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曲線入華吸粉,騰訊游戲出海雄心勃勃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原
編輯|李薇
頭圖來源|官網截圖
千呼萬喚中,與騰訊合作的國行任天堂Nintendo Switch主機終于在2019年12月10日正式上線發售。
任天堂創造的超級瑪麗、塞爾達等經典游戲,陪伴了一代代游戲玩家的成長。此次任天堂正式入華,對玩家來說,無疑有著母艦歸航般的意義。在這樣的萬眾矚目中,任天堂的銷售成績如何?
從目前來看,一個月過去,國行任天堂Nintendo Switch主機的銷售數字應該令騰訊與任天堂雙方感到滿意。
在任天堂天貓自營店,國行Switch的月銷量顯示超過了1.5萬臺;在任天堂京東自營店內,12月9日Switch的預定人數超過了10萬人,目前用戶評價數超過4.5萬人。初步估計,Switch在各個渠道的總銷量應已超過10萬臺。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騰訊向任天堂承諾,在Switch主機的生命周期內,騰訊將幫助任天堂實現百萬級的銷量。
游戲主機的生命周期大約在5-8年。百萬級的銷量與龐大的中國游戲市場,以及任天堂在游戲玩家中的品牌影響力相比,似乎微不足道,尤其是和其他地區相比。Switch自2017年上市以來,在日本的銷量已突破1000萬臺,在北美地區更是突破了1500萬臺。
另外,索尼游戲主機的銷量可以作為任天堂的參照。至今,國行版游戲主機PS4已發售三年,雖然官方未披露過具體數字,但外界估算國內總銷量應在150萬臺左右。
種種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游戲市場仍牢牢由移動游戲和PC游戲占據,主機游戲對于中國用戶的滲透,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任天堂社長古川俊太郎曾在股東財報會議上表示,與騰訊合作是看重騰訊游戲市場規模最大的地位。而國行版Switch的發售,不會對任天堂的業績產生巨大影響,短期內也難以從中國獲得巨大回報。
對于任天堂來說,中國從來都是不可或缺的市場,但從各個角度分析來看,騰訊與任天堂的合作要義,并不局限于主機或軟件游戲的銷量,騰訊擁有的龐大的用戶基數、強大的游戲運作能力、豐富的本土經驗,自然使得其是任天堂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更耐人尋味的是騰訊的態度。作為全球游戲公司營收冠軍,且早已宣稱“不碰硬件”,騰訊為何要與素有“不太懂得賺錢之道”的任天堂的合作?對于騰訊來說,這又是一樁怎樣的生意?
國行Switch是要賣給誰?
2017年3月,Switch正在在日本上線發布,至今Switch主機在全球已銷售超過4000萬臺。
對于重度游戲玩家來說,游戲主機上線半年內是購買的高峰期;新款軟件游戲的發售高峰期更是集中于上線的兩個月內。換句話說,多數長期關注任天堂、愿意為游戲持續投入的玩家,早已體驗過Switch和專為主機開發的幾款經典游戲,如《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超級馬里奧:奧德賽》等。
2019年4月,任天堂和騰訊正式公布了Switch由騰訊代理進入中國的消息。
騰訊游戲任天堂合作部總經理錢賡談到,騰訊為任天堂提供的主要是各項本地化服務,例如完善游戲的本地化翻譯、輔助任天堂架設網絡系統、通過騰訊云設立本地化的網絡服務、優化國行“Nintendo e商店”、提供微信支付作為支付手段等。
此外,騰訊還計劃輔助任天堂設立線下購買渠道和玩家交流中心。入華后,任天堂會為主機提供官方保修服務,同時騰訊也將會代理、引進合適的任天堂游戲。
錢賡對《中國企業家》表示,2020年騰訊有望為國行Switch引入10到20款高品質游戲。
在硬件方面,國行Switch延長續航版定價2099元。價格與海外和香港地區持平,對玩家來說具有不錯的性價比。
不過,這些功能對于資深玩家來說尚不具備核心吸引力。過往,游戲用戶購買的海外版Switch和卡帶無法進行網絡聯機。任天堂線上商店付費流程繁瑣,需另外購買付費點卡。國行Switch雖然添加了微信支付,但仍然“鎖服務區”,不能進行海外網絡聯機,也不能跳轉到海外的任天堂商店,只能下載國內服務器的數字版游戲。另外,暫時也不會提供太多網絡和DLC游戲升級。
除此之外,受制于國內游戲審核時間漫長,目前國行Switch線上商店銷售的國服游戲只有《超級馬里奧兄弟》。被玩家盛譽為“買塞爾達送Switch”的《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等游戲,均還未完成審核。玩家想體驗更多游戲,仍然要購買海外或者香港的卡帶。
因此,目前國行Switch針對的核心用戶實際上仍然是此前對任天堂接觸不多,體驗型、重服務、圖省心、重售后的輕度玩家和新客戶。
游戲鄙視鏈
從規模上來看,騰訊2018年全年手機游戲和端游戲的合計營收1284億元,占總營收41%。這樣的營收數據,讓騰訊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游戲公司”。
在國內,騰訊實質上也消滅了多數競爭對手。2016年,騰訊UP+發布會上,盛大、暢游、完美等公司已紛紛選擇將旗下王牌產品交給騰訊發布,或選擇避其鋒芒,與騰訊展開深度合作。
不過,從海外知名度、游戲質量被認可程度來看,騰訊“全球第一”的體量與其品牌影響力還遠遠不能匹配。
站在游戲玩家的角度,游戲產業自有一個“鄙視鏈條”。主機用戶高于PC用戶,PC用戶瞧不起網游、端游用戶。而當下,專精于端游、免費游戲的騰訊,就處于這條鄙視鏈的底端。
但從市場規模來看,國內的移動游戲與免費游戲無疑仍占據主導地位。據市場研究機構Niko Partner的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主機游戲市場的產值為7.67億美元,在整個游戲產業中的占比只有1.3%。
而在歐美國家,主機游戲市場占比約為32%,且從游戲的質量、影響力、后續IP的開發能力看,主機游戲更會被核心玩家認可。
對于像騰訊這樣需要未雨綢繆、管理風險的游戲大廠來說,變化隨時可能發生。
2014年,國內游戲機禁令解除,外資主機游戲巨頭陸續進入中國。索尼PS4、微軟Xbox One被相繼引入,加上剛剛上線的任天堂的國行Switch,多年來游戲玩家心中的“御三家”正式湊齊。
未來,隨著人們對游戲認知的加深、對游戲付費意愿的提升,以及游戲IP的持續開發潛力,主機游戲的占比勢必將不斷提高。
此外,從長遠來看,騰訊也在效法游戲平臺Steam,一步步將騰訊游戲平臺(TGP)向著主機、單機的綜合發行平臺轉型。
2019年3月,騰訊宣布,未來TGP將只保留騰訊游戲和單機游戲兩個板塊,向更多開發者和用戶開放,升級為“全球游戲玩家與廠商的綜合服務平臺”。這種轉型的核心要義并不在為騰訊增加游戲收入,更多的是騰訊希望在網游、手游之外,再打造一個主機、單機的增量市場。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馬曉軼向《中國企業家》表示,騰訊剛剛將游戲業務的品牌理念升級為“去發現,無限可能”。“今天的游戲,早已不止于娛樂,它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化表達和體驗方式。”馬曉軼強調。
此時的騰訊,需要的不再是單純地增加收入,而是獲取口碑,為其游戲的內核、騰訊游戲的品牌增加更多精神層面的附加值,朝著精品游戲轉向。
基于這個目的,全球口碑最好、游戲角色要素最豐滿、最懂游戲之快樂、常年居于“最受尊敬企業”前列的任天堂,自然成為了騰訊不容錯過的合作伙伴。
騰訊內部人士也向《中國企業家》表示,與任天堂達成合作,騰訊更多是希望向任天堂“取經”,學習制作主機游戲的經驗,更多了解歐美市場,進而得到更多歐美游戲群體的認可。
騰訊的出海雄心
過往多年,騰訊宣稱不碰“硬件”,但為了提升游戲業務的護城河,騰訊也在進行新的嘗試。
實際上,從2010年開始,騰訊就開始頻繁參與海內外游戲領域的投資并購,希望借助海外的優質產品提升玩家心中的口碑。
起初,騰訊將目光對準了韓國,在2010年的9起海外投資中,7起都集中在韓國,但效果似乎并不令騰訊感到滿意。
近幾年,騰訊將焦點更多轉向了歐美。2013年,騰訊以23.4億美元獲得動視暴雪約6%的股份;2015年,騰訊對《英雄聯盟》開發商Roit實現了100%控股;2016年,騰訊宣布以86億美元收購芬蘭著名移動游戲公司Supercell 84.3%的股份。
除了行業環境的變化,國內游戲市場政策環境的改變也催促著騰訊盡快向海外市場擴張。受政策影響,2018至2019年,中國游戲市場危機重重,騰訊游戲業務也一度疲軟。
騰訊游戲業務近期開始回暖,尤其是隨著5G的逐步普及,大型游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2019年8月,在科隆游戲展上,騰訊NExT工作室展示了一款名為《重生邊緣》的戰術競技類作品,其觀感和風格與當下主流的3A游戲相當。
總體來說,對于歐美玩家的口味揣摩,騰訊還有許多功課要補。2017年,騰訊曾在美國市場推出“王者榮耀”的國際版:《Arena of Valor》,但這款在中國極為火爆的手游在美國市場上反響平平。
與任天堂的合作,或許能幫助騰訊更熟悉歐美游戲市場的拓展策略,加快其學習的步調。
除了在主機業務上進行合作,2019年7月,騰訊與日本寶可夢(任天堂設計的主機游戲)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將聯合研發新款寶可夢游戲,主要由騰訊旗下游戲工作室天美承擔。
據分析師消息,未來騰訊與任天堂可能達成軟件分銷協議,任天堂還可能會授權騰訊使用旗下馬里奧、塞爾達等IP 的使用權,推出對應的手機游戲。
穿上騰訊外套的馬里奧、塞爾達公主是否能得到粉絲們的認同和青睞?
。END。
制作:任穎文 校對:張格格 審校:楊倩
猜你喜歡
騰訊:2024年總收入6603億元,同比增長8%
騰訊2024年研發投入高達706.9億元;年度資本開支突破767億元,同比增長221%,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