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沖刺IPO,誰與經銷商共享資本盛宴?
榮耀IPO“預告”已出,距離上市還有多久?
自四年前,榮耀終端有限公司(下稱“榮耀”)脫離華為懷抱后,外界便多次猜測其要“借殼上市”,但這些傳聞最終都因榮耀的“沉默”而逐漸消散。
8月5日,榮耀明確回應上市傳聞稱,公司計劃在2024年四季度啟動相應的股份制改革,之后適時啟動IPO流程。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股改是從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成為上市公司的基本條件之一。但他也強調,股份制改革本身并不保證公司能夠上市,許多完成股改的公司并未上市或不打算上市。

受此消息影響,參股榮耀的上市公司天音控股(00829.SZ)、愛施德(02416.SZ)當天股價均出現上漲。截至8月5日收盤,愛施德漲停,天音控股漲7.6%。
不過,截至8月6日,兩者股價均下跌,天音控股股價下跌3.94%,報收于8.3元/股;愛施德股價下跌6.19%,報收于9.25元/股。
此外,據新媒體“獨角獸早知道”報道,一份榮耀Pre-IPO融資計劃顯示,榮耀擬于2024年遞交材料申報創業板上市,本輪Pre-IPO估值為2000億元。相較于四年前,榮耀被華為出售時約1000億元的估值,翻了一倍。榮耀若成功上市,其背后股東也將與其共享這一資本盛宴。
榮耀IPO迎來“預告”
多家上市公司股價上漲
實際上,榮耀的上市動向,一直頗受市場關注。無論是通過借殼還是IPO,每次傳聞一出,總會激起股市的波動。
故事還要從2020年11月說起,彼時,榮耀從華為獨立“單飛”,其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智信”)。出售后,華為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圖源:愛企查截圖
據工商查詢平臺愛企查顯示,深圳智信是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下稱“深圳智慧城市”)與30多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并于2020年9月成立的一家以從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的企業。愛企查顯示,深圳智信的股東除了深圳智慧城市,還包括深圳市智城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鵬程新信息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這三個股東背后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深圳國資委。
在榮耀此前的借殼上市傳聞中,“殼對象”包括天音控股、深城交、深振業A、深紡織A等,巧的是,這些企業均是深圳國資旗下的上市主體。
上述“殼公司”從傳聞出現到澄清傳聞,股價就像坐了“過山車”,從急速上漲到迅速回落。比如2023年11月21日,天音控股因榮耀的借殼傳聞股價上漲6.8%;11月23日,天音控股股價下降10.02%。
盡管對于榮耀借殼上市“狼來了”的故事已上演多次,但二級市場每次都給出了反映。
此次榮耀回應要IPO,并預計2024年啟動股改的消息一經發出后,與榮耀有關聯的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愛施德的股價再次出現上漲。截至8月5日收盤,愛施德(02416.SZ)漲停,天音控股(00829.SZ)上漲7.6%。不過,截至8月6日,兩者股價又開始下跌,天音控股股價下跌3.94%、愛施德股價下跌6.19%。
值得一提的是,天音控股作為手機分銷龍頭,其全資子公司天音通信有限公司斥資5億元參與收購榮耀。天音通信作為榮耀的間接股東,持有榮耀股東“深圳星盟信息技術”19.36%的股權。而愛施德是榮耀唯一的全渠道零售服務商,2020年曾斥資6.6億元參與對榮耀的聯合收購。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與榮耀脫胎于華為,自帶光環的屬性有關外,還得益于榮耀這幾年在市場上的表現。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跟蹤報告顯示,榮耀憑借17.1%的市場份額拿下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此外,榮耀曾拿下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安卓陣營出貨量第一。
不僅市場占有率較高,從絕對值來看,榮耀在國內的出貨量也在上升。據Canalys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榮耀以1070萬臺的出貨量位列第三,同比增長4%,力壓華為(出貨量1060萬臺,排名第四)、小米(出貨量1000萬臺,排名第五)。
出貨量遭遇質疑
與此同時,從2022年起,質疑榮耀手機銷量“有水分”的短視頻開始在互聯網上出現。在B站上,有博主調侃道,你沒買,我沒買,榮耀手機怎么就成了出貨量第一?
在評論區,IP地址為廣東的網友評論道,“我們這邊的運營商都是充值金額多少,保持在網多久,直接送榮耀系列手機。”但也有網友認為互聯網上的聲音并不客觀,反駁道,“現在的主流互聯網上,百分之十的網民發出了百分之九十的聲量。”

圖源:B站評論區截圖
不過,2022年1月,中國移動曾采購了150萬臺榮耀60系列機型,2個月后,再次采購了200萬臺榮耀Magic4系列手機。僅僅三個月的時間,榮耀就與中國移動交易了兩筆大單,總金額或超百億。
盡管有移動通信運營商巨頭的偏愛,但關于榮耀出貨量的質疑一直沒斷。
據財經資訊服務平臺“正經社”2023年3月報道稱,有數碼博主發現,QuestMobile和艾瑞咨詢發布的智能終端各個品牌活躍設備數量,2022年6月榮耀僅占比2.7%,而排名靠前的華為、蘋果、OPPO、VIVO和小米,分別占比25%、21.7%、19.9%、14.6%、10.3%。相比之下,榮耀的這個指標和高銷量難以匹配。

圖源:罐頭圖庫
據《南方日報》援引業內人士分析,榮耀的出貨量,很多僅僅是從供應鏈轉移到了經銷商體系,并沒有轉化為實際銷量。“榮耀的很多經銷商就是榮耀的股東,為了沖量,會在前期大量進貨,造成榮耀在短期內出現出貨量‘虛高’的情況。”
但對于高庫存,榮耀卻矢口否認。在榮耀Magic5發布會上,趙明又一次表示榮耀庫存壓力是最小的。
那事實果真如此嗎?
2022年年底,榮耀發布了榮耀80 GT。其中,12+256GB版本的售價高達3299元,如今卻降到了2099元,一年之間直降1200元。

圖源:罐頭圖庫
2023年3月6日,榮耀正式發布新一代旗艦Magic5系列,但超出預期的是,新機的起售價相對Magic4系列不升反降,直降300多元。
在3月6日的發布會后,對于榮耀Magic5降價,趙明回復道,定價是一個綜合的邏輯,就是看競爭情況、產品情況、看市場需求,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品牌等等諸多的要素。這種考量很綜合,不能用一句話來給一個滿意的答復。
8個月后的雙11,榮耀Magic5Pro降幅超過1000元。對于榮耀產品降價促銷的行為,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企業需要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以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和預算。榮耀需要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從而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忠誠度。
另外,沈萌還提到“手機消費需求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他表示,本土品牌除個別具有差異化優勢外,幾乎都是通過“堆料”沖高功能參數,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如果不進行價格促銷,就可能造成滯銷、減值。
此外,江瀚還表示,榮耀需要平衡產品降價與經銷商的利益,建立更加完善的渠道管理體系來維護渠道商的利益。
不過,從榮耀的經銷商天音控股、愛施德的財報來看,2022年,兩家公司已經出現了存貨、預付賬款雙升的情況。

圖源:罐頭圖庫
2022年,天音控股期末存貨53.31億元,較2021年同比增加了33.5%。這其中,庫存商品從期初的22.46億元增加到了期末的38.82億元。且反映營運能力的存貨周轉天數也攀升至23.36天,遠高于2021年同期的15.13天。對于存貨的大幅增加,天音控股給出的解釋是為2022年春節后的開門紅做存貨準備。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天音控股期末存貨有所下滑,為51.9億元,占凈資產的195.46%,較2022年年末減少1.41億元。
此外,2022年,天音控股的預付賬款也從期初的27.1億元增加84%至期末的49.78億元。

圖源:wind 截圖
而愛施德,是榮耀品牌唯一的全渠道零售服務商,其母公司2022年存貨較上一年底同比增加了146%,預付賬款從2021年的305萬元漲至5.34億元。
對于渠道壓貨的情況,沈萌認為,榮耀是處于情緒營銷中,因此為了維持在市場中的形象,必須不斷推高業績,當市場需求端不能很好消化產能時,需要通過向渠道壓貨實現目標,這在本質上是一種非常脆弱的鏈條,渠道長期壓貨不僅會影響經銷商的資金周轉,也會讓沒能及時銷售的存貨減值、最終流回公司形成損失。
“如果榮耀的出貨量不能真正轉化為實際銷量,那么經銷商體系的庫存壓力和資金壓力都會增加,從而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江瀚也提示到。
經歷“陣痛期”的榮耀
能否撐起“高端夢”?
從市場多次傳聞榮耀“借殼上市”,到這次,公司承認要IPO上市。兜兜轉轉的背后,也透露著榮耀對于上市的謹慎。畢竟,除經銷商承壓傳聞“壓身”外,榮耀能否在資本市場講一個好故事,更是不少投資者所關注的。
對標已經上市、主打性價比的小米來看,榮耀的品牌布局似乎還不夠廣泛。目前,小米已形成多元化業務。2022年,其智能手機業務、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其他業務營收分別為1672.17億元、797.95 億元、283.21億元和47.11億元,占比分別為59.71%、28.49%、10.11%、1.68%。
但和小米不同的是,目前榮耀的核心業務仍以智能手機為主,并衍生出類似于個人PC、智能手表等業務。

圖源:罐頭圖庫
CHIP奇譜科技總編羅國昭分析道,從榮耀的整個品牌布局看,榮耀的消費者高認知度/點名率產品線較窄,仍集中在智能手機等移動通訊產品。盡管榮耀也有PC產品線、智能家居產品線和車聯網產品,但仍處于品牌含金量及規模的爬坡期,為榮耀創造的應收比例不高。
另外,與OPPO、VIVO相比,榮耀僅獨立3年,產品線生產的縱深時間也較短。而OPPO、VIVO是長久的消費電子,在經銷商、受眾層面更容易被接受。小米造車三年,也把消費者對它的認知拉寬了,華為更是如此。
而相比之下,提起榮耀,消費者第一時間想到的只有榮耀手機。目前來看,榮耀只有性價比,是架不起來高端形象的。Magic及其折疊系列產品構建穩固的高端形象尚需時日。

圖源:罐頭圖庫
他進一步表示,榮耀在經歷陣痛期,這很考驗品牌的成長性,以及在不賺錢甚至賠錢的情況下,是否有經銷商、渠道愿意陪它度過陣痛期。盡管提出擔憂,但羅國昭仍認為,榮耀可以順理度過,只是賺1塊錢和賺10塊錢利潤的差別。給經銷商信心,說服他們共克難關,榮耀需要給大家定心丸。
沈萌也認為,榮耀上市雖然知名度高,但是科創含金量到底有多少,仍值得關注,否則只是一個普通的手機制造商。假如榮耀手機不能形成更好的差異化優勢,那么與經銷商之間就是一種零和博弈。
與京東方、國信資本等股東
共享資本盛宴
據新媒體“獨角獸早知道”報道稱,在一份榮耀Pre-IPO融資計劃中顯示,榮耀本輪Pre-IPO估值為2000億元。要知道四年前,榮耀被華為出售時的估值約為1000億元,如今已翻了一倍。
盡管榮耀被出售后,華為就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但如今榮耀若成功上市,對于華為來說,也是一個業務剝離、順利上市的成功案例。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榮耀獨立后,不再受制于華為所面臨的限制與制裁,能夠自由地與全球供應鏈合作,這有助于榮耀恢復和擴展業務。同時,華為雖然不再持有榮耀的股份,但榮耀上市可能會帶來市場對華為品牌的認可和信任,從而可能對華為自身的業務產生正面的外部效應。
其次,榮耀上市的資本盛宴開席后,也會有不少與之相關聯的公司將拿到“入場券”。

圖源:罐頭圖庫
具體看,榮耀目前共有15位股東,包括地方國資、產業鏈供應商、第三方資本等。其中,9位股東均有深圳國資參與,新入場的6位股東中,國信資本由深圳市國資委間接控股,京東方也有國資背景,且是榮耀多個產品的屏幕供應商。
其中,深圳智信持股比例最高,為74.43%;深圳市鵬程新信息技術合伙企業(有限合伙)、Smart Internation1 Holding Spv Rsc Ltd.、深圳耀星辰叁號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耀星辰貳號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分別持股約9.96%、4.71%、2.92%和2.5%。
新入場的深圳市寶安區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綜改共贏(杭州)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京東方、國信資本、中金祺智、Rosy Fable Asia L.P.分別持股0.41%、0.41%、0.32%、0.06%、0.04%和0.03%。
穿透股權圖后發現,在榮耀所有股東背后,還包括華為、榮耀手機的重要渠道商北京松聯科技、國資控股的手機渠道商中電科太力、中郵器材、天音控股。可見,榮耀的股權結構,呈現多方力量交織的情況。

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副秘書長宋嘉認為:“目前,榮耀多位股東均為其供應商,并與榮耀存在交易關系,榮耀在上市前仍需進一步厘清關系并完善相關結構和機制。”
對于榮耀上市,沈萌比較看好,他認為,若榮耀繼續保持與華為之間的聯系,就可以繼續使用情緒營銷的模式,上市門檻可能就不高,以榮耀的規模能滿足基本的財務要求。榮耀一直在講故事,上市后也一樣能講好故事。
猜你喜歡
榮耀300系列重磅發布 里程碑之作引領檔位越級進化
2024年12月2日,全新一代榮耀300系列正式發布,新潮的環球旅拍發布會不僅展現了榮耀追求極致的創新理念,也標志著數字系列迎來科技體驗以及美學設計的巨大升級。榮耀Magic7系列發布:開創AI智能體新紀元,重塑智能手機未來
2024年10月30日,榮耀于深圳正式發布了年度AI旗艦手機——榮耀Magic7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