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的基金,被監管點名了
知名歌手、“羽泉”組合中的胡海泉,旗下私募基金又被證監會點名了!
近期,北京證監局對4家私募機構發出警示函,這些機構存在多項違規行為,包括未能勤勉盡責地管理運用私募基金財產,以及未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進行有效評估。其中,北京海納百泉投資與乾祥海泉投資均屬于知名藝人胡海泉旗下的私募基金公司。
北京證監局指出,乾祥海泉投資在管理私募基金財產時,未能充分履行誠實信用和謹慎勤勉的義務。而海納百泉投資則存在兩項違規行為:其一,在管理私募基金財產過程中,未能恪守誠實信用和謹慎勤勉的原則;其二,在基金募集階段,未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
4月24日下午,海泉基金通過微博發布聲明回應稱,此次被警示的相關問題早在2017年之前,就已經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完成了自查自糾,并順利通過驗收。聲明還指出,這些行為并未對任何投資者造成損失,目前基金運營狀況良好,處于健康穩定的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胡海泉旗下私募基金首次受到處罰。早在2023年7月,北京證監局就曾對海納百泉基金發出過警示函,原因是該公司在管理運用私募基金財產時,未能充分履行誠實信用和謹慎勤勉的義務。
胡海泉的私募基金梅開二度被二次點名,側面證明當下監管單位的嚴格力度。同時,其他涉及私募股權基金的明星們,其投資事業也并不順利。明星們敗退VC圈的一幕似乎又要上演。
胡海泉做私募,前半生輝煌,后半生遇坎
2014年,《財富》中文版發布的“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中,胡海泉作為投資人首次上榜,他的投資人身份也因此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胡海泉的投資生涯始于2013年。那一年,他進入北京大學進修EMBA課程,與眾多商業精英成為同班同學,借此機會拓展了自己的資源和人脈網絡。
就在同一年,胡海泉創立了海泉基金,正式踏入投資領域。憑借其明星光環的加持,海泉基金在起步階段發展得相當順利。
最初推出的三只基金各有側重:其中一只基金專注于種子期和天使輪的早期項目投資;另外兩只基金則主要投資于A輪及VC階段的項目,覆蓋了智能硬件、醫療器械、環保以及泛娛樂等多個領域。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成立不到3年的時間里,海泉基金的管理資金規模已經達到了13億元人民幣。在其投資的30多個項目中,有70%獲得了后續融資。憑借這樣的出色成績以及明星效應,海泉基金在業界備受矚目。
胡海泉所投資的項目中,不乏一些知名案例,例如睿米科技、太火鳥、銅師傅、拓牛、音樂餐廳“胡桃里”以及手術機器人“Remebot”等。
2015年是胡海泉投資事業的豐收之年。6月,他創辦了北京海納百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海泉基金),并擔任公司董事長。海泉基金是一家享受國家政府性產業引導基金支持的創投基金,并發起設立了北京海納百泉甲號股權投資中心。
11月,海泉基金與老鷹基金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產業基金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此外,海泉基金還與中美波士頓創新中心(CUBIC)及其旗下米天創投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發起“海創基金”,旨在助力海外優秀創業團隊的發展。
12月,海泉基金與中科招商達成戰略合作,希望通過跨界合作,實現金融資本與影視產業的良性對接,推動影視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4月,胡海泉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的基金從業資格考試成績,科目一和科目二分別取得了76分和67分,順利通過了基金從業資格證考試。
回顧當時的市場環境,國內的PEVC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胡海泉抓住了時代的機遇,乘勢而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海泉基金的發展歷程并非一帆風順。自2022年起,其關聯公司多次卷入法律糾紛和監管風波。2022年2月,胡海泉從海納百泉基金的股東名單中退出,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備案信息顯示,他仍通過股權穿透掌握著實際控制權。工商登記信息與監管備案信息的不一致,引發了外界對其合規性的質疑。
2023年6月,北京證監局首次向海納百泉基金發出警示函,指出該公司存在未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義務、未盡到勤勉盡責等責任的問題。
此外,海納百泉基金曾在2022年12月被北京金融法院強制執行2115萬元。盡管胡海泉聲稱自己已退出股東行列,但外界對其實際控制權和責任歸屬的質疑仍在持續升溫。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海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科招商與海泉投資基金于2016年共同出資成立的,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其中,中科招商出資510萬元,占比51%;北京海納百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400萬元,占比40%。當時,這一合作被看作是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與明星轉型投資人的強強聯合。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6年后中科招商自身也面臨困境。2022年,“中科招商2.1億股權遭5折拍賣”的消息曾登上熱搜。
自2015年以來,中科招商及其子公司因違規行為共被監管部門處理過13次。中科招商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單祥雙和倪如寶也深陷債務危機:
倪如寶共收到56張限制消費令,17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單祥雙則被列為被執行人3次,目前被執行的總金額接近1億元,且收到1張限制消費令。
在自身面臨爭議的同時,合作伙伴也陷入困境,這使得胡海泉的私募基金在當時引發了行業內的廣泛討論。
總體來看,胡海泉在早期成功搭上了中國VC/PE基金快速發展的順風車。然而,近年來,他卻不斷陷入各種爭議和負面事件。此次再次被監管部門點名,難免讓人對其作為明星VC的專業性和可靠性產生質疑。
明星做VC,正屢屢受挫
在私募股權市場蓬勃發展的十年前,明星跨界進入創投圈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現象。然而,經過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后,評判明星投資業績的“試金石”也逐漸顯現。
不可否認地是,早期的明星投資者確實抓住了投資的機遇。2015年之后,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的推動下,人民幣基金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無論是在資金募集還是運作管理方面都日益成熟。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明星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紛紛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他們憑借自身的資源和影響力,打造以自己為核心的IP,在投資初期吸引了大量關注。被譽為“明星VC第一人”的任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Star VC對外宣布成立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上千封項目介紹書。”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行業的變遷和風險的增加,明星們的投資之路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如今,投資的主線已經轉向科技領域,這意味著投資者需要對硬科技項目進行投資,并對相關行業和產業有深入的研究和認知。這對于擅長利用自身資源驅動的明星VC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此外,經過8到9年的發展,明星創立的私募股權基金如今已經到了退出的關鍵階段。但從整體市場環境來看,消費文化類企業的IPO節奏正在逐漸收緊。上市難度增加的同時,也很難找到接盤的基金。一方面,企業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回購;另一方面,股權轉讓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下家,因此,實現順利退出并非易事。
遭遇挫折的明星并非只有胡海泉。去年,“AngelBaby”楊穎旗下的私募基金注銷事件曾沖上熱搜榜。在此之前,楊穎旗下的AB Capital最近一筆投資事件發生在2020年,當時AB Capital與九合集團共同參與了智能商業平臺及企業數據服務商智能投管云的B輪融資。然而,3年過去,AB Capital再也沒有進行新的投資動作。
除了楊穎之外,黃渤、黃曉明、任泉等明星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
2014年,著名演員李冰冰、黃曉明、任泉共同創立了Star VC,隨后黃渤、章子怡也相繼加入,成為該基金的合伙人。Star VC的投資范圍廣泛,涵蓋了電子商務、汽車交通、人工智能、文娛傳媒、企業服務、醫療健康、金融、硬件等多個熱門行業。據不完全統計,Star VC已經投資了超過60個項目。
然而,早在2020年,除了任泉之外,Star VC的原股東黃渤、李冰冰、黃曉明、章子怡等人就已經陸續退出。黃曉明在退出后,將個人精力主要放在了自己創辦的明嘉資本上,并負責相關的投資事務。2016年,明嘉資本曾經風頭正勁,頻繁進行投資。但在此之后,明嘉資本逐漸沉寂。從2018年至今的5年時間里,明嘉資本僅有一次投資記錄,發生在2021年。
與此同時,由任泉等人投資的九州建元,今年以來卻因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件”“股權凍結”等負面事件而頻繁登上熱搜。過去經常以投資人身份接受媒體采訪的任泉,對于這些事件并未作出任何回應。公司方面則聲明稱“任泉僅為財務投資人,不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這成為了對任泉相關事件的唯一回應。
資本市場的變幻莫測,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必須謹慎行事,即使是明星也不例外。
這里再列舉一些比較火且很有意思的明星投資失敗案例。
李亞鵬曾表示:“我喜歡做生意,但似乎總是虧錢。網絡上有傳言稱我說過‘愿意下跪’,但我已經對此進行了辟謠。”
劉濤也曾分享自己的經歷:“我和我的丈夫都熱衷于投資。我曾投資樂視,損失了6000萬元。而我的丈夫因投資欠下4億多元債務,后來又有傳言稱他欠下12億債務,我和我的丈夫都已出面辟謠。”
監管環境趨嚴
胡海泉再次被點名,也從側面表明現在趨于嚴格的監管環境。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金融機構共收到1740張罰單,相較于去年同期減少了45.13%。在罰金方面,金融機構合計被罰沒金額達到6.26億元,同比略有增長,增幅為3.64%。
在這些罰單中,私募機構共收到50張。中國基金業協會(中基協)的公示信息顯示,截至4月24日,今年已有427家私募機構完成注銷登記。具體來看,其中“主動注銷”的私募管理人有167家,“依公告注銷”的私募管理人僅有1家,“協會注銷”的私募管理人數量為239家,“12個月無在管產品而注銷”的私募管理人則有20家。
近日,上海證監局發布了一項專項檢查通知,正式開啟了對轄區內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監管核查工作。本次檢查的相關要求及其他重要信息,將通過上海證監局的官方工作郵箱統一向被檢查機構定向發送。收到檢查通知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要嚴格按照郵件中的具體要求進行準備。
此外,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有關于富豪犯事被立案調查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自商丘的前首富張劍、62歲和女兒齊登富豪榜的許江南、中國最年輕億萬富豪王澤龍……凡此種種,還有很多。隨著翻車的富豪越來越多,市場有人戲稱,2024年是富豪們的“翻車年”。
根據數據,2024年內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等高管被采取留置措施。據不完全統計,下半年已有9家上市公司高管被采取留置措施。
凡此種種,都在證明監管正愈發嚴格,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私募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機構。
在資本市場的天平上,每一分重量都與公平和正義息息相關。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轉型升級,資本市場作為資源優化配置的核心平臺,其健康穩定運行對經濟整體的重要性愈發顯著。然而,近年來財務造假、信息披露不實、內幕交易等亂象層出不窮,嚴重侵蝕了市場的誠信基礎。在此背景下,監管機構逐步加強法規力度,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一場旨在凈化市場環境的監管風暴正在悄然展開。
2024年初,隨著新證券法的深入實施以及監管科技的廣泛應用,監管機構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市場中的違規行為。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一張嚴密的監管網絡正在悄然鋪開。首當其沖的是一批長期“帶病運行”的上市公司,它們或因財務信息嚴重失真,或因惡意操縱市場,觸碰了監管紅線。
此輪嚴格監管不僅對上市公司產生了直接沖擊,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對整個資本市場生態的重塑。它推動了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提升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實性,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此外,嚴格的退市機制為優質企業騰出了發展空間,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每一筆罰款、每一次退市決定背后,都隱藏著一個關于貪婪與理智、違規與合規的深刻故事。這些案例都在警示所有市場參與者:無論曾經多么輝煌,一旦觸碰法律底線,必將付出沉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