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浴火重生
中興現在怎么樣了?
活得很好
所有中興人應該都對2018年4月16日的至暗時刻記憶猶新。
這一天,大洋彼岸傳來一紙禁令:未來7年,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條款。
這無異于切斷了中興的生命線。公司業務很快停擺。
形勢十分危急,連77歲的創始人侯為貴都親自出山為中興奔走。
當時,最悲觀的預測是:如果制裁真的被美國全面執行,中興通訊“應該撐不了三個月”。
網絡上,中興要倒閉的流言不絕于耳。
資本市場上,中興股票旋即停牌仍難掩頹勢。
投資者信心跌入谷底,中興股價在隨后三個多月時間里從31.31元每股下挫到11.85元每股,累計跌幅高達62.15%,期間還有8個跌停板,市值蒸發超過800億元。
通過積極談判,89天后,禁令終止: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將中興通訊從《禁止出口人員清單》中移除。
付出的代價相當慘烈。為了復牌,中興繳納了10億美元罰款和4億美元保證金,而且14位高管全部請辭。
受此影響,中興2018年凈虧損69.84億元。同時,主營業務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消費者業務營收幾近腰斬,全年營收同比減少21%,國際市場收入銳減30%。
危機總算暫時解除。
可中興等來的不是歡呼和支持,而是漫天負面評價。有人甚至將中興此舉比作割地賠款、辛丑條約。
此后,中興幾乎從公眾視野中消失。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在知乎等平臺發問:
中興這一年怎么樣,還活著嗎?
現實是,中興不但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中興最新股價為33.64元每股,已經恢復到制裁前水平,同時業務和營收也已經基本恢復到2017年的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中興實現營收642億元,同比增長9.32%;凈利潤41.3億元,同比增長156.9%;預計全年凈利潤43億至53億元。
如果考慮到4G網絡仍處于擴容尾聲期、5G仍處于商用初期,總體業績放量還未開始的話,這份成績單已然非常喜人。
受禁運影響,中興消費者業務出現顯著下滑,上半年實現營收74.24億元,同比下滑35.41%,營收占比16.6%,相較2017年同期的33.13%下降近一半。
不過,大漲的運營商網絡業務填補了營收缺口。上半年,中興運營商網絡業務營收324.85億元,同比增長38.19%;政企業務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6.02%。
費用管控效果明顯。前三季度毛利率達到38.4%,較去年同期提升了5.5個百分點,為近5年最高水平。
利空出盡,觸底反彈。中興再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截至三季度,中興成為全國社保基金重倉對象。十大股東中,社保基金占了3席。
最近一年,有36家券商對中興給出評級。其中22家給了買入評級;13家給了增持評級;只有1家是中性。
華泰證券認為,基于長期的技術積累,中興在資本市場完成價值重估后,下階段有望迎來海外壓制性需求釋放帶來的市場重估機遇,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沉潛一年多,中興用實際行動和業績對當初的負面惡評給出有力回擊:
只有活下來,才有希望。5G不能沒有中興。
被低估的技術實力
2019年6月4日,中國信息通信院組織了一場華山論劍。
這場“分布式數據庫能力測評”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知名數據庫廠商,阿里云、騰訊云、百度等頂級選手一一在列。
結果令人大吃一驚——獲勝的居然是中興。
中興GoldenDB數據庫是全場唯一一個通過全部50項測評、并獲得滿分的選手。
不久后,中信銀行選擇將核心業務遷移到中興GoldenDB數據庫的消息更是引起轟動。
金融行業是數據庫技術難度最高的應用場景,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即便互聯網巨頭的“去IOE”運動已經開展多年,國外廠商至今仍占據著國內金融數據庫95%以上市場份額。
在中信和中興攜手之前,沒有一家金融機構的核心業務使用國產數據庫。因此,二者的合作被視為國產數據庫“革命性的一刻”,實現了在金融行業零的突破。
這也意味著,國產數據庫真正具備了與國外數據庫一較高下的能力。
作為戰略級技術產品,中興的目標是在國內金融行業數據庫市場取得50%的市場份額。
黑天鵝事件爆發后,不少人曾以偏概全,直指中興技術實力落后,缺乏核心技術。
事實上,中興的芯片技術并不弱。它是國內除華為外唯一一家7nm工藝芯片實現規模量產、同步導入5nm技術的廠商,累計研發并成功量產各類芯片100余種。
中興旗下芯片公司中興微電子,2017年在IC設計領域排名全國第3,2018年位列第4。
操作系統方面,中興自研的嵌入式操作系統獲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在高鐵、通信、航空航海等行業廣泛應用,全球累計發貨近2億套。復興號高鐵用的就是中興的操作系統。
通信企業競爭壁壘的建構在于技術以及核心專利的掌控權及話語權。作為全球四大通信設備商之一,中興的技術實力一直是被低估的。
截至上半年,中興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7.4萬件,授權3.6萬件。同時,中興還是中國持有IC芯片專利和物聯網專利最多的企業。
中興從來不吝技術投入。2014年以來,其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始終保持在10%以上,累計研發投入超過700億元。
2017年,其研發投入129.6億元,僅次于中石油,位列A股上市公司第二名。
制裁事件過后,中興非但沒有削減研發經費,反而選擇砍掉營銷和非核心研發,all in核心產品研發。
風雨飄搖的2018年,其研發投入依然高達109.1億元,營收占比為12.8%。今年前三季度,中興研發投入93.6億元,營收占比達到14.6%。
把失去的從5G上贏回來
5G不能沒有中興。
華為是5G時代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截至今年上半年,華為5G標準必要專利2160族,位列全球第一。
不過,從國家力量來看,沒有中興,以華為一己之力是無法對抗擁有三星和LG兩家巨頭的韓國的。
沒有中興的力挺,5G中國標準也難以推廣。
2016年的5G標準表決會上,作為主要貢獻者的中興沒有選擇戰略伙伴高通,而是選擇國家利益,將自己的10票投給了對手華為。
如此,華為Polar陣營最終才得以艱難拿下控制信道的短碼方案。
在華為的光環下,中興的5G實力常常被忽視。
早在2016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興就憑借Pre5G Massive MIMO技術,一舉斬獲“最佳移動技術突破獎”和“CTO選擇獎”兩項業內奧斯卡級大獎。
全球第一通5G視頻電話是中興撥通的,中興還是全球首家完成5G毫米波增強技術、全球首家完成規模(200萬)5G SA測試的企業……
目前,中興是全球僅有的能夠提供完整5G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兩大廠商之一。另一家是華為。
IPlytics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1月,中興通訊向ETSI披露了5G標準必要專利2,204族,其中優先權日在2012年之后(含2012年)的專利族為1,871族,位列全球第三。
中興在5G商用上也成果顯著。
截至今年9月底,中興在全球獲得35個5G商用合同,并與全球60多家運營商展開5G深度合作。在國內,中興通訊全面參與了三大運營商5G一期網絡建設,并率先完成設備到貨及開通。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中興主要用于5G研發的130億定增預案已經獲得證監會的批準,其資金壓力將得到很大緩解。
決勝5G時代,是中興贏回一切的最佳時機。
中國信通院2018年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顯示,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和10.6萬億元。
其中,僅僅中國運營商5G主體投資規模就高達1.23萬億元。
2018年,華為5G通信設備占全球供貨額的31%,位居全球第一;中興占13%,排在第4位。不過,中興的增速是驚人的。
除技術實力外,中興在價格方面擁有很大優勢,其5G設備價格平均比競爭對手低3成左右。
觀研天下預測稱,到2023年,中興與華為的差距將大幅縮小,華為居世界首位,份額約27%;中興居第2位,份額約24%。
屆時,如果中興的市占率真的達到20%-30%,其體量的增長將是驚人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興與華為曾是一時瑜亮。
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國通信行業的四巨頭——巨龍通信、大唐電信、中興通信、華為技術相繼誕生。時任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稱之為“巨大中華”。
后來,巨龍通信和大唐電信漸漸沒落,剩下中興和華為這對雙子星殺得你來我往。
憑借國企背景,1995年以前,中興一直壓制著華為。
中興手機也一度風光無限。上世紀90年代,中國手機市場有四個大佬,并稱“中華酷聯”,中興排名第一。
中興是第一個累計銷量過億的國產手機廠商。2008年,中興的手機以及數據卡占據了3G手機37.8%的市場份額;2011年,中興成為首個躋身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前五的國產廠商。
2010年,中興手機全球銷量2968萬臺;華為手機全球銷量2381萬臺。
2011年,中興手機全球銷量6610萬臺;華為手機全球銷量4066萬臺。
2011年,中興神機V880幾乎無人不知,一個聯通營業廳一個月就能賣出25萬臺。華為完全不是對手。
可一時瑜亮的中興為何會被華為遠遠甩在身后?
業界對此眾說紛紜。可以肯定的是,兩家企業迥異的文化基因是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
與軍人出身、大起大落的任正非不同,技術出身的侯為貴一生順風順水。
讀書時,他是尖子生,畢業后教了兩年書,后來進入691廠,從技術工人到車間主任,再到技術科長,從來都是廠里技術水平最高的專家,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
侯為貴到深圳創辦中興時,是以外派的方式,有足夠資源支持,而且干不好還可以回去。任正非創辦華為則是破釜沉舟,光桿司令一個,搞不好吃飯都成問題。
兩個截然不同的創始人帶來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風格和企業文化:
侯為貴經營穩健,鮮有過激行為;任正非敢于冒險,不循常規。
侯為貴奉行的是以和為貴的牛文化:“世上沒有庸才,有的只是放錯了地方的人才”;任正非推崇的是近乎偏執的狼性精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在華為,從煉獄般運動中脫穎而出很多風流人物,比如26歲就晉升為常務副總裁的李一男。這在中興是想也不敢想的。
華為推崇的是技術至上,在手機芯片、5G等關鍵技術研發上不怕失敗、敢于梭哈。
而穩健的中興,技術戰略核心是“技術的生命力來自市場”,它倡導的是“低成本嘗試”原則,這包括五層意思:
對于各種可能出現的、已經形成一定熱點的技術或產品,不管其市場前景最終如何,在沒有足夠的證據否定之前,不放棄任何一次嘗試的機會;
產品或技術沒有足夠把握可以做出來之前,只做嘗試性研究;
產品或技術雖然可以做出來,但在不能發現一個明確的、有足夠容量的市場之前,只停留在產品和技術的實驗室研究上,不做市場投入;
在市場出現明顯征兆但尚未啟動之前,在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根據市場成熟的進度,進行有節奏的大規模投入,以求突破;
對于比較大的項目或不明確的項目,通過借助外力進行開發,以便將風險分散。
結果是,中興的武器庫總是儲備豐富,但鮮有能造成致命打擊的殺手锏。
2003年,面對小靈通項目,雙方的選擇就是各自文化最好的體現。
侯為貴選擇上馬,把它當作過冬的棉襖;任正非選擇放棄,專注研發新技術,因為“小靈通是一種面臨淘汰的技術”。這個小小的選擇給日后兩者巨大的差距埋下了伏筆。
在完全開放的競爭環境中,牛終究敵不過狼。
相比華為,以前的中興,缺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
據說鷹可以活到70歲。可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喙變得又長又彎,垂到胸脯的位置,羽毛過于厚重,難以飛翔。若想重生,就必須經歷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先用頭抵著粗糙的巖石,把老化的喙皮一層層磨掉,直到完全剝離,幾個月不吃不喝,等待新的喙長出來;再拔掉老化的趾甲,等新的趾甲長出來;最后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當新的羽毛長出來,鷹就完成了重生,可以再活30年。
成立30多年、增長幾近停滯的中興就像一只40歲的鷹。
它缺乏獨自重生的勇氣,卻因禍得福。來自大洋彼岸的外來力量反倒成了一劑良方:逼它浴火重生。
危機過后,中興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聚焦:技術、人才、資金的聚焦,決勝5G時代。長遠來看,這絕對是有益的。
中興說到底只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中興事件也給整個中國敲響了警鐘。
變化是可喜的,不光是中興——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芯片過去都是從美國進口,現在都換成了國產;廣泛應用于國防軍工產品的五軸數控機床,核心芯片也從美國進口換成了國產。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無論怎樣居心叵測的手段,最終都擋不住:
中興雄起,5G中國雄起!
參考資料:
1.《再看華為與中興:狼性精神PK老牛精神》國際電子商情
2.《中興絕地反擊、華為一騎絕塵,中國5G正式出擊》華商韜略
3.《中興通訊走出低谷,發動5G攻勢》日經中文網
猜你喜歡
2024年中國手機市場復蘇vivo居首 我國現存超過3400家智能手機廠商
2024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2.85億臺,同比增4%。Q4蘋果居首,vivo全年出貨量最大。廣東、山東、湖南企業數量領先。超一半智能手機企業成立于5-10年,6.33%企業涉司法案件。榮耀Magic V3正式發布,9.2mm再次刷新折疊屏輕薄紀錄
榮耀Magic旗艦新品發布會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正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