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臂求生”,斬去VR業(yè)務的愛奇藝需要講“新故事”了
#愛奇藝VR公司被曝停擺欠薪#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多家媒體,愛奇藝旗下 VR 公司夢想綻放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夢想綻放”),業(yè)務被曝已經停擺,超百名員工被欠薪,目前官方渠道產品已全線下架。參與打卡活動的用戶,更面臨著返現無門的問題。
VR業(yè)務停滯,再次將愛奇藝的成長性困境擺到眼前。一邊想要徹底結束連續(xù)12年的虧損狀態(tài),一邊又要拿出時間與金錢布局未來發(fā)展新業(yè)務,左支右絀中,愛奇藝坐立難安。
01
資金鏈斷,VR夢碎?
據新浪科技此前報道,有知情人透露,夢想綻放陷入停滯資金短缺,2023年1月的C輪融資4億并未全部到賬,2023年以來在通過裁員以收縮開支。以至于出現超百名員工被欠薪的情況。
據財聯社報道,多名夢想綻放知情人士表示,公司目前比較困難,基本是全員欠薪,這半年業(yè)務也陷入停滯,并且拖欠了供應商貨款、供應鏈已經停止運轉,淘寶天貓京東的店鋪商品也已全線下架。
公開資料顯示,“夢想綻放”前身為“愛奇藝智能”,成立于2016年12月。該公司專注于虛擬現實技術、產品與內容的研發(fā)。2021年12月1日,公司更名為“夢想綻放”,并開始全面進軍元宇宙領域。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目前,愛奇藝是夢想綻放第一大股東,持股49.62%,愛奇藝創(chuàng)始人、CEO龔宇也擔任夢想綻放董事長;青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金融投資集團持股近4.35%。
在系列風波中愛奇藝都極力否認與夢想綻放之間的關系。見諸于媒體,愛奇藝都極力強調“夢想綻放為獨立運營的公司。”
部分夢想綻放員工給母公司愛奇藝 CEO 龔宇發(fā)私信,得到的回復是:“夢想綻放、愛奇藝分別是獨立的法律主體,愛奇藝一直在盡最大努力協助夢想綻放融資。夢想綻放管理層正在積極想辦法解困,請大家耐心和理智對待!”
高樓起,宴賓客,樓塌了。要知道,就在2022年末,愛奇藝·奇遇VR還發(fā)布了新品奇遇MIX。當時,奇遇VR稱,將如構建旗艦級軟硬件一體化矩陣打造出差異化產品,探索與愛奇藝影視、綜藝資源延展多場景VR互動等,持續(xù)擴大奇遇VR獨有的、差異化優(yōu)勢。
為何前日的希望之星,如今卻落得如此境地?
夢想綻放的經營“滑鐵盧”,與整體XR市場表現也息息相關。2022年,全球AR/VR頭戴設備出貨量驟跌了20.9%,很多公司預期中的VR終端爆發(fā)和內容生態(tài)爆發(fā)均遲遲沒有到來。據CINNO Research,2023年第二季度國內消費級VR產品銷量15.5萬臺,同比增長1%,環(huán)比下滑10%。
深入看,而今的陷入泥潭,不僅是沒到位的融資,從本質上看更像是愛奇藝的“戰(zhàn)略性放棄”。
2023年2月,愛奇藝發(fā)布的《致投資人的一封信》中,龔宇提到:“一方面聚焦主業(yè),砍掉或收縮非核心業(yè)務,減少非必要投入……另一方面,更加專注于加大頭部原創(chuàng)內容的投入,減少投資低投入產出比的內容。”
在這樣嚴苛的自我造血恢復之下,愛奇藝運營已經回到正軌。2023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收83.49 億元,同比增長15%;歸母凈利潤6.181億元,而上年同期凈利潤為1.691億元。
的確應該緊張了。畢竟愛奇藝已經連續(xù)虧損了12年之久,2022年年中才宣告盈利。
背后顯著動力并不是開源,是能省則省、節(jié)衣縮食。據iFinD數據,以市場、銷售和管理費用項目為例,愛奇藝從2020年就開始縮減這部分支出,在2020年、2021年、2022年連降三年。從2019年52.36億元的高點,降低至2022年的34.67億元。甚至是研發(fā)費用,也從2021年的27.95億元,降低到了2022年的18.99億元。
如此邏輯之下,燒錢不止、無法“斷奶”卻在當下難見投資回報的VR副業(yè),成為首當其沖被“犧牲”的對象。
02
一地雞毛
雖然法律層面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確互不牽連,只是業(yè)務與品牌上的關系仍是剪不斷理還亂。畢竟,VR業(yè)務的C端打開市場用的是愛奇藝的“名號”。
如今,愛奇藝VR京東自營旗艦店已是關閉狀態(tài)。首頁留下一封“致歉信”,信中提及“我們不得不誠實地告知您因面臨一些挑戰(zhàn),我們對打卡活動用戶返現的履行進度未達預期。”希望用戶“給予奇遇一點時間”、“真心保證,會繼續(xù)提供優(yōu)質的產品與服務”。
要知道,愛奇藝VR已經做到了國產機的頭部位置。據CINNO Research,愛奇藝奇遇(iQUT)二季度銷量同比增長61%,位列行業(yè)第二。今年3月與京東宣布合作,從而帶動奇遇VR線上銷量。MIX VR一體機今年1月上市,價格是3,499元,截至到6月份底,單款銷量突破1.8萬臺,僅次于Pico 4 pro。
只是,這份高銷量背后,也是其激進促銷政策的“催熟”。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 5 月,奇遇 VR 推出打卡活動,購買奇遇Dream Pro產品,并連續(xù)300天打卡可獲得3000元購物卡。
而今,公司營運停擺了,卻也引來了信譽掃地的“反噬”,完成打卡目標的用戶們卻遭遇了返現難題。奇遇VR本就資金上左支右絀,如此又要面臨著承諾兌付的資金壓力。顯然,壓力讓C端輿論再度發(fā)酵。
黑貓投訴平臺,以“愛奇藝VR”為關鍵字進行搜索,顯示共有超過780條投訴。很多投訴無門的用戶,甚至把投訴刀鋒直指愛奇藝。
對此,客服回復稱,查到有很多用戶有作弊行為,但是他們無法識別,只能慢慢篩選。換句話說,活動設計時存在的監(jiān)督缺陷,等到現在仍舊要消費者來等待買單。
這場一地雞毛的鬧劇中,愛奇藝的VR業(yè)務能否等來白衣騎士?還是就此隱沒,徒留崩裂口碑呢?
03
下一個新故事是什么?
VR業(yè)務走進了ICU,愛奇藝的斷腕取舍雖然堅決,但也充滿痛楚。畢竟這也是一個曾經滿懷期待并為之奮斗過的新鮮故事。
曾幾何時,愛奇藝對于VR產業(yè)抱有過極大的熱情。早在2016年,愛奇藝就提出過要啟動VR生態(tài)計劃,其中包括10大IP視頻自制計劃,100大IP游戲合作計劃,1000萬VR用戶計劃。投入之初,愛奇藝也做好了“5年不賺錢”的打算。只是現實總是更冰冷,七年之癢的發(fā)展節(jié)點還是沒能逃脫困局。
7年時間耕耘,也有了落地成果,愛奇藝真的不救VR了么?
事實上,勒緊褲腰帶之后愛奇藝是不缺彈藥的。截至2023年5月16日,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高達56.64億元。
雖然這筆錢看著不少,但畢竟愛奇藝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
廣告市場一直處于疲軟之中,最近愛奇藝的商業(yè)化表現難言景氣。2023年一季度,愛奇藝廣告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5%,環(huán)比下滑10%;內容分銷收入為7億元,同比增長16%,環(huán)比增長15% ;其他收入6.7億元,同比增加1%,環(huán)比下降20%。這個成績,還是在一季度爆劇《狂飆》扶持之下的。
資本市場,還是更喜歡新鮮故事。舊人哭,新人笑,在愛奇藝最近的財報會議上,探索VR和元宇宙已經不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風頭頭正盛的AIGC。
ChatGPT浪潮興起之時,愛奇藝就乘勢而上。2023年2月,愛奇藝CTO劉文峰表示,愛奇藝從2022年中就已經開始探索AIGC在視頻領域方面的應用。
2月15日,愛奇藝宣布和百度達成合作,將全面接入百度“文心一言”,雙方共同探索將AIGC技術應用于愛奇藝內容搜索、內容宣發(fā)、內容創(chuàng)作工具、小說創(chuàng)作等業(yè)務。
據愛奇藝介紹,2023年,如何基于大語言模型(LLM)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AIGC)提高長視頻行業(yè)的內容生產和推廣效率,將成為愛奇藝的重點探索方向。愛奇藝正在積極探索利用AIGC改進智能制作系統。
AIGC,或許是一個無需自研、又能攀上熱度的好故事。只是,畢竟拿來主義的故事并無自研有說服力,屬于愛奇藝實力證明的顛覆性拐點究竟何時才能到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