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領路人”,就位
今年教師節,阿里又完成了新一輪企業傳承。
四年前的同一天,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的馬云把接力棒交給首席執行官張勇,開啟了一家期望百年的企業傳承體系的第一步,標志著阿里巴巴“完成了從依靠個人特質變成依靠組織機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業制度升級”。
時隔四年,接力棒由張勇傳遞到了蔡崇信和吳泳銘手上,蔡崇信接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接任集團首席執行官及董事,并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團代理董事長與首席執行官。
與此前6月阿里發布的全員信有所出入,當時內容稱張勇專職擔任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而現在,阿里與阿里云兩艘巨輪的領路角色都交給了吳泳銘。張勇則將進軍投資領域,并由阿里投資10億美金支持設立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協助阿里對未來的科技布局打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那么,吳泳銘到底何許人也?
與人們對馬云黃金搭檔蔡崇信的熟知度不同,吳泳銘于大眾而言相對陌生。但在阿里內部,這個被稱為“吳媽”的人,作為阿里最年輕的“十八羅漢”之一,卻是阿里實至名歸的“秘密武器”。
他不僅是阿里第一名程序員,一路搭建了阿里的技術體系,帶領創建了集團的核心業務阿里媽媽平臺,創新孵化了手機淘寶推動了集團的無線化;更創辦了元璟資本,投資理想汽車、涂鴉智能等超150個項目,完成了從企業家到VC的蛻變。
現在,在阿里啟動24年來最大的1+6+N組織變革中,這個懂商業投資的技術人也于幕后走向了臺前。
75后“吳媽”,阿里“全能掃地僧”
1996年,互聯網春風微拂。
一家叫“中國黃頁”(馬云在阿里巴巴之前創建的公司)的公司在《錢江晚報》上,掛了一則程序員的招聘啟事。彼時,剛從浙工大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吳泳銘,正為第一份工作發愁。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接觸互聯網的人,當時國內上網的渠道非常少,個人申請手續也十分繁瑣。這樣的一份招聘啟事對于計算機出身的吳泳銘極具誘惑。
心想“終于可以不受限制地上網了”,吳泳銘撥通了招聘電話。面試那天,這個帶著一個1.44M的軟盤,存放著自己寫的幾個java小程序的男孩讓馬云頗為賞識。
懂技術,懂互聯網,更重要的是,對未來有愿景,是馬云對吳泳銘的初印象,兩人更是猶如伯樂與千里馬。
加入“中國黃頁”后一年,吳泳銘便跟隨馬云進京,負責當時對外經貿部網站的技術開發。1999年,他又跟隨馬云回杭,在湖畔花園參與創辦阿里巴巴,并挑起了技術大梁,負責搭建公司平臺的技術架構。
在之后的2003年,吳泳銘更是被馬云任命為淘寶網的技術總監,為淘寶提供技術支持。在2004年和2006年,吳泳銘還擔任了支付寶技術總監和中國雅虎的P4P產品及技術總監。
跟著馬云一路摸爬滾打,吳泳銘的商業天賦也開始展現。
他不僅能夠把技術塑造成產品,更是率先意識到了移動化的大勢所趨,積極推動著阿里產品的移動端進程。2008年手機淘寶開始內測,并在三年內發布了安卓、塞班、kjava版本,進入大眾視野,在隨后的移動互聯網爆發期搶先入局。
此外,他還在負責整合中國雅虎廣告系統時,就萌生了打造廣告平臺的想法,并付諸于行動。在各大門戶網站在廣告業務的爭奪中,吳泳銘以面向全網的開放式營銷平臺鏈接了百萬商家,在廣告領域打出了一片天。
而這就是在2008年被合并回淘寶的“阿里媽媽”,當時此舉被馬云稱之為“把阿里媽媽塞回到淘寶的子宮里”。而這個數字化營銷平臺至今仍是阿里重要的盈利來源。
雖然在幾個關鍵產品的研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開創或操盤了多個業務,但在阿里后期,吳泳銘則逐漸轉向收購業務。
在他參與收購的高德地圖、 UC 瀏覽器、陌陌、友盟等業務中,UC瀏覽器給阿里帶來了非常大的流量入口、高德地圖為本地生活又添陣地、友盟帶來了移動數據相關業務的能力。2014年起,隨著阿里巴巴集團開始進軍健康領域,收購了中信21世紀公司,改名為阿里健康,吳泳銘又成為阿里健康連續五年的董事長。
于阿里的成長歷程中,從技術到商業,吳泳銘雖不顯山不露水,卻始終跑在開疆拓土的第一線。在阿里誕生的多個項目中,他成為了把孩子拉扯大的呵護者,也因此,在阿里內部,這個行事低調、性格溫和的75后,相較于花名“東邪”,更多以“吳媽”聞名。
VC做掌門,阿里邁入新時代
于外,吳泳銘曾表達過一個觀點:“在飛速變化的時代,沒有守業一說,發展需要與時代貼合,隨時都要進行新的創業。”
把這個話放置阿里內部看,吳泳銘的確在身體力行地持續創業;而放到外部,他則是以投資人的身份在參與新的機會。
在2015年于杭州創辦元璟資本后,吳泳銘因勇于嘗試新事物、講義氣而獲得高口碑,元璟更是以基本投遍了杭州有名氣的企業聞名業內。在投資圈,“北有昆侖,南有吳媽”,前者為昆侖萬維周亞輝,后者就是元璟資本吳泳銘。
技術人的專業眼光,加之企業家的想象力,構筑了吳泳銘身為VC的氣魄和膽識。
他曾說,“投資是來承擔不確定性的,就是要認可和理解奇怪的想法,理解看似不可能的想法,我們非常愿意和能夠突破行業邊界的創業團隊溝通,不會設置特別的畫像?!?
在吳泳銘的帶領下,元璟資本以“產業+投資”的基因,關注早期創企。據天眼查顯示,元璟資本管理11支基金,專注硬核科技、工業智造、產業數智化、醫療科技、跨境出海等領域,總管理規模超100億元。
技術人+創業者+VC的三重身份加持,讓吳泳銘成為阿里跟阿里云的掌舵者,雖屬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在此前阿里發布的《以全新姿態奔向未來》一文中,阿里對其主要定位自身控股集團的主要定位是成為新技術的發現者和推動者,創新業務孵化的大本營,創造更多價值增量。
對眼下的阿里而言,集團層面在“1+6+N”改革后轉向控股集團模式,以各個業務集團、業務公司的董事會為管理平臺,控股集團不再直接參與具體業務經營。這種模式要求集團CEO能夠全面理解各項業務,監督和幫助各個業務解決大問題,把握好大方向、大趨勢,認知的廣度和橫向協調能力非常重要。
而作為阿里整個業務體系發展的親歷者,又是幾大關鍵業務集團的董事會成員,年輕、有威望、口碑極好、投資風格感性創新、能夠協調各方關系的吳泳銘,在跟進全球前沿技術趨勢發展,進一步開闊阿里的技術視野,探索以前沿技術為發展引擎的全新方向上,或許是更優解。
同時,在此前吳泳銘參與的收購案中,很多項目都是和蔡崇信協同作戰。從業務和財務角度的強強聯合,互為補充,也更適合架構調整后的阿里巴巴控股集團。
而兼任阿里云董事長與CEO,于吳泳銘而言,亦責任重大。
在阿里云正處于挑戰重重、上市在即的關鍵時刻,無論在商業判斷,技術決策和變革,甚至客戶洞察上,云智能集團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CEO ,在激烈競爭中帶領團隊甩開勁敵。
從這個角度看,阿里巴巴董事會接受了張勇卸任阿里云董事長與CEO職務的請求,讓有深厚技術背景的吳泳銘兼任,或許也是現階段更合適的選擇。
吳泳銘曾說:“企業一定要有愿景和使命,這會讓企業看的目標更長遠,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在“創新”二字下,阿里的新時代已悄然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