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從科技成功“過會” 科創AI第一股如何避免重蹈前人“覆轍”
“AI四小龍”中的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從科技”)仿佛在上市寒冬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目前“AI四小龍”中依圖科技已于7月2日停止IPO,曠視科技轉戰科創板,商湯科技在加快赴港上市,只有云從科技開啟科創板上市。
云從科技此前曾于2020年12月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根據鈦媒體的報道,7月20日,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從科技”)順利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
云從科技本次暫定募資規模為37.5億元,其中:約8.1億元用于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升級項目;約8.3億元用于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約14.1億元用于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剩余7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數據來源: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云從科技2018年至2020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84億元、8.07億元和7.55億元;但重要盈利指標卻持續處于虧損狀態,同期凈虧損分別為2億元、17.63億元和7.2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1億元、-17.08億元和-6.9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1億元、-4.64億元和-6.7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云從科技營業收入2020年較2018年大幅增長55.99%。
數據來源: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
不過,與此同時云從科技2018年以來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沒有實現利潤,反而持續處于虧損狀態。
其實答案很簡單,主要系云從科技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期間費用高企所致。
對于虧損的原因,云從科技在招股說明書明確表示,“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但尚未實現盈利,主要原因為:一方面,公司為了保持技術先進性,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投入大額研發費用;另一方面,隨著公司業務擴張,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大幅增加。”
數據來源: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云從科技2018年至2020年期間費用率分別為69.79%、264.54%和140.57%;其中,研發費用分別為1.48億元、4.54億元和5.78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61%、56.25%和76.59%。此外,2019年公司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03億元,2020年確認股份支付0.67億元,這就導致2019年虧損很多。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云從科技期間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近7成,2019年以后更是超過營業收入,這也就不難解釋云從科技在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同時仍處于虧損狀態,累計虧損額高達14.35億元。
此外,云從科技還表示,“若公司未來一定期間面臨市場激烈競爭出現主要產品價格下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且研發成果未能及時轉化、人工智能行業政策出現不利影響、下游行業需求顯著放緩等不利情況,公司將面臨短期無法盈利,未彌補虧損存在持續擴大的風險。”
云從科技所處人工智能行業競爭激烈:一方面,面臨著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的競爭,其中既包括核心算法技術實力的比拼,也包括人工智能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的較量;另一方面,同樣面臨著海康威視等視覺設備廠商推進對產品進行人工智能賦能轉型的挑戰,該類廠商在硬件研發和供應鏈方面有著深厚積累,使得新興人工智能企業需不斷尋求差異化優勢,整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對于依圖科技的問題,博望財經在此前的《再次終止IPO,嚴重“缺錢”的依圖科技還能“自救”嗎?》一文中已經分析過,本次重點看一看云從科技的典型問題。
事實上,云從科技所處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處于高速建設階段,核心產業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因涌現出大量人工智能企業而致使行業競爭激烈,多次融資背后是巨額燒錢焦慮;疊加云從科技被曝“降薪裁員”傳聞,對云從科技業務開展或多或少會產生不利影響。
01
人工智能行業競爭激烈
據公開消息,云從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AI四小龍”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但成立時間短、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的云從科技卻走得快速且穩健,主要從事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兩大業務。其中,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一方面包括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客戶需求提供的多種人機協同應用產品和整體操作系統,服務于客戶單點業務效能提升和整體業務升級;另一方面也包括通用服務平臺“輕舟平臺”,能開放引入生態伙伴共同開發AI應用及配套SaaS服務。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291.4億元,同比增速為30.8%,并預計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2621.5億元,增長率為28.8%
數據來源: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通過行業智慧解決方案的方式帶動相關的產業保持以較高的市場增速發展,2019年人工智能在各行業領域綜合滲透規模達到7369.5億元。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垂直領域加速滲透,越來越多的行業將開啟智慧化升級進程。預計2022年人工智能帶動行業應用綜合解決方案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7307.6億元。
數據來源: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
要知道,人工智能的產業鏈可以分為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
其中,基礎層側重基礎支撐平臺的搭建,主要包含傳感器、AI芯片、數據服務和云計算服務,相關產業鏈條相對成熟,技術研發投入資金量大;技術層側重核心技術的研發,主要包括深度學習框架、算法模型開發以及人工智能平臺;應用層注重產業應用發展主要包含行業解決方案服務、硬件產品和軟件產品。
數據來源: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逐漸趨于穩定,產業模式探索已基本完成,產業焦點從技術研發轉向各行業多元化場景應用落地。未來隨著新興技術逐漸成熟應用并形成協同效應,更多的創新應用將成為可能,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點。
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免涌現出諸多行業巨頭。相較于其他行業巨頭,云從科技主要劣勢包括:人工智能多點技術融合仍有待突破、資金實力及研發投入存在較大差距以及高端人才劣勢。
其中,從資金實力及研發投入來看,云從科技早期主要通過自身積累和引進外部投資者獲得了一定的發展資金,但總體而言融資渠道相對單一,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如何獲取擴大企業規模所需的資金仍然是制約其高速成長的重要因素。
02
巨額“燒錢”的焦慮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云從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71億元、-5.06億元和-4.62億元,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
對此,云從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表示,“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處于快速擴張階段,人員支出及采購金額相對于銷售回款而言較大。如果未來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下游行業客戶經營情況惡化、客戶回款速度放緩,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持續為負,致使公司存在面臨資金壓力的風險。”
數據來源:云從科技招股說明書。
經營活動現金量持續為負,表明云從科技主業盈利能力持續承壓,不得不對外融資。
據企查查顯示,云從科技自成立以來先后獲得6輪融資。
數據來源:企查查。
云從科技融資到了C輪,合計募集資金超34億元,而多次融資背后,意味著云從科技巨額“燒錢”的焦慮。
03
“降薪裁員”或為行業共性?
包括云從科技在內的“AI四小龍”在謀求上市的同時被曝“降薪裁員”傳聞,雖然并未承認,但消息也是愈演愈烈。
云從科技早在2020年5月就曾被爆裁員傳聞,諸如“取消了補充年假”、“取消帶薪病假及員工生日福利紅包”、“周末加班一天50元”、“嚴格檢查考勤扣錢”、“全員降薪20%”、“轉移合同主體防止員工分紅”等;此后2021年3月,有網友爆料稱云從科技在大裁員,很多人被勸退或即將被勸退。
數據來源:財通社。
數據來源:財通社。
綜合來看,雖然云從科技所處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處于高速建設階段,核心產業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因涌現出大量人工智能企業而致使行業競爭激烈;同時云從科技多次融資背后是巨額燒錢焦慮,疊加被曝“降薪裁員”傳聞。毋庸置疑的是,上述因素短期內不可消除,云從科技未來經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云從科技背后的“焦慮”是否依靠上市來消除?尚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猜你喜歡
榮耀Magic V3正式發布,9.2mm再次刷新折疊屏輕薄紀錄
榮耀Magic旗艦新品發布會在深圳灣體育中心“春繭”體育館正式舉行。埃芯半導體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華海金浦、浙創投聯合領投
由華海金浦、浙創投聯合領投,原股東深創投繼續增持,長江資本、基石資本、招商證券、天際資本、華沃斯參與本輪投資。