神奇的聚劃算”、“百億補貼”等玩法,將品牌商的商品和服務,以及與之匹配的生活方式,漫灌到下沉市場。
去年12月11日,聚劃算拿出20個億同春晚深度合作了一把。春晚所面對的人群,是更加廣泛且開放的,通過這次合作,讓聚劃算“百億補貼”的概念徹底深入人心。
光在三八節上,同聚劃算合作的旗艦品牌就有1200多個,其中包括雅詩蘭黛,cpb,嬌蘭,維秘,冠軍,星巴克等深受大眾喜愛的大牌。這些大牌,價格足夠便宜,有些低至兩折,超過了海淘。而目前聚劃算百億補貼的官方合作品牌已經超過了1800個。
另外,聚劃算雖然也變化著玩兒法,但讓刀哥覺得很難得的一點是,聚劃算倡導不拼不砍,高質商品直接低價,讓人看到實實在在的性價比。
跟玩法復雜的拉人、砍價機制相比,性價比為王的導向,直接滿足下沉市場最核心的需求。
3
百億補貼,
聚劃算的“撒錢”背后的精準邏輯
聚劃算”撒錢“背后的精準邏輯,并不能簡單的歸結為補貼的成效
——“百億補貼+優質品牌+C2M”的全能打法,才是真正的拳拳到肉,直擊B端和C端的痛點。
去年,聚劃算放話要在下沉市場激活10萬個品牌商家,打造100萬個爆發單品,創造10000億的下沉市場生意增量,孵化100個數字化產業帶,培育10000家數字化工廠,讓產業帶日均訂單量突破1000萬。
拿這次疫情來說,受到疫情的影響,農產品整個供應鏈都面臨著嚴峻挑戰。
而聚劃算開展的助農行動,幫扶遼寧東港出售草莓180萬斤,消化了9000畝草莓基地的產能,幫助約7000戶果農解決了滯銷問題。而在C端,聚劃算百億補貼則把豬肉賣出白菜價,雞蛋、牛腩、小米椒等遠低于市場價,給到用戶全網低價的切實福利。
跟其他電商平臺,同類產品入駐同一平臺,在激烈競爭后產生爆款,以此拉動平臺獲客的邏輯不同,聚劃算將品牌方或工廠端精準鏈接消費者,一手通過平臺幫助商家獲客,賦能商家打爆極致單品;另一手將消費者從品質無法保證的商品中解救出來,減少決策時間。
只有解決下沉用戶的一級痛點,給用戶真正差異化的服務,才能建立口碑和信任感。
自宣布重啟聚劃算以來,八個月內,有超過80個頭部品牌增長超過50%,47品牌同比增長超過100%;該季度天貓淘寶的移動用戶數首次突破8億,達到了8.24億,比2019年9月增長了3900萬。截至2020年1月19日,“百億補貼”累計訪問已超過2億人次。
可以說,商家對于聚劃算而言,不僅是貨品提供者,也是電商的共同探索者。
結語:
從2019年3月開始發力到今天的Ipadpro上線破發,對于聚劃算平臺本身而言,成功完成了阿里賦予他的使命,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
對于用戶而言,價格、正品永遠是兩個剛需,截至3月6日,聚劃算百億補貼累計上線商品已經超過三萬款。
這期間每一次的補貼,都不是在空喊口號,打營銷噱頭,而是實打實的幫助用戶找到正品,幫助農民消化賣不出去的庫存,給商家和品牌帶來逆勢崛起的機遇。
可以看出,電商下半場的較量將從對用戶和流量的爭奪,逐漸過渡到供應鏈、品質、運營和服務的比拼,是成本、效率、體驗的較量。
論這樣底氣十足的“撒錢”,誰又能攔得住聚劃算?
猜你喜歡
三六零Q2安全業務同比高增98.76%,第二增長曲線已成
安全業務實現營收9.08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收入6.54億元,同比增長98.76%,環比增長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